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算对“稳定币”一无所知,也该知道“日收益1%”是个多荒唐的许诺。但偏偏就有200万人,不仅信了,还投了,结果是被骗走了整整130亿元人民币。
就算对“稳定币”一无所知,也该知道“日收益1%”是个多荒唐的许诺。但偏偏就有200万人,不仅信了,还投了,结果是被骗走了整整130亿元人民币。
这起爆雷标志着中国第一起稳定币诈骗案彻底揭幕。比起以往的资金盘、新瓶旧酒,这一次的剧本写得更毒,也更高级。
黄鑫这个人,靠着一个U盘,带着大家的钱、走进了“地下金融天堂”,却把几百万投资人留在了绝望的地狱。这是2025年正在真实上演的“财富剥夺战”。
一家名叫“鑫慷嘉”的公司,法人架构专业得像华为子公司,办公室位置设在贵阳国际金融中心,注册资本写的是3000万元,但实缴资金是一个大写的“0”。套路满分的空壳公司。
创始人三人分别是负责诈骗技术的黄鑫、负责技术与平台运营的绍鑫康,还有负责资金洗白与出海通道的王艳佳,这仨人名字拼起来,就成了“鑫慷嘉”。
听起来居家又科技,但骨子里摆明了就是一场早有筹谋的高阶骗术。
2023年黄鑫刚刚出狱,别看他长得不像斯文败类,诈骗却是天赋异禀。他之前参与的是“云联会”传销案,受害者超过500万人,涉案金额高达3300亿元,被实锤量刑。
出狱的黄鑫学聪明了,他不再用土味故事圈钱,而是把自己包装成了什么“华尔街金融博士”“中石油高管”,嘴里一开口就是“量化对冲”“油气期货”这类顶级术语。他连用的个人照片都是盗图来的,也没人当回事。
鑫慷嘉用“高科技金融”做噱头,打包包装稳定币+黄金交易所+央企背景,骗你把钱换成USDT,然后一夜蒸发一干二净。
这个骗局太敢吹了,他们几大核心套路:
第一,承诺“每日收益1%”,谁都知道这是荒谬到天边的数字,但就因为黄鑫打着“中东富豪背书”“央企期货兜底”这种虎皮,信的人竟然还不少。
一年算下来是年化收益3700%,那谁还炒股炒基,直接上车不就完了。但很遗憾,不是你赚,是你被割。
第二,办公场所选在地标大楼,墙上贴的是与迪拜王子合影,大屏播着“日均收益2%”和“央企保驾护航”的PPT。这等排场,也只能骗到那些想快速翻身又懒得深究的“新韭菜”。
第三,他的技术架构和资金通道采用的是稳定币锁仓机制。
你投资金不是直接给“平台账户”,而是先把人民币换成USDT,再进系统投资。
这背后的优点(对骗子来说)有绕开金融监管,把监管系统当透明。跨境资金转移毫无障碍,钱去哪儿,你根本盯不住。天衣无缝地完成了产业链里的最后一环洗钱。
整个系统不碰央行、不碰银行、不报备金融局,沒人能拦住交易链。必要时,通过境外空壳公司直接流入暗网洗币器,就等于彻底“洗白”。
这130亿黄鑫用了十二次转账,分成12个USDT批次,以每批不超过1.5亿的方式,持续不断砸进开曼、英属维京群岛、泽西岛等“经典避税港”。
这些国家和地区,几乎都跟中国没有引渡协议。
早早就办好了圣基茨护照,全球160个国家免签/落地签入境权,拿着一个U盘就能走遍天下。
他跑路前还在微信群发消息讥讽:“是你们智商配不上这笔钱,应该感谢我给你们教训。”
这场骗局其实早有端倪。从平台的0实缴注册资本、到所谓的“中石油协议未被证实”、再到对于迪拜交易所的伪造授权声明,全部都是一戳就破的牛皮纸。
可依然挡不住每日还有上亿元资金不断流入系统。
这不是骗子有多聪明,而是我们的投资环境、用户教育、监管制度仍存在巨大鸿沟。
连稳定币相关立法的香港,前脚刚出台合规条例,后脚就在这些最“聪明”的骗子手上,被用作了诈骗新工具。
这不是稳定币的问题,也不是USDT的问题,更不是技术进步的问题。
这是人性的问题,是“稳定币+贪婪”这个组合太容易给骗子提供最佳舞台。
这起事件里,骗子固然应当千刀万剐,但愿意相信“年利3700%+央企兜底+迪拜认证”的普通投资人,也暴露出一个更深层的现实。
我们对金融本质的无知,已不是简简单单“补点课”就能解决的。
类似的“鑫慷嘉”不会是唯一,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黄鑫竟然能在一天内洗钱,说明整个数字金融+跨境洗钱+非法避税通道,早就不是个别案件的问题,而是全球灰色链条中的一环。
随着稳定币全球流通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让它“服务金融”而不是“成了诈骗利器”,已经成为亟需重视的监管问题。
中国金融市场不能对这种高风险交易手段继续模棱两可。必须步步卡脖子,从入金、换汇、USDT体系到灰产通道,进行实打实的追查。
香港定了规,中国大陆也不能慢半拍了。
越是包装得高科技、精英化、全球化的理财平台,越要小心背后的金融陷阱。
别再迷信什么“国家背书”“国际期货”“迪拜认证”“华尔街导师”。只要有人告诉你“保本保息高收益”,那你得第一时间走人。
一个连高中都没毕业的骗子,靠着一个U盘、一张护照、几段天花乱坠的PPT,骗光了200万人130亿元。这事,值得你和我夜不能寐地反思。
别让下一个“黄鑫”,继续踩着人们的欲望发家。
来源:智囊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