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吐谷浑(313-663)亦称吐浑,河南国,中国古代鲜卑族首领慕容吐谷浑迁徙到西北地区建立地方政权。吐谷浑原游牧于辽河西昌黎棘城之北一带,为鲜卑慕容氏分支,西迁至甘肃,青海等地区。405年鲜卑首领树洛干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南北朝时,先后附属宋齐及北魏。535年
吐谷浑(313-663)亦称吐浑,河南国,中国古代鲜卑族首领慕容吐谷浑迁徙到西北地区建立地方政权。吐谷浑原游牧于辽河西昌黎棘城之北一带,为鲜卑慕容氏分支,西迁至甘肃,青海等地区。405年鲜卑首领树洛干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南北朝时,先后附属宋齐及北魏。535年其王夸吕始称汗,建都伏俟城,奉行睦邻政策,与东魏,隋室相继通婚。唐初,其政权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由其王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以鄯善为中心,臣服于吐蕃;东部由慕容顺率领,以伏俟城为中心,臣服于唐。635年慕容顺被部下杀死,其子诺曷钵继位。次年受唐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勤豆可汗,尚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受封驸马都尉。663年受到吐蕃攻击,率部逃往凉州,吐谷浑国灭亡。此后,部众散在朔方,河东之境。部族分散,史称退浑。最盛时疆域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此后,长期联系中原与漠北,西域、西藏高原,印度等地经济交往。
吐谷浑疆域
吐谷浑历代国君
1慕容吐谷浑(245-317)鲜卑族,辽宁棘城北票人,首领慕容涉归庶长子,吐谷浑政权建立者。与慕容廆感情良好,因慕容廆被挑拨,关系渐次疏远。283年率部西迁到内蒙古阴山,313年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地区。317年逝世,享年72岁。
吐谷浑
2慕容吐延(270-329)鲜卑族,吐谷浑长子,吐谷浑君主。颇有勇力,羌胡皆畏服。317年继任河南王,329年被羌酋姜聪刺杀而死,时年60岁,由其子叶延继任。
3慕容叶延(308-351)吐延长子,吐谷浑君主。329年父亲被酋长姜聪刺杀后,继承汗位。351年去世,其子碎奚继位。
4慕容碎奚(~371)叶延子,吐谷浑君主。351年父死,继任汗位,371年遣使献马匹及金银于前秦,授安远将军,封漒川侯。同年因病去世,其子视连继任。
5慕容视连(~390)碎奚长子,吐谷浑君主。371年碎奚去世,视连继立,军国大事委于将佐。390年遣使献见于乞伏乾归,拜沙州牧,封白兰王。同年病卒,其弟视罴立。
吐谷浑军队
6慕容视罴(365-400)视连弟,碎奚次子,吐谷浑君主。390年继位,经常被四邻侵侮,督厉将士欲建功业。十月乞伏乾归遣使拜其为沙州牧,白兰王,屡次不受。398年乞伏益州与其战于度周川,败走保白兰山,遣子宕岂为质于西秦。400年去世,其弟乌纥堤立。儿子树洛干,宕岂和阿豺。
7慕容乌纥提(~405)名大孩,视罴弟,吐谷浑君主。400年因视罴去世,其子树洛干年幼,继承汗位。在位期间,性格懦弱荒淫,政务多由王后念氏专断。405年遭到西秦乞伏乾归击败,亡走南凉后病逝,临终传位于树洛干,生子慕容璝,慕利延。
8慕容树洛干(390-417)视罴子,吐谷浑君主。在位期间,推行轻徭薄赋,信赏必罚政策,使吐谷浑复兴。411年率军击败南凉太子秃发虎台,夺取浇河,与西秦多次发生战役。412年赤水之战后,归降受封平狄将军。417年被西秦将领乞伏木奕干击败,退守白兰山,最终病死,谥号武王,生子拾寅。
9慕容阿豺(395-424)武王弟,吐谷浑君主。417年乌纥提去世,自称车骑将军,同年即位,授沙州刺史。421年遣使臣服于西秦,被册封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白兰王。423年向南朝宋皇帝刘义符称臣,封安西将军,沙州刺史,浇河公。次年去世,谥号威王,其弟慕即位,生子纬代和叱力延。
10慕容璝(401-436)名璝,阿豺弟,乌纥提长子,吐谷浑君主。在位期间,屡次向南朝宋交好,封河南王。此后,沮渠蒙逊联合攻打西秦,431年俘虏夏主赫连定,夏国灭亡。随后,将赫连定送往魏都平城,太武帝拜其为大将军,封西秦王。次年朝贡刘宋,进封陇西王。436年病死,时年36岁,谥号惠王。
11慕利延(403-452)乌纥提次子,吐谷浑君主。436年继位后,被北魏册封西平王,南朝宋册封河川刺史,陇西王,439年改封河南王。444年杀死侄子纬代,其弟叱力延等人到北魏,请求出兵攻打。次年被北魏军队打败,退守白兰,446年复位,封西平王。450年入南朝避难,北魏撤军,452年病死,时年50岁。
12慕容拾寅(412-481)树洛干子,吐谷浑君主。452年承袭西平王,继承父位。在位时期,修筑宫殿城池,信奉佛教,授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进封西平王。常向宋国进贡,封镇西大将军。460年北魏率军分两路袭击,退守南山,470年与长孙观在曼头山交战,战败逃走,长孙观焚烧城池后返回。不久,派别驾康盘龙到北魏进贡,献文帝将其囚禁。次年派费斗斤作为侍子,进贡北魏。479年拜骠骑大将军,481年病死,享年70岁。
13慕容度易侯(431-490)慕容拾寅子,吐谷浑国王,481-490年在位。南齐时封镇西将军,领护羌校尉,485年进位车骑大将军,派时真进贡北魏,后率军攻打宕昌。后被北魏孝文帝责备,归还掠夺人口及财物。490年病死,享年60岁。
14慕容伏连筹(460-529)名休留茂,度易侯子,吐谷浑君主。490年度易侯去世,继承汗位。在位时期,吐谷浑臣服北魏,不断向北魏进贡。492年派遣世子贺鲁头到平城朝见,对其礼遇和赏赐有加。孝文帝下诏任命其为使持节,都督西垂诸军事,征西将军,西海郡开国公,封吐谷浑王。504年授西秦州,河州刺史,进封河南王。此后,对周边少数民族进行攻伐。529年去世,享年70岁,子贺鲁头,呵罗真,夸吕。
15慕容呵罗真(482-530)伏连筹子,吐谷浑君主。529年继承王位,被梁武帝册封宁西将军,护羌校尉及西秦,河沙三州刺史,进封河南王,次年病卒,时年49岁。
16慕容佛辅(502-534)呵罗真子,吐谷浑君主。530年继立,遣世子向梁朝献白龙驹。534年病死,时年33岁。
17慕容可沓振(507-542)吐谷浑君主,佛辅弟,534-535年在位。初入贡于梁国,册封世子。535年册封河南王,同年为夸吕取代,542年病死,时年36岁。
18慕容夸吕(518-591)吐谷浑君主,伏连筹幼子。535年继承汗位,居伏俟城。540年向南梁献马,寻求佛教经论。对东魏,西魏采取远交近攻政策。545年与东魏和亲,娶广乐公主为妻。同时,攻西魏湟河郡,西平郡,553年遣使进贡西魏,556年遭突厥与西魏联合进攻,树敦,贺真两城失守,突厥撤军后返回。晚年废杀太子,导致朝政混乱,591年病死,享年74岁。
19慕容世伏(564-597)吐谷浑君主,可汗夸吕长子,591-597年在位。即位后称可汗,向隋朝称藩,596年娶光化公主。次年发生内乱,在内乱中被杀,时年34岁,弟伏允继位。
20慕容伏允(571-635)名世允,吐谷浑君主,夸吕次子。597年即位后,纳光化公主,609年隋朝进攻吐谷浑,兵败遁走,隋置西海,河源,鄯善等郡,改立慕容顺为王。此后,乘中原战乱,收复故地,自称步萨钵可汗。635年兵败被杀,享年64岁。
21慕容顺(598-635)又名融,吐谷浑国君主,可汗伏允子,母光化公主。607年派其入隋朝朝贡,被隋炀帝扣留。609年隋军讨伐吐谷浑,伏允败走。被隋朝册封可汗,刚到西平郡,尼洛周被杀,留在隋炀帝身边。618年隋炀帝被杀,从江都逃回长安。620年将其送归吐谷浑,无功而返。635年唐军讨伐吐谷浑,伏允败走,被部下所杀。随后,自立为汗,投降唐朝,封西平郡王,称甘豆可汗。同年十月被部下所杀,时年38岁。
22慕容诺曷钵(624-688)字阿那拔,汉名忠烈,吐谷浑末代国君,635-663年在位,慕容融子。635年受封燕王,同年嗣位。得到唐将侯君集支持,受封河源郡王,封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在唐朝帮助下,抵抗吐蕃军进攻,640年娶弘化公主,破坏丞相宣王专权行为。652年入长安觐见高宗,拜驸马都尉。领土被吐蕃吞并后,带着弘化公主逃入凉州,封左骁卫大将军,安乐州都督,青海国王,安置灵州。688年去世,享年65岁。
家庭成员:妻弘化公主(623-698)李道明之女,640年嫁诺曷钵,生子青海王慕容忠,梁汉王慕容闼,青海王慕容智,慕容若,青海宣王慕容万,孙慕容宣超,慕容宣彻,慕容宣昌,慕容承福。
23慕容忠(648-698)名苏度摸末,吐谷浑君主,青海王慕容诺曷钵子,母弘化公主。653年娶金城县主李季英,655年授左威卫将军,688年继任青海国王,封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授镇军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安乐州都督。698年去世,时年51岁。
24慕容宣超(673-714)字上仙,原名宣赵,吐谷浑部落首领,慕容忠长子,母金城县主。早年入质长安,娶妻姑臧县主。父亲慕容忠薨,授左骁卫大将军,700年封青海国王,授安乐州都督,治理吐谷浑部落,抵御吐蕃进攻,714年病卒,时年42岁。
亲属成员:祖父青海王慕容诺曷钵,祖母弘化公主,父青海王慕容忠,母金城县主李季英,李道恩第三女。妻姑臧县主,子大同军使慕容曦皓,朔方节度副使慕容曦光,太仆少卿慕容相,安乐州都督慕容曦轮,孙安乐州都督慕容兆,张掖郡王慕容环。
25慕容曦光(690-738)字晟,唐朝大臣,慕容宣超长子。初授左骁卫翊府左郎将,700年封燕王。710年娶妻武氏,历迁右卫翊二府左郎将,714年封五原郡公。先后参与平定六州胡,康待宾,康愿子叛乱,抵御吐蕃进攻,累迁左金吾卫将军,授光禄卿,官至朔方节度副使。738年去世,时年49岁,赠凉州都督。
26慕容兆(714-786)慕容曦光子,母武氏,吐谷浑君主。738年袭青海王爵,授安乐州都督,次年削爵。740年复位,758年率部向东迁居。760年随郭子仪参加平定叛军,屡立战功。762年卸职,796年去世,时年83岁。
27慕容曦轮(707-749)名㫻,唐朝将领,慕容宣超子。734年任左武卫中郎将,739年授左骁卫大将军,封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安乐州都督。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不和,次年贬为牂柯镇将,官至房陵郡志成府别将。749年去世,时年43岁,子慕容政。
28慕容政(738-798)字琢璧,慕容曦轮子,吐谷浑君主。在位时期,多次遣使向唐朝纳贡。798年病死,时年49岁。
29慕容复(750-806)慕容兆子,吐谷浑君主。原任朔方节度副使,左金吾卫大将军。798年册封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袭乌地野拔勤豆可汗号。806年病死,时年57岁。
其他宗室
1慕容智(650-691)诺曷钵第三子,武周时期大臣,690年任云麾将军,历迁左玉钤卫大将军,封喜王,次年病死,终年42岁。
2慕容宣昌(681-706)字煞鬼,慕容忠幼子,唐朝大臣。684年册封政乐王,参与治理部落事务,706年染病去世,时年26岁。
3慕容宣彻(674-709)字上道,慕容忠次子,唐朝将领。初封安乐王,授左领军卫大将军,随慕容宣超治理部落,成为唐朝安定西边的屏障。709年去世,时年36岁,葬于青喇嘛湾。
4慕容神威(695-756)名威,唐朝大臣,慕容宣彻子。初任左武卫中郎将,历迁左领军卫大将军,镇守长乐川,保卫唐朝西部地区。756年去世,时年62岁,子慕容全,慕容亿,慕容造。
5慕容曦皓(708-762)字明,唐朝大臣,慕容宣超子。出身吐谷浑王室,起家千牛备身,授尚舍直长。曾任押蕃使,多次打退吐蕃进攻,迁尚衣奉御。安史之乱时,参与保卫太原,累迁左武卫大将军,大同军使,封宁朔县开国伯,762年病卒,时年54岁,葬于长安,儿子崇,信,岗,述,近,迥,遨,遂。
6慕容承福:诺曷钵子,曾任银青光禄大夫,将作大匠,上柱国等职,曾经为侄子慕容曦光作墓志铭。
7慕容相(~763)字千寻,慕容宣超子。历任太仆少卿等职,安禄山叛乱,率领本部征讨安禄山,763年病重去世。
8环(754-801)字琢璧,慕容相第四子,母穆氏。慕容宣超孙子,慕容忠曾孙。初以门荫出身,投身戎伍,升任千夫长。官至朔方副元帅防秋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封张掖郡王。得到朔方副元帅浑瑊欣赏,转任防秋兵马使,防御吐蕃侵扰。此后,屡立战功,封爵张掖郡王。801年2月去世,时年48岁。
来源:明王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