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氏县小留村,可考的历史是西汉时期。《小留墓地发现密集西汉古井和小孩墓》,《燕赵晚报》2010年4月28日,(记者 孟醒石,实习生 刘欢 ):“小留墓地发掘日前结束。考古队发现在1万平方米的沙地里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水井分布如此密集且均属西汉时期,在全国非常
村庄起源考证,和你的姓氏起源考证一样,必须有来历,有出处,不能凭空瞎说,不能让人说你“有影的也说,没影的也说”。
元氏县小留村,可考的历史是西汉时期。《小留墓地发现密集西汉古井和小孩墓》,《燕赵晚报》2010年4月28日,(记者 孟醒石,实习生 刘欢 ):“小留墓地发掘日前结束。考古队发现在1万平方米的沙地里竟然有40眼古代水井。水井分布如此密集且均属西汉时期,在全国非常少见。”
那么,小留村名具体产生于何时呢?当地有人撰文《光武帝刘秀为小留改名》,当然是戏说,因为历无稽考。1983年《元氏县地名资料汇编》关于小留村的由来:“相传,当时本村东西北三面都曾被金水河环绕,因此河是条小河流,故取村名为小流,后衍化为小留。”遗憾的是,建村于何朝何代,语焉不详。
小留村可考的史料是明成化三十三年《重修八都神庙碑》,邑举人智通撰文:“汉兴而左车产于北褚,唐兴而李庸(本名左禺右页)产于小留,宋兴而董枢产于同下,今时者举解为左车之同里也。”其中这一句“唐兴而李庸产于小留”,翻译成现代文,意思是说,唐代李庸出生于小留村。由此可见,小留村至迟在唐代就已有之。
李庸是谁?【清】同治《元氏县志》卷十一:“李庸,知隐孙,給事中。本名左禺右页。”
李知隐,李知本的弟弟,赵州元氏县人,北魏洛州刺史李灵的六世孙。父亲名叫李孝端,在隋朝任获嘉县丞。李知本广涉经术,侍奉父母非常孝顺,与弟弟李知隐和睦融洽,子孙一百多人,从钱财花费到童仆的使用从来没有矛盾。大业末年,盗贼路过他说住的里门却没有进入,互相告诫说:“不要冒犯义门。”前往投靠的人有五百多家,都赖以幸免。唐朝贞观初年,李知隐担任伊阙县丞,李知本担任夏津县令。
有关李庸的史料很少,根据史料记载,只知道他官做到了给事中。给事中是什么官职?正五品上。唐高宗曾改为东台舍人,旋复旧称。唐给事中掌读署奏抄,驳正违失,诏救若有不当,亦可于涂改后奏还,号为“涂归"。又与御史、中书舍人审理天下冤滞。
唐玄宗开元年间,李知本的孙子李瑱任给事中、扬州长史。李知隐的孙子擅长文辞,官做到太常少卿。从祖兄弟担任给事中的共有四人。
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畿辅义仓图 元氏县图》标注的“小留”村。
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