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月经后还能长高多少?医生:关键不是年龄,而是“它”说了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23:55 1

摘要:12岁小雯在班里总是站在第一排,她爸爸个子不矮,妈妈也挺高,所以家人一直以为——以后肯定能追上同龄人。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刚过完12岁生日,小雯就来月经了。

12岁小雯在班里总是站在第一排,她爸爸个子不矮,妈妈也挺高,所以家人一直以为——以后肯定能追上同龄人。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刚过完12岁生日,小雯就来月经了。

半年过去了,身高只从148cm蹿到150cm,最近复诊时,小雯妈妈脸上写满了焦虑:

“医生,她月经都来了,还能再长不?”

这可能是无数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最关心的事。是不是一来月经,就彻底“封顶”了?还没达到理想身高,是不是就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别着急,长不长高、还能再长多少,关键真的不在“月经”两个字,而是——骨龄 在背后说了算。

尤其女孩月经后想再长5公分,赶上同龄人,这一步不能走错。

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只要月经来了,身高就定型了。但事实远没那么绝对。

女孩来月经时,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意味着生长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但还远远没有完全“停工”。

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曾以694名8-14岁的女孩为研究对象,发现:

• 女孩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0.7岁• 但月经时的骨龄集中在12.4-12.8岁之间

这说明:不同孩子“发育时间”不一样,而孩子月经后的生长潜能,与年龄关系不大,却与骨龄高度相关

-骨龄小 → 骨骺尚未闭合、生长空间更大
-骨龄大 → 骨骺趋于融合、生长潜力变小

简单来说,骨龄小一岁,可能就多了5公分的机会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女孩来月经后还能长10公分,而有的几乎不长了。

专家表示,普通女孩来月经时骨龄在12.5岁左右,如果这时开始采取科学干预措施,平均还能再长5-6厘米

但以下几种情况,将严重影响后续生长速度:

• 生长板闭合速度加快• 剩余增长可能仅1-2厘米
2.体重超标• BMI过高会加速骨龄发育• 月经早来、生长潜能缩短
3.缺乏运动•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骨骼刺激不足,身高成长滞缓

我们看一个典型案例:

一位妈妈带12岁刚来月经的女儿就诊,身高148cm,骨龄与年龄同步,并未偏小。如果什么都不做,最多长155cm左右。

医生为她量身制定了如下干预措施:

• 控制体重不再增加• 增加弹跳型有氧运动• 食疗+中药调理延缓骨龄增长速度

半年复诊,身高达到153cm,骨龄仅前进了3个月,按计划成长下去,达到160cm完全有希望。

可见——骨龄控制得好,女孩翻身还有机会;骨龄放任自由,加速闭合,将无力回天。

如果你家女孩刚来月经,身高尚未达到理想目标,请立刻重视以下策略:

控制体重是第一要务

肥胖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加速骨龄增长、月经提前,直接压缩生长期。建议:

• 限制油炸、甜食、含糖饮料摄入• 鼓励三餐规律、粗细搭配

规律运动不能少

运动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延缓骨骺闭合,建议:

• 每日至少1小时户外有氧活动,如慢跑、跳绳、篮球• 睡前做拉伸动作,促进骨端拉长

睡眠时间要保证

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大量分泌。确保:

• 每晚睡足9小时• 最佳入睡时间为21:30之前

及时监测骨龄变化

“身高预期”并不是看个子高低,而是与骨龄对比判断潜力空间。建议:

• 每4-6个月检查一次骨龄• 由儿科生长发育专科评估骨龄与年龄的差距• 必要时做“生长速度记录表”,追踪进展

很多家长直到孩子骨龄已经逼近14岁才重视,届时即使用生长激素,也可能收效甚微。

女孩的生长发育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赛,“早干预、早规划”永远比“等一等再看看”更靠谱。

还差5公分?也许机会只剩下半年。

别只看孩子年纪大了小了,更重要的是——骨龄到了哪一步。与其担心,不如现在就行动起来。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

如果你家女孩正在青春期,刚刚来月经,别慌,更不要拖。骨龄的每一点变化都可能决定将来能否跨过那个“理想身高”的门槛。

不过每个孩子的发育节奏不同,具体方案还需要结合骨龄片、身高体重曲线、生长速度评估等多方因素综合判断,建议前往正规医院的生长发育专科检查评估后,再进行科学调理。

让我们为每个正在成长的孩子,守住最后的冲刺窗口。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3.《中国儿童青少年骨龄评估标准》(首都儿科研究所出版)
4.《儿童生长发育早期干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5.《青春期发育与骨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6.《儿童青少年生长激素治疗指南(2020版)》
7.《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2022)》
8.《青春期骨龄评估与干预管理》中华儿科杂志
9.《骨龄评估照射技术与解读手册》
10.《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健康科普谷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