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梓萌”在直播间喊你“家人们,央视补贴价”——别信,那是AI。
“李梓萌”在直播间喊你“家人们,央视补贴价”——别信,那是AI。
警方最新通报:23人团伙用300小时新闻素材,把央视主持人“克隆”成24小时带货机器,1200万元已到账。
技术细节一句话就能说清:境外换脸软件+境内真人话术,专割老年人。
先别急着骂骗子缺德,先看他们怎么把“信任”拆成三步卖成钱。
第一步,造脸。
500GB高清素材,把李梓萌的眉毛弧度、嘴角牵拉、甚至她播新闻时“0.3秒微点头”都喂给模型。
训练完,AI能在0.8秒内生成4K级直播流,连假发缝都根根分明。
技术圈管这叫“超写实帧级对齐”,翻译成人话:假脸比真脸还像本人。
第二步,造声。
团队买了东南亚服务器的“声音面膜”插件,把《新闻联播》原声切成0.2秒碎片,再拼成新句子。
李梓萌特有的“下行语调”——句尾音量骤降15%——被精准复刻。
老人听不出,因为人类大脑对熟悉声音只验“音色”,不验“语序”。
第三步,造场。
直播间左上角挂“CCTV官方”红标,右下角放“限时抢购”倒计时,弹幕里99%是机器人刷“已买三盒”。
一旦有人质疑“主持人怎么卖货”,立刻转接真人客服。
客服背过《老年人心理画像手册》:先喊“叔叔/阿姨”,再提“央视合作”,最后甩一句“您孩子也说好”。
三步走完,298元的“胶原蛋白肽”成交率42%,成本只值18元。
整个链条像一条“信任流水线”:素材—AI模型—直播切片—真人话术—快递到付。1200万元里,72%来自65岁以上老人,平均客单价487元,很多是退休金。
警方收网时,主犯电脑里还跑着“夜间脚本”:凌晨两点,AI李梓萌继续带货,屏幕前空无一人,订单却每秒跳一次。
技术员交代:“老人起夜刷手机,看到熟悉脸,就下单当安眠药。
”
案件破了,漏洞还在。
国家网信办溯源到境外服务器,却发现软件作者每月更新一次“对抗包”,专门绕过国内平台的AI检测模型。
抖音、快手刚上线的“长按识AI”功能,识别率只有63%,只要骗子把直播码率降到720P,就能逃过筛查。
怎么办?
给平台、给老人、也给每个用手机的人三张“防割纸”。
平台端:
数字水印得从“可选项”变“强制项”。
央视已把主持人肖像写入区块链,谁再用AI李梓萌直播,系统秒级告警并封号。
抖音明天起上线“蓝C标”,真人主播显示蓝色C,AI主播无标,一眼分清。
别讲大道理,教他们“三秒自检”——直播画面暂停,截图→微信长按→“搜一搜”,找不到央视官方公众号就是假。
再记不住,把“国家反诈中心”App图标放在桌面第一排,红色盾牌比儿女劝三天都管用。
子女端:
把爸妈的支付App“小额免密”关掉,单笔超过200元必须指纹。
别嫌麻烦,骗子替你们“贴心”地设置了298元起步,就是钻免密空子。
法律端: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修订稿已把“AI伪造”单列一条,违法所得超50万即“情节特别严重”,顶格十年。
别以为躲在境外就安全,警方通报里那句“正与国际执法部门合作”不是套话,东南亚服务器已被锁定IP,下一步就是引渡。
技术永远中性,坏的是把“信任”当矿挖的人。
李梓萌本人今天在微博发了条七秒视频,没说话,只是对着镜头摘下假发——真假立现。
评论区最高赞:“原来主持人也会摘假发,那我以后直播先让主播摘个头套,摘不下来就是AI。
”
玩笑归玩笑,记住一句话:
下次再看到“央视脸”喊你家人,先按暂停,再搜官方,三秒就能拆穿骗局。
别让爸妈的退休金,变成骗子的训练样本。
来源:时髦鲸鱼8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