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热烈,蒋万安最近在岛内各地奔走。选战节奏加快,他从台北出发,转战屏东、宜兰、高雄,无论是南部绿营地盘还是中北重镇蓝营票仓,他都掀起不小轰动。每次活动现场,气氛不言自明,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点像演唱会现场,又不像——到底和卢秀燕、韩国瑜的招牌热度打了一个
热烈,蒋万安最近在岛内各地奔走。选战节奏加快,他从台北出发,转战屏东、宜兰、高雄,无论是南部绿营地盘还是中北重镇蓝营票仓,他都掀起不小轰动。每次活动现场,气氛不言自明,围观群众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点像演唱会现场,又不像——到底和卢秀燕、韩国瑜的招牌热度打了一个平手,这种场面,很久没见了!
全台的蓝营区域,“小鸡”们对蒋万安的拉票帮衬,看起来各有期待。蒋的帅气标签和谦和作风,随手一挂,就会被联想到马英九,那个“学长”式的人物。气质也相近,沉稳但不失亲和,可又有自己的风格。年轻一代的选民难免会感到,这蓝色风潮里多了几分城市气息。有人甚至开玩笑,说蒋万安在地方活动间,像在为未来布局,不像只专注助选。
不过,这次南下屏东的行程,比高雄、宜兰更复杂一些。那边不是传统蓝营地盘,绿营势力扎得深。要说有谁能帮忙把路带顺,其实归功于李四川,蒋万安这次南下,是赵少康邀约,李四川居中牵线,整个过程多了种地方脉络和民情铺垫。李四川自己就出生屏东,过去副市长经历丰富,现在担任台北市副市长。从这几层来看,两人的互动不像单纯选战配合,更像是谋局。李四川近日公开谈到蒋未来的可能动向,这一点,和其他蓝营“大咖”的遮掩不同,有种坦白,甚至有点点提前剧透的意味。
大家都知道,蒋万安的下一步迟早会被讨论。但现阶段,因为选情胶着,党内希望蓝营领军人物都一心为战,不应该让个人议题分散焦点。说实话,蒋万安最近南征北伐,虽然名义上是助选,实则脚步踏得异常密集。能在这场选战中沉住气,摆正姿态,肯定藏有其他考量。对比卢秀燕,她此类话题少被提及,而蒋万安却频频出现在布局讨论里,这段时间,网友和媒体议论不断。
李四川和蒋万安之间的互动,越来越有“人才互信”的味道。蒋万安前阵子将大巨蛋的开业功劳全数归李四川,这种姿态,圈内人都看在眼里。毕竟此前还有李四川提前结束台北副市长任期的流言,现在也悄然消失。他们彼此间建立的信任和协作,要说没有更多意义,谁信?有趣的是,蒋万安的工作人员面对这番公开表态,并不回避,反倒是愿意被讨论,或许早已开始“试水温”。
高雄的活动也不容淡忘。上上周末,他在高雄掀起为蓝营的风潮,现场气氛很热。蒋万安的形象干净利落,演说方式幽默又带劲。支持者会拿出手机疯狂拍照,社交平台上照片刷屏不是一次两次。观感上,外界口吻一致认为,蒋万安带动蓝营新生代的人气。其他区域选战“小鸡”们因他的到场,获得好感,也顺势吸引了不少年轻票源。蓝营内部,有人偷偷说,蒋若继承马英九政治班底,可以把“都市选民”牢牢吸引住,这换做别人大概率做不到。
宜兰那边,气氛更微妙些。上周末蒋万安去了宜兰,他是这里的姑爷,民间关系另有一层亲情色彩。家族纽带多少能帮上忙,虽说当地是否流行“丈母娘看姑爷,越看越顺眼”这个说法也没人在意,但蒋万安到场,群众自发聚集,热烈迎接,就算没家里缘分,大概帅气也占了便宜。亲情与选情交错,现场气氛和其他地不太一样,但效果也显得自然有余地。
时间线摆在眼前,1月13号决战日只剩两个周末,全台各地的选票争夺明显进入白热化。蒋万安下一站是否会去台南?澎湖、金门这些外岛他会不会再走一圈?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政治地势,但蓝营内讨论的更多是整体的战略安排,究竟要把蒋万安“明星效应”押到哪里,没人敢轻易下注。
说到台北本地,情况就麻烦了。蒋刚刚选上市长,短时间内还需还不少人情债。台北市选战中那几处对峙点,本就困难,协调起来并不容易。要想全垒打几乎不可能,他再怎么努力也无力改变全局。能做的,可能只是调和部分利益,暂时各自为阵。有个矛盾点在此,既需要蒋万安带头主导,也不能过度分散主力资源。大家其实对他的协调能力存疑问,有人相信他能力出众,也有人觉得他太过年轻,经常听不到一锤定音的声音。
蒋有没有机会成为蓝营下一个大梁,从各方表态来看争议不小。一些数据表明他近两个月内在社交媒体搜索热度增加了17.3%,年轻用户讨论频率上涨将近30%。这本身就是一种舆论测温案例,虽说未来布局早晚要公开,现在外界预测都不敢说死。2032年是呼声最多的节点,但也有人主张蓝营应再延后四年,避免过度仓促。两种观点都在传播,但互相打架谁也没法说服对方。正常情况下蒋接班应该早些,但最近新一轮民调对他倾向并不显著,部分中间选民流失,想一口气跨过民意关卡,还得再熬。
有趣的在于,这些公开讨论中,一部分蓝营基层干部其实不愿太早抬蒋万安的声势。他们担心抢功太猛,引发党内资源争抢,这恰恰也是蓝营内部长期难协调的问题。之前卷起的“李四川提前离职”传言不只一次,每次都给蓝营议事增加一道阴影。蒋万安能否把这些“暗流”彻底疏通,现在看来还说不上。民间舆论支持与组织利益,时而交织、时而割裂。没人敢保证现阶段动作不会反噬到未来布局上。
最新公开数据显示,蒋万安在全台18-29岁选民的好感度已达到41.2%,和马英九当年首战时差不多。蓝营盼他能再冲一把,但现阶段南部选民固守绿营立场,意外支持率提升有限,有时甚至撞上冷场。媒体方面报道也极不稳定,一会儿说蒋万安“形象升级”,一会儿又说“人气回落”,舆情表现左右摇摆,缺乏绝对优势。某种程度上看来,蒋虽然行动迅速,实际影响力尚未定局。大家嘴上都说支持,其实暗地里保留意见的人也不在少数。
说到现场气氛,很简单的一个对比。蓝营活动当天嘉宾阵容强大,蒋万安出场时间严格控制,镜头下他和李四川、赵少康之间交流细密。民众挤满了帐篷通道,中老年支持者带着“小鸡”旗帜奋力呐喊,年轻人则在后排举着手牌安静拍照。看似和谐,其实各怀心思。南部选民偶尔表现热烈,偶尔表现冷静,逐步出现两极分化。宜兰活动那边,家属关系让蒋多了亲切元素,可地方势力内部也未必全部买账。助选表面强势,深层组织仍难完全靠拢。
实际案例摆在这里。前几年蓝营推举的“明星市长”路线一度颇受欢迎,但最终能否承接党内大旗,还是要看地方和中央的协调能力。蒋现在还没完全“拿下”台北党部核心议题,资源分配逐步变紧张。有人说他不够果断,有人又说刚上任就表现抢眼,转型速度有点太快。不少选战分析师之前预测会有调整,但到今天数据仍未给出肯定答案,总感觉一切还没定性。
站在全知视角去看,蒋万安此刻的动作像是在选战中冒险试水,也像是为下一个阶段铺路。这种双重身份,让他每一步都带着某种潜在风险,既可能成就“当代马英九”,也可能在某个节点遇上极大挑战。蓝营选情持续拉锯,蒋万安的走动与布局,带来新气息不假,可谁能保证不会引发内部争议?
不过从他与李四川这种新近建立的信任、公开传递出的合作讯息,到实际移动路线的斟酌,每一步既有选战需求,又夹杂着未来个人野心。地方选民有的热情,有的冷淡,组织层面时而协作,时而抵触。蓝营这场选战还远没到终局,蒋的下一步,什么时候完全浮出水面,是不是该等到局中变数明朗,再做定论?谁知道呢!
选战当下全台焦点都在这里,但蒋万安能不能如愿实现大我,还是要看他的行动能不能带来真正有用的变化。气氛热烈,步伐急促,但成败未定,每个人都在等待最终走向。
来源:雁去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