摘要:一边是朋友圈里岁月静好,环球旅行,米其林吃到饱;一边是私底下疯狂搜索“如何缓解焦虑”、“失业了怎么办”、“35岁是不是一道坎”。
朋友,咱先聊个扎心的,为什么感觉现在的人,活得越来越拧巴?
一边是朋友圈里岁月静好,环球旅行,米其林吃到饱;一边是私底下疯狂搜索“如何缓解焦虑”、“失业了怎么办”、“35岁是不是一道坎”。
这种极致的撕裂感,才是当代生活的真相。
说白了,人人都在渡劫,只不过有的人开着游艇,有的人划着澡盆,还有的人,纯靠一口气憋着狗刨。
今天不灌鸡汤,不打鸡血,咱就来盘一盘成年人世界里绕不开的三大酷刑,或者说,三门必修课。这三门课没学分,不及格不重修,直接把你踢出局。你看看,自己挂到哪一科了。
第一苦:结构性贫穷。穷的不是钱,是尊严的计量单位。
这玩意儿,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且剑柄上还TM涂满了润滑油。
我说的穷,不是你买不起爱马仕,开不上帕拉梅拉。那种消费主义的焦虑,都是资本给你挖的坑,不跳也罢。
我说的是那种,让你丧失人生主动权的穷。
是爸妈体检报告出来,医生说有个阴影,建议做个增强CT,你第一反应不是“马上去”,而是“这玩意儿医保报多少”的心酸。
是你孩子眼巴巴看着同学都有的航模,你搜了下价格,三百多,然后平静地对他说“这东西影响学习,咱不要”,转身在厕所里猛抽自己嘴巴的无力。
是你加班到深夜,被傻逼老板指着鼻子骂得狗血淋头,你连一句“老子不干了”都吼不出来,因为下个月的房租和信用卡账单,就是你的电子镣铐。
钱,在和平年代,就是你行走江湖的铠甲,是你面对操蛋生活说“不”的底气。没钱,你就是个裸奔的战士,一根小木刺都能让你感染破伤风。
这苦怎么熬?
别信那些“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的鬼话。对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的我们,钱,就是一分一分从牙缝里抠出来的。
踏踏实实干好你手里的破事儿,把业务能力卷成行业顶尖。别整天想着搞副业,你主业都干得稀烂,副业能给你变出花来?那是大V骗你流量的。
然后,强制储蓄。像个仓鼠一样,玩命往自己腮帮子里塞过冬的粮食。别碰任何高风险的投资,你那点本金,不够人家割一茬的。
这个过程极其痛苦,极其反人性。你要戒掉大部分的即时满足,你要看着别人吃喝玩乐,自己回家吃泡面。
但你得记住,你现在吃的每一口泡面,都是在为未来某个时刻,能挺直腰杆说话积攒弹药。
熬过这关,你得到的不是暴富,而是“免于恐惧的自由”。当生活给你一耳光的时候,你至少有钱买个冰袋敷一敷。
第二苦:社交性孤独。通讯录五百人,没一个能打的。
这种苦,比穷更隐秘,更磨人。它不是物理上的一个人,而是精神上的孤岛。
你有没有过这种瞬间?
在酒局上,你听着一群油腻中年吹着半真半假的牛逼,看着一群精致男女玩着言不由衷的夸夸游戏,你笑着附和,感觉自己像个演技拙劣的群众演员。酒杯一放,回到家里,巨大的空虚能把你活吞了。
你刷朋友圈,看到别人又升职了,别人又结婚了,别人的娃又考了第一。你礼貌性地点了个赞,心里却像被野狗啃过一样,全是窟窿。
你心里憋着一万吨的委屈,翻遍微信列表,从A滑到Z,手指悬停在好几个对话框上,最后默默打出一句“在吗”,然后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删掉,最后发了条“今天天气不错”的朋友圈。
操蛋的是,别人还在下面评论:哟,小日子过得不错嘛。
这就是社交性孤独。你身处人山人海,却感觉自己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玻璃罩里,外面的人声鼎沸,与你无关。
这苦怎么熬?
首先,戒掉对无效社交的路径依赖。大部分的饭局、K歌、团建,除了浪费时间、消耗能量、让你认识更多没用的人之外,屁用没有。
把这些时间,拿来跟自己死磕。
没人懂你?太正常了。你自己活了二三十年,都未必能把自己整明白,凭什么要求别人几顿饭的功夫就懂你?
把向外求索的目光,收回到自己身上。去读一本一直想读但没时间读的硬核小说,去学一门除了装逼没啥用的乐器,去楼下公园跑个五公里,跑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哪还有空想那些破事儿。
当你开始专注地建设自己的世界,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你不再需要那么多朋友了。而那些真正能和你同频共振的人,会被你身上那股“老子一个人也过得很好”的劲儿吸引过来。
记住,真正的朋友,不是互相吹捧,而是各自牛逼,偶尔聚在一起,分享傻逼。
熬过这关,你得到的是“精神上的自给自足”。你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队伍,有没有人给你鼓掌,你都能打完全场。
第三苦:存在性迷茫。在没有灯的地下室里,洗一件白衬衫。
如果说穷和孤独是物理攻击和魔法攻击,那迷茫,就是直击灵魂的真实伤害。
它最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会慢慢抽走你的生命力。
你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做着重复了上千次的工作,PPT越来越熟练,心气儿越来越凉。你不知道这活儿除了换工资还有什么意义,但你又不敢辞。
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角的皱纹,日渐稀疏的头发,不断上涨的体重,你觉得这辈子好像就这样了。一眼能望到退休,甚至能望到火葬场。
这种感觉,就像那句老话:你在一个没有灯的地下室里,洗一件白衬衫上的油渍。你不知道洗没洗干净,只知道再不交差就要被干掉,只能凭着肌肉记忆和求生本能,疯狂地搓。
力气花出去了,但结果完全不可知。这种不确定性,最TM熬人。
这苦怎么熬?
别停。对,就这两个字。
迷茫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停下来思考人生。你的人生本来就够操蛋的了,再思考一遍,除了让你更想死,没有任何帮助。
看不清远方的路,就不看。你就盯着自己脚下那一亩三分地。
今天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把它干完,干漂亮。今晚的健身计划是什么?去TM的,穿上鞋就去跑。这个月的读书目标是什么?翻开第一页,读。
把宏大的、虚无缥缈的“人生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执行的、能给你带来正反馈的“今日任务”。
把地拖干净,获得的掌控感,比你思考“人生的意义”实在一百倍。
做完一个完美的PPT,获得的成就感,比你焦虑“35岁危机”有用一万倍。
一步一步往前挪,哪怕每天只挪一厘米。有一天你猛一抬头,可能雾就散了。也可能没散,但你已经习惯了在雾里走路,甚至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导航方法。
熬过这关,你得到的不是什么狗屁“人生蓝图”,而是“在不确定性中,笃定前行的能力”。
最后,总结一下。
所谓人生,就是一个大型的、沉浸式的、付费角色扮演游戏。
穷,是新手村的强制任务,逼你学会攒装备;
孤,是中期的单人副本,逼你磨炼个人技能;
茫,是后期的大地图迷雾,逼你掌握生存直觉。
别信那些“吃苦是福报”的鬼话。苦就是苦,没人喜欢。但现实是,这三门课,你一门都逃不掉。
我们熬,不是为了感动谁,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
我们熬,是为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命运的浪头打过来时,我们不是那个第一个被拍死在沙滩上的人。
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福气在不在后头我不知道,但至少,你还站着。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来源:合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