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阙里:原指春秋时期孔子居住及授徒之地。位于今山东曲阜城内。后引申为曲阜孔庙的代称,亦可借指儒学。
作者/舜子
阙里森森透景光,九重殿阁沐晞阳。
金声玉振千年祀,仁礼衣传百代芳。
碑碣汉镌遗月冷,杏坛鲁范学风香。
宫墙数仞登门处,泗水悠悠云影长。
注释:
万世师表:孔庙大成殿内悬挂的牌匾。意指千秋万代为世人所尊崇效法的表率。
孔庙:指曲阜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中心。
阙里:原指春秋时期孔子居住及授徒之地。位于今山东曲阜城内。后引申为曲阜孔庙的代称,亦可借指儒学。
九重:指孔庙九进院落规制。
金声玉振:孔庙内雕刻门匾。意思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的完整奏乐过程。比喻音韵和谐或学识渊博之人。
仁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其中“仁”指内在的道德自觉与人际关爱;“礼”指外在的行为规范与社会秩序,两者共同构成儒家伦理的哲学基础。
衣传:即传衣。源自佛教禅宗法脉传承制度,北魏时期达摩以僧伽梨衣确立衣钵相传传统。
碑碣汉镌:指孔庙存世汉碑数量之冠。
杏坛: 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处。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
鲁范学风:概括孔子开创的鲁地学风。
宫墙数仞:指“夫子之墙数仞”典故。出自《论语·子张》篇,记载子贡以宫墙为喻回应他人对孔子的质疑。
泗水:指泗水河。位于山东省中南部。隐喻为儒学传播的象征场域。
Ai解析:
一、首联:阙里森森透景光,九重殿阁沐晞阳。
以孔庙别称“阙里”起笔,古木参天中透现历史光华,“九重”对应孔庙九进院落规制,“晞阳”既指朝阳,又喻文明曙光。一“透”一“沐”动态勾勒建筑群与自然、时光的交融。
二、颔联:金声玉振千年祀,仁礼衣传百代芳。
化用孟子“金声玉振”赞孔子集大成之意,直指祭祀传统。“衣传”双关,既指儒门道统衣钵相传,又暗合孔庙祭祀中的礼乐衣冠制度,与“仁礼”形成精神与仪轨的互文。
三、颈联:碑碣汉镌遗月冷,杏坛鲁范学风香。
“汉镌”实指孔庙存世汉碑数量之冠,“月冷”既状石刻清辉,更显历史沧桑感。“鲁范”精炼概括孔子开创的鲁地学风,“香”字通感,将视觉之杏花转化为学术芬芳。
四、尾联:宫墙数仞登门处,泗水悠悠云影长。
收束于《论语》“夫子之墙数仞”典故,将物理空间升华至精神境界。“泗水”既是曲阜真实水系,又象征儒家思想如流水不息,“云影长”以永恒意象作结,余韵绵长。
五、全诗严守平水韵(七阳韵),“晞阳”“学风”等处炼字精准。中二联对仗工稳,“金声玉振”对“仁礼衣传”(并列结构互对),“碑碣汉镌”对“杏坛鲁范”(偏正结构互对),可见律法精严。尾联“登门处”与“云影长”形成时空张力,暗喻儒学传承既需躬身实践又具永恒价值。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