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称“天津市新能源小客车限行政策调整”,对插电式绿牌新能源车辆实施限行。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新能源车主的关注和担忧。然而,经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核实,这一消息纯属谣言。
天津新能源车辆将限号?假的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消息,称“天津市新能源小客车限行政策调整”,对插电式绿牌新能源车辆实施限行。此消息一出,引发了众多新能源车主的关注和担忧。然而,经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门核实,这一消息纯属谣言。
按照2025年3月21日天津市公安局发布的《关于继续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新能源小客车(以车辆登记信息为准)不受机动车尾号及外埠、区域号牌小客车高峰限行措施限制。具体而言,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牌照以“D”开头,无论本地或外地号牌,均不限行,可在所有时段和路段正常通行;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牌照以“F”开头,本地号牌车辆需遵循工作日尾号限行规则,但不参与早晚高峰时段的限行管理;外地号牌车辆则须同时遵守尾号限行和高峰时段限行规定,即在工作日的7:00至9:00以及16:00至19:00期间不得在限行区域内行驶。
这类谣言并非首次出现。近三年内,北京、成都、广州等地也相继出现过同类谣言。造谣者通常采用篡改政策文件截图中的关键日期,或将其他城市的混动车型管理政策嫁接至本地等手法。他们深谙传播学中的“恐惧诉求”原理,通过制造政策变动的不确定性,触发车主“宁可错信不可错过”的防御心理。甚至部分自媒体账号先散布限行消息,再推送“快速上牌”“政策规避攻略”等付费内容,还有借机推销车载OBD设备,宣称可“破解限行”等隐蔽的变现方式。
谣言的传播不仅会造成车主的恐慌和困扰,还可能对社会秩序和市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新能源车主来说,无端的谣言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出行计划和消费决策;对于市场而言,可能会干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天津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关注官方权威消息,不传播未经证实信息,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面对来源不明的消息,要保持理性和冷静,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
此次天津新能源车辆限号谣言的及时辟谣,再次提醒我们要警惕谣言的传播,同时也彰显了官方在维护信息真实性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为。相信随着公众信息素养的不断提高和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类似的谣言将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
来源:自然之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