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并非传统电视服务的“谢幕宣言”。从江苏广电下架低价套餐,到华北油田有线电视转网IPTV,这些调整更像是行业转型的“信号灯”,悄悄改变着上亿家庭的收视习惯,也重塑着整个传媒市场的格局。
最近多地出现的有线电视停售消息,并非传统电视服务的“谢幕宣言”。从江苏广电下架低价套餐,到华北油田有线电视转网IPTV,这些调整更像是行业转型的“信号灯”,悄悄改变着上亿家庭的收视习惯,也重塑着整个传媒市场的格局。
中老年群体最先感受到变化。截至2024年底,全国1.98亿有线电视用户中,60岁以上人群日均观看时长仍有4.1小时,他们是这项服务的核心依赖者。停售低价套餐后,部分老人面临“加价选高端套餐”或“转网用IPTV”的选择。华北油田的转网政策虽明确余额可转、补费送机顶盒,但对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人来说,找营业厅、学用新遥控器仍是不小的挑战。更现实的是,那些曾靠“电视家”等免费软件看电视的家庭,在软件下架后,只能由子女帮忙开通正规服务,这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尽孝日常”。
广电行业正在经历“刮骨疗毒”式的转型。过去靠低价套餐抢市场的模式难以为继,江苏广电停售惠民卡等产品,转而力推含增值服务的MAX系列,就是为了提升单个用户的收入贡献。这种调整背后,是有线电视用户连续多年的流失——2024年用户数较上年减少420万户,18-35岁群体日均观看时长仅1.2小时,年轻人早把注意力转向了手机里的视频平台。为了破局,广电运营商纷纷“抱大腿”,江苏广电与移动深化合作,中国广电则借力5G推进“有线+宽带”融合服务,试图在IPTV和OTT的夹击中找到生路。
产业链上的玩家也在跟着转向。曾经靠低价机顶盒走量的厂商,如今把重心放在了智能设备上——2025年智能机顶盒占比已突破72%,支持4K解码和语音交互的高端机型成了主流。创维、烽火通信等企业还在研发“融合网关设备”,把机顶盒变成能连接WiFi、控制家电的家庭智慧中枢。对用户来说,好处是看电视更流畅了,广电总局已实现八成以上用户“开机看直播”,还全面取消了烦人的开机广告 ;但代价是选择更复杂了,IPTV、OTT TV加上剩下的有线电视,三种服务各有资费套路,得花心思对比挑选。
这场转型里没有绝对的“输家”。中老年用户能通过优化后的服务获得更稳定的收视体验,运营商靠提质增效走出低价竞争泥潭,设备厂商则在技术升级中找到新市场。真正消失的,只是“插线就能看、月租十几块”的旧模式。毕竟在5G和智能电视普及的今天,人们需要的不是“能看电视”,而是“看得方便、看得舒心”,这或许正是有线电视停售背后最真实的答案。
来源:三农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