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在吴石将军夫妇合葬墓前哽咽:老一辈先烈的精神非常可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6 00:22 1

摘要:近日,台湾青年在吴石将军夫妇合葬墓前洒下金门高粱酒,哽咽发声:“我觉得老一辈的先烈,精神都是非常可敬的。因为两岸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这代不希望看到战争,我们其实更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气,了解这一段历史。”

近日,台湾青年在吴石将军夫妇合葬墓前洒下金门高粱酒,哽咽发声:“我觉得老一辈的先烈,精神都是非常可敬的。因为两岸都是中国人,所以我们这代不希望看到战争,我们其实更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气,了解这一段历史。”

你注意到没?他洒酒的时候,手轻轻晃了一下,金门高粱酒沿着墓碑上“吴石将军 王碧奎夫人”的刻字慢慢往下渗,没溅起一点多余的水花——那动作里全是小心,像是怕惊扰了长眠的两位老人,也像是在跟这段沉甸甸的历史对话。要知道金门高粱是台湾本地的酒,他特意选这个来祭拜,不是随便拿的,是想让将军夫妇闻到熟悉的味道,也是在暗喻“两岸的东西,本就该连在一起”。

吴石将军夫妇的合葬墓其实藏着段让人揪心的往事。1950年将军牺牲后,骨灰被扔在台北市郊的无主坟区,连块正经木牌都没有;夫人王碧奎后来辗转回了大陆,直到2010年去世,都没等到跟丈夫“团聚”。还是2013年,两岸的党史研究者和爱国人士一起找了大半年,才从台湾的旧档案里查到将军骨灰的下落,又通过民间渠道迁回福州,这才让分离63年的夫妇俩合葬在一处——这座墓看着朴素,碑上就刻了名字和生卒年,却藏着两岸人盼了大半辈子的团圆。

这小伙子说的“了解历史”,可不是句空话。他后来在采访里提过,自己是看爷爷的旧日记才知道吴石的。爷爷当年在台湾当过基层士兵,日记里写着“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听说吴石参谋次长出事,好多老兵都偷偷叹气,说他是个敢为老百姓着想的官”,只是那时候环境紧,爷爷不敢多写。后来他特意去查了《台湾地下党英烈事迹汇编》,才知道吴石冒死传的情报,帮着摸清了台湾的军事布防,避免了更多无辜百姓遭战火——也正是因为懂了这些,他才觉得必须来墓前走一趟,跟将军说句“我们没忘”。

现在有些势力总想着把这段历史搅浑,说吴石将军是“叛徒”,还不许台湾年轻人提这些事。可你看这青年,他明明知道说“两岸都是中国人”可能会被非议,还是站在墓前哽咽着说出来;明明可以只当看客,还是特意带着酒来祭拜——这就是最实在的反驳。历史从不是谁想抹就能抹掉的,老一辈用命留下的印记,早刻在两岸人的血脉里,不是几句歪理就能切断的。

他说“不希望看到战争”,这话特别戳人。吴石将军当年冒着灭门风险传情报,不就是怕两岸再打起来,怕老百姓再遭罪吗?现在这代青年不想看到战争,想让两岸青年同心,本质上跟将军的初心是一样的。这种跨越了六十多年的默契,不是“巧合”,是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懂“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不是所有纪念都要轰轰烈烈,像这青年一样,带着一瓶家乡酒,站在墓前说几句心里话,就已经很珍贵了。他没喊什么大口号,却用最实在的行动告诉所有人:先烈的精神没断,两岸的根也没断。这种从心底里认祖、认历史的态度,比任何华丽的表态都有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来源:棋间悟方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