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家园”聚民心 民族交融添温度——聚焦西宁和合文化系列报道之三十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10:32 2

摘要:“以前邻居交流少,碰面也就是点点头,现在参加社区活动熟络得很,社区就像我们共同的家园!”大通县桥头镇矿山社区居民马大爷提起社区的“石榴籽家园”建设,脸上满是笑意。

“以前邻居交流少,碰面也就是点点头,现在参加社区活动熟络得很,社区就像我们共同的家园!”大通县桥头镇矿山社区居民马大爷提起社区的“石榴籽家园”建设,脸上满是笑意。

如今在矿山社区,各族居民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越走越近,一幅民族团结的和谐图景正徐徐展开。“这‘石榴籽家园’是真把大家的心串到一块儿了!”马大爷站在社区“红石榴驿廊”旁,看着各族邻居围坐在一起唠家常,笑着感慨道。

据了解,矿山社区现有4146户10350人,汉族、藏族、回族、土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在这里聚居。近年来,社区把“石榴籽家园”建设当成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总抓手”,从宣传、服务、活动多端发力,一心要让各族居民“抱得更紧、走得更近”。

“咱建‘石榴籽家园’,核心就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云香说,“这里不仅是为各族群众搭建的生活、学习、娱乐综合平台,更是我们推动‘枫桥经验’落地的前沿阵地——把办公桌搬进小区,让居民下楼就能说事办事。”“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基层治理的凝聚力自然就强了,各族群众住得安心暖心,就是我们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根本目标。”

为了让这股“暖心劲儿”转化为民族团结的坚实动能,社区民族团结专干尚凌军和同事们从思想引领与服务实效双管齐下。宣传上,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小故事,邻里互助群里常态化推送“红石榴”宣讲团的政策解读与典型事迹,社区党支部书记还常组织各族居民围坐“恳谈会”,讲好各民族互帮互助的“老故事”。服务上,社区联动在职党员、退休干部组建志愿服务队,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到细处:谁家有矛盾了主动上门调解,老人有健康需求了及时组织义诊,居民随口提的“微心愿”都记在“民情台账”上逐项落实,用实打实的服务筑牢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

更让居民惦记的是社区的文化活动。逢年过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里总少不了热闹:端午时各族妇女围坐包香包,汉族阿姨教藏族姐妹缠丝线,中秋时组织各族群众秀厨艺·品美食,红色故事会也开起来,老党员讲革命年代各民族并肩作战的事,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社区还特意建了“红石榴驿站”,搞起“六微”活动:“微喇叭”在楼道里播政策,“微服务”给快递小哥递杯热水,“微议事”让居民凑着商量小区的事,小小的驿站成了大家常来常往的“暖心角”。

“我以前就想着能帮帮邻居,没想到做志愿者这些日子,认识了好多不同民族的朋友。”志愿者范红梅每次参加完活动都挺感慨,“上次帮马婶家搬东西,她非要留我吃手抓肉,现在路过她家铺子,总给我塞块刚烤的馕——这就是民族团结吧。”

如今在矿山社区,各族居民的交往早成了日常,社区广场上,孩子们不管民族,追着跑着就成了玩伴。李云香看着这光景,心里更笃定了:“只要接着把‘石榴籽家园’往实里建,让大家住得舒心、处得贴心,这民族团结的花儿啊,肯定能在社区开得更旺。”

来源:西宁晚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