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股票软件时,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曾经跌了一整年的存储芯片板块,近三个月突然“支棱”起来了——某龙头股从20元涨到45元,某细分标的甚至走出了“三连板”。更让市场炸锅的是:“国家队”的资金,已经悄悄买了8家存储芯片公司。
最近打开股票软件时,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反常”的现象:曾经跌了一整年的存储芯片板块,近三个月突然“支棱”起来了——某龙头股从20元涨到45元,某细分标的甚至走出了“三连板”。更让市场炸锅的是:“国家队”的资金,已经悄悄买了8家存储芯片公司。
你可能会疑惑:存储芯片不是早就炒过了吗?为什么国家队现在才出手?这场“大变天”到底是短期炒作,还是长期的产业革命?这8家公司到底有什么“硬实力”,能入得了国家队的法眼?
今天这篇文章,我会从“产业逻辑→国家队持仓→公司拆解→普通人怎么投”四个维度,把存储芯片的“大变天”讲透——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和你的钱包有什么关系”。
存储芯片不是新赛道,但2025年的它,已经和过去三年的“低迷周期”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场“大变天”,是周期、技术、需求、政策四个维度的“共振式反转”。
0101 周期反转:从“价格腰斩”到“连续涨价”,行业终于熬出头了
存储芯片是典型的“强周期行业”——2022-2023年,全球存储芯片经历了长达18个月的“至暗时刻”:
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价格累计下跌65%,8GB DDR4内存从30美元跌到10美元;
NAND Flash(闪存)价格下跌52%,1TB SSD从80美元跌到38美元;
三星、SK海力士等龙头企业的存储业务连续8个季度亏损,国内部分中小厂商甚至直接停产。
核心原因是“供需错配”:2021年全球缺芯时,头部厂商疯狂扩产;2022年消费电子需求暴跌,导致库存积压(2023Q4全球DRAM库存天数高达120天,是合理区间的2倍)。
三星、SK海力士连续3个季度缩减产能(DRAM产能砍15%,NAND产能砍10%),叠加AI、车载需求爆发,2025Q3全球DRAM库存天数降至62天,NAND库存天数降至55天——回到了“供需紧平衡”的合理区间。
2025年以来,DRAM价格连续3个季度环比上涨(Q1+8%、Q2+12%、Q3+15%),NAND Flash价格环比涨幅达20%,其中企业级SSD用NAND涨幅更是高达25%。
2025Q2,三星存储业务单季度盈利8亿美元(2024Q2亏损12亿美元);SK海力士存储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200%;国内长江存储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超5亿元。
0102 技术破壁:从“卡脖子”到“全球前三”,国产存储终于站起来了
过去10年,国内存储芯片一直被“卡脖子”:DRAM市场95%依赖美光、三星,NAND Flash市场90%依赖铠侠、西部数据。但2025年,国产存储的技术“破壁”,让行业格局彻底变了:
DDR5技术“全球并跑”:长鑫存储实现DDR5内存的规模量产,良率达92%(与三星持平),国内服务器厂商采购的DRAM中,长鑫占比从2024Q2的5%飙升至2025Q3的22%;
3D NAND堆叠层数“追平国际”:长江存储量产232层3D NAND,与三星、铠侠的技术水平一致,全球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提升至2025Q3的13%;
高端控制器“打破垄断”:澜起科技的DDR5内存缓冲控制器,是全球仅有的3家能量产的企业之一,国内市占率超80%,客户覆盖三星、海力士。
更关键的是: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成果”,而是“规模商用”——比如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已经进入华为Mate70、小米15的供应链;长鑫的DDR5,已经用在阿里云的AI服务器上。
0103 需求爆炸:AI+车+消费电子,三驾马车“拉满”增长
存储芯片的需求,终于从“单一依赖消费电子”变成了“三驾马车齐驱”:
一台AI服务器的内存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10倍(比如训练GPT-4的服务器,单台需要128GB DDR5内存)。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达300万台(同比+80%),直接带动DRAM需求增长60%。
智能汽车的存储容量,从传统汽车的“几GB”飙升至“数百GB”(比如特斯拉Cybertruck,单台车的存储容量达512GB)。2025年全球车载存储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美元(同比+45%),国内企业的市占率从2024年的10%提升至2025Q3的25%。
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5%,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3%,叠加DDR5向中低端机型渗透(2025Q3渗透率达50%),消费级存储需求增长15%。
0104 政策加码:大基金三期“砸钱”,国产替代进入“深水区”
存储芯片是半导体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核心环节——2024年底,国家大基金三期正式落地,规模3000亿元,其中40%的资金投向存储芯片领域:
重点支持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的产能扩张(目标是2027年实现月产能各30万片12英寸晶圆);
补贴存储芯片企业的研发(比如研发投入占比超15%的企业,可获得10%的税收返还);
推动国内厂商的“产业链协同”(比如要求服务器厂商采购国产存储的比例不低于30%)。
政策不是“喊口号”,而是“真金白银”——比如长江存储2025年获得的大基金补贴,就达15亿元,直接覆盖了1/3的研发成本。
你可能会问:国家队为什么现在买存储芯片?这8家公司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首先要明确:国家队(证金、汇金、社保、养老金)的资金,不是“短线炒作者”,而是“产业投资者”——它买的不是“股价上涨”,而是“国内存储芯片的未来”。
0201 国家队的“选股标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国家队选这8家公司,不是“随便买”,而是严格符合三个标准:
1. 技术“不可替代”:必须是细分领域的“国产龙头”,能填补产业链空白(比如澜起的DDR5控制器、国科微的SSD控制器);
2. 业绩“有确定性”:必须是“盈利或即将盈利”的企业,避免“烧钱不产出”的标的(比如这8家公司,2025Q2全部实现盈利);
3. 产业链“有地位”:必须是存储芯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能带动上下游发展(比如深科技的封装测试、江波龙的模组)。
0202 这8家公司,为什么是“国家队的菜”?
举个例子:国家队买兆易创新,不是因为它“股价涨得好”,而是因为它是国内Nor Flash的龙头(全球第三),而Nor Flash是物联网、车载电子的“刚需芯片”——如果没有兆易创新,国内物联网设备厂商就要依赖进口;
再比如:国家队买北京君正,是因为它是国内车载存储的龙头(市占率40%),而车载存储是“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如果没有北京君正,国内车企就要用三星的产品,成本高、供应链不安全。
简单说:这8家公司,是国内存储芯片产业链的“骨架”——国家队买它们,是“卡位产业链”,不是“炒股票”。
0203 国家队持仓的“信号意义”:对普通人的启示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国家队持仓不是“买入信号”,而是“三个产业信号”:
1. 赛道长期趋势“向上”:国家队的研究能力远超散户,它布局存储芯片,说明这个赛道的长期价值是“确定的”;
2. 短期波动“不可避免”:国家队会持有3-5年甚至更久,期间股价会有回调(比如行业周期波动、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散户如果用“短期资金”布局,很可能“拿不住”;
3. 选股要“看基本面”:国家队买的是“真龙头”,不是“蹭概念”的公司——普通人要选“有技术、有客户、有业绩”的标的,不要碰“只炒概念”的垃圾股。
接下来,我们逐一拆解这8家公司——它们是国内存储芯片的“核心力量”,也是当前国产化的“主力军”(数据更新至2025Q3)。
核心业务:Nor Flash(全球市占率18%,排名第三)、MCU、传感器;
国家队持仓:社保基金110组合持仓280万股(占流通股1.2%),证金公司持仓150万股(占流通股0.65%);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45亿元(同比+40%),净利润12亿元(同比+45%);其中Nor Flash业务营收22亿元(同比+45%);
核心逻辑:
Nor Flash是物联网、车载电子的“刚需芯片”(比如比亚迪的车机系统,用的就是兆易的Nor Flash);
公司的Nor Flash技术领先(支持128Mb容量,良率95%),客户覆盖华为、小米、比亚迪,MCU与存储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核心业务:车载存储(SRAM、DRAM)、MCU、智能视频芯片;
国家队持仓:养老金101组合持仓120万股(占流通股0.8%),社保基金108组合持仓80万股(占流通股0.55%);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28亿元(同比+70%),净利润5.5亿元(同比+65%);其中车载存储业务营收16亿元(同比+80%);
核心逻辑:
车载SRAM国内市占率超40%,产品通过AEC-Q100认证(车规级最高标准),客户包括特斯拉Cybertruck、蔚来ET9;
存储与MCU业务协同,能提供“存储+计算”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国内少数能做车载半导体“打包方案”的企业。
核心业务: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存储模组(SSD、U盘、内存卡);
国家队持仓:证金公司持仓300万股(占流通股1.5%),社保基金102组合持仓200万股(占流通股1%);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60亿元(同比+35%),净利润4亿元(同比+45%);其中工业级存储模组营收20亿元(同比+50%);
核心逻辑:
国内少数覆盖“消费+工业+车规”全场景的模组企业,客户包括联想、戴尔、海康威视(海康的工业摄像头,用的就是江波龙的存储模组);
具备自主封装能力,抗周期能力强(工业级存储需求受周期影响小)。
核心业务:DDR5内存缓冲控制器、PCIe Retimer芯片;
国家队持仓:社保基金114组合持仓200万股(占流通股1.1%),汇金公司持仓150万股(占流通股0.8%);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18亿元(同比+70%),净利润8亿元(同比+75%);其中DDR5控制器业务营收16亿元(同比+75%);
核心逻辑:
全球仅有的3家能量产DDR5控制器的企业之一,技术与三星、美光同步;
是长鑫存储的“核心合作伙伴”(长鑫的DDR5内存,必须用澜起的控制器),国内市占率超80%。
核心业务:SSD控制器、安防芯片、智能机顶盒芯片;
国家队持仓:社保基金104组合持仓90万股(占流通股0.9%),养老金103组合持仓60万股(占流通股0.6%);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14亿元(同比+60%),净利润3亿元(同比+55%);其中存储控制器业务营收9亿元(同比+65%);
核心逻辑:
国内SSD控制器市占率超30%,打破了海外企业的垄断;
是长江存储的“封装盟友”(长江存储的NAND,用的就是国科微的控制器),产品拓展至车载、工业领域。
核心业务:中小容量NAND、NOR、DRAM(应用于物联网、工业控制);
国家队持仓:证金公司持仓120万股(占流通股1.2%),社保基金106组合持仓80万股(占流通股0.8%);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8亿元(同比+35%),净利润1.5亿元(同比+40%);其中中小容量NAND业务营收4亿元(同比+45%);
核心逻辑:
国内少数能同时生产NAND、NOR、DRAM的企业,中小容量存储市占率超25%;
客户包括海康威视、大华(物联网摄像头的存储芯片,大部分来自东芯),替换成本高,客户粘性强。
核心业务: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音圈马达驱动芯片;
国家队持仓:社保基金109组合持仓70万股(占流通股1.0%),养老金102组合持仓50万股(占流通股0.7%);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6亿元(同比+30%),净利润2亿元(同比+35%);其中EEPROM业务营收5亿元(同比+32%);
核心逻辑:
EEPROM全球市占率15%(排名第三),国内市占率超40%;
车规级EEPROM进入大众、宝马的供应链,是国内少数能做车规级EEPROM的企业。
核心业务:存储封装测试、半导体封装、智能装备;
国家队持仓:汇金公司持仓500万股(占流通股0.8%),社保基金101组合持仓300万股(占流通股0.5%);
2025Q3核心数据:营收90亿元(同比+35%),净利润6亿元(同比+30%);其中存储封装测试业务营收40亿元(同比+40%);
核心逻辑:
存储封装测试年产能超10亿颗,国内市占率超20%;
客户覆盖三星、长江存储、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的232层NAND,就是深科技封装的),是国内存储产业链的“核心配套企业”。
存储芯片的景气度很高,但不是“闭着眼买就能赚”——普通人要避开“坑”,选对“标的”,用对“方法”。
1. 行业景气度指标:
看存储芯片价格指数(比如DRAM价格连续上涨,说明周期向上);
看库存周转天数(低于70天,说明供需紧平衡)。
2. 公司基本面指标:
看营收增速(至少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比如30%以上);
看毛利率(存储芯片企业的毛利率,至少要在25%以上,越高越好)。
3. 估值指标:
看PE(当前存储芯片企业的PE,合理区间是30-50倍,超过50倍要谨慎);
看PEG(PEG
1. “蹭概念”的公司:比如主营业务不是存储芯片,只是“沾边”的公司;
2. 技术落后的公司:比如还在做DDR4、128层NAND的公司,会被行业淘汰;
3. 业绩亏损的公司:存储芯片是“重资产行业”,亏损的公司很难熬到周期向上。
0403 适合普通人的布局方式
1. 买基金:选择“半导体基金”或“科创50基金”,间接布局存储芯片(分散风险);
2. 买核心龙头:选择8家公司中的“技术龙头+业绩稳定”的标的(比如兆易创新、澜起科技);
3. 分批建仓:不要一次性满仓,而是“跌了买一点,涨了不追高”,降低短期波动的风险。
结尾
存储芯片的“大变天”,是周期反转、技术破壁、需求爆炸、政策加码的“共振结果”——这不是短期的炒作,而是长期的产业革命。
国家队的持仓,是“产业信号”,不是“买入信号”——普通人要做的,是“看懂趋势,选对标的,控制风险”。
来源:星愈情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