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毛上台那一刻,老观众心里咯噔一下——这皱眉的小动作,跟他爸一毛一样。
“小毛上台那一刻,老观众心里咯噔一下——这皱眉的小动作,跟他爸一毛一样。
”
2023闵行市民文化节,父子俩第一次同台。
老段子里塞了外卖迟到、短视频刷到停不下来的新梗,台下95后笑得拍大腿,60后一边拍一边嘀咕:这腔调,是毛猛达亲生的。
别小看这段20分钟的《父子同心》。
小毛偷偷把上戏音乐剧那套“节奏器”带进来,锣鼓点没响,他先用身体打拍子,肩膀一抬,观众先乐了——传统滑稽里从没见过。
老票友事后回味:像听周信芳突然加了段Rap,怪,但带劲。
有人担心“星二代”靠爹吃饭。
剧团内部消息:小毛转正考核,评委让他即兴来一段“手机掉马桶”,他三分钟里换了四种方言、两次模仿李佳琦,最后把“买它”改成“捞它”,考官笑到笔都掉了。
成绩贴墙,第一名,爹的名字没写进打分栏。
2024跨年专场结束,后台挤满要合影的阿姨。
小毛擦着汗问老爸:“我嗓子是不是劈了?
”毛猛达甩毛巾:“劈就劈,观众记得是情绪,不是高音。
”一句话,把儿子钉在原地——原来滑稽的“守正”不是照搬,是把破绽留在人味上。
接下来半年,小毛要被“下放”到嘉定、松江的社区礼堂,票价20块,场地不遮风。
剧团说:先让最挑剔的爷叔挑刺,回来就知道哪些包袱该扔。
小毛自己补了一句:也想看看年轻人下班只想躺平,还愿不愿意坐硬板凳笑一小时。
他偷偷准备了个新本子:讲一个外卖骑手误入直播间,被算法逼成“滑稽网红”。
传统“学”里要模仿九腔十八调,他打算学一段AI导航语音,再学一段弹幕尖叫——老观众听不听得懂没关系,先让隔壁00后知道:滑稽戏不是博物馆,是刚出炉的生煎,烫嘴也香。
至于能不能火?
小毛在排练厅镜子前练到半夜,嘴里念着爸的口头禅:“观众笑一次,演员瘦一斤。
”镜子里的黑眼圈像两个拖长音的包袱,他自己先乐了:瘦不瘦不知道,反正先让黑眼圈上台,也算真实素材。
戏比天大,爹只陪一程。2024巡演第一站,毛猛达没送花,塞给儿子一只旧怀表——上世纪跑码头计时用的。
小毛打开后盖,里面贴着老爸年轻时第一次登台的票根:票价三毛。
他秒懂,把表揣进大褂口袋,上台前拍两下:时间没变,变的是怎么把三毛的快乐卖给现在的三十块。
灯光一亮,观众最先看到的,还是那张“父子同款”脸。
但三分钟之后,大家忘了比较,只顾着笑。
小毛把怀表偷偷放耳边,秒针滴答像小锣——传统在走,也在走进下一阵笑声里。
来源:刀锋斩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