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国医生的1861年北京观察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08:00 1

摘要: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火烧圆明园,并逼迫清廷签订条约,除赔偿、开放通商口岸等之外,还要求在京设立使馆。本书的开始便是英法使团连同军队一干人等从天津前往北京,入城进驻使馆。

李绍明 李国庆

《北京与北京人》芮尼 著 李绍明 李国庆 译 九州出版社

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火烧圆明园,并逼迫清廷签订条约,除赔偿、开放通商口岸等之外,还要求在京设立使馆。本书的开始便是英法使团连同军队一干人等从天津前往北京,入城进驻使馆。

作者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医生,本书是日记体裁,记录了1861年英国驻京使馆设立首年内,作者认为值得记述的事与观察。这是中外交往史上第一次有外国使团长驻北京。对于这些外国人,北京人怎样看他们?他们又怎样看中国人?作者借事件叙述,揭开了双方的观点。

在日记记录的这一年里,中国政局发生了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祺祥政变。这场政变直接促成慈禧垂帘听政模式,此后她专权中国达40年之久。在书中,政变前的蛛丝马迹,读来耐人寻味。

当时中国另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便是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武力威胁上海外围,清朝守力不济,欲谋求外国协助。此点在本书中亦有提及。

此书是《亲历中国丛书》中的一本。该丛书收入多部来华外国人的亲历纪实性著作,包括探险记、笔记、考察报告、出使报告、书简等,内容力求客观、公允、真实,并兼顾科学性和可读性。在允许的范围内,丛书力求满足中国学术界的研究需要,填补相关领域的空白,弥补现有资料的不足,堪称在特定维度为方兴未艾的西方汉学(中国学)研究提供助力。

近代史料的形式多种多样,然而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学界更多聚焦于与政治史相关的档案文献,其他领域的记载,尤其是涉及当时中国的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物等记载则被相对忽略。《亲历中国丛书》所收集的纪实性著作的作者包括政府官员、军人、商人、传教士、学者、旅行家等。他们游历经验丰富,受过良好教育,在中国的时间少则半年,多则几十年,其中许多人还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正因为有着这样深厚的“中国经历”,他们对在华的所历、所见、所闻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观察与记录。作为外国人,他们对中国人习以为常的事物天然地怀着某种好奇。那些中国人因无意识或不屑而未加记录的生活细节、社会侧影,经由他们的转述与书写,在今天已然成为极为珍贵难得的史料。加之近代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各地的山川风物和社会百态多已烟消云散,却被这些西方著述如琥珀封存昆虫般凝固下来,历尽岁月洗礼,依然栩栩如生。它们既是研究中外关系、中外文化互动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更能有效填补此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研究的空白,补学界之阙。换言之,这类旧籍犹如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不但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都可从中发掘出有用的材料,一般读者也可把他们当作“Citywalk指南”,据以追怀北京各地的当年风貌,得到有趣的阅读体验。(作者为本书译者)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