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货书记”到“中国好人”,关祖苹用直播点亮乡村振兴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1:03 1

摘要: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行,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祖苹再度上榜。

10月15日,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行,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通贤镇帽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祖苹再度上榜。

“当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中国好人榜’上时,第一反应是激动。毕竟,靠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上榜的,还不多见,这说明这些年的付出没白费,得到认可了。”关祖苹在谈及荣获2025年第三次“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荣誉时,言语间难掩欣喜与感慨。这位身兼多家农业企业法定代表人,还曾获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等多项荣誉的乡村带头人,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称呼——“土货书记”。

缘起:“三无村”里的破局尝试

2014年,关祖苹选择返乡创业,在农村扎根十余年后,2021年他当选为帽石村支书。可刚上任,他就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帽石村是个典型的“三无村”——无区位优势、无特色农业、无特殊人文景观。“当时真的愁,想带动村子发展,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感觉手里啥资源都没有。”关祖苹回忆道。

转机源于他的兴趣爱好和过往创业接触过的自媒体。“那时候全网还没几个村支书拍短视频,我就想试试,通过镜头记录村子的变化,说说乡村发展的困难和产业现状。”没想到,这一试竟收获了不少粉丝关注,也为村子对接来了一些资源。

真正让他走上直播带货之路的,是村民们卖不出去的土货。“村里老人种了不少东西,拿到乡镇上卖,供大于求,根本卖不上价,有的甚至直接滞销。”关祖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起初,他通过短视频宣传,再把农产品带到县城摆地摊,效果不错,但这种方式显然不可持续。

2023年12月13日,关祖苹在村委会门口开启了第一场助农直播。“那天来了几十个村民,我们邀请他们在直播间里讲农产品的生产故事、产品知识,通过互动的方式,把村民的农副产品卖到了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回忆起第一次直播的场景,关祖苹至今印象深刻,“感觉抓住了时代的机遇,踩对了风口,也特别幸运能得到上级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坚守:助农增收是不变底色

从2023年12月至今,近两年来,关祖苹的直播间有一个底色从未改变——助农增收。“做电商对别人来说可能是生意,但我是村支书,是党员,还是四川省人大代表,我的出发点必须是帮老百姓挣钱。”他坚定地说。

直播间里卖的大多是村民的非标品农产品,打包、售后、溯源,每一个环节都得从零摸索。“最开始没经验,不知道怎么标准化打包,也常遇到售后问题,比如客户觉得收到的鸡鸭鹅和想象中不一样。”关祖苹坦言,困难不少,但他从没想着放弃,“我们一点点研究、总结,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流程,还创新了农产品溯源和村民卖货的模式。”

说服村民参与直播,也曾是个难题。“村民们觉得站在镜头前抛头露面,不好意思。”为了打破这种顾虑,关祖苹从村里70多岁的杨大娘入手。“她有1200块钱的干菜卖不出去,我就在她家门前用手机直播,帮她卖了出去。平台返现要二十多天,我第二天就自己先垫钱把现金给她送过去了。”

口口相传间,村民们渐渐信任了这位“土货书记”。如今,只要有土货,大家都愿意拿到直播间来卖——因为这里不仅能卖得出去,价格还比当地乡镇市场价高,而且能拿到现金。关祖苹还贴心地为来卖货的老人准备了爱心午餐、晚餐,对路途远、腿脚不便、没车子的村民,提供免费车辆接送服务。“有个老大爷在我们直播间卖 20 个鸡蛋,一秒钟就卖光了,拿到现金后,他激动地喊‘共产党万岁’。” 这件事让关祖苹深受触动,“老百姓不关心高铁、飞机这些高科技,他们只在乎鸡养大了能不能多卖钱,鸡蛋、花生能不能卖出去。群众身边无小事,把这些小事做好,就是在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蜕变:直播带货带来的深层改变

直播带货不仅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更给帽石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帽石村是全镇垫底的边缘村;如今,村里热闹非凡,20多个年轻人聚集在电商团队,参与打包发货。“不少宝妈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块钱,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有收入,大家都很开心。”关祖苹笑着说。

村民们的观念也在悄然转变。“以前大家不怎么管产业,现在都主动恢复管理了,像我们村的通贤柚产业,也慢慢发展起来了。”不仅如此,直播间带来的曝光量,还为村子争取到了更多资源和基础设施改善项目——道路建设、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村里装上了路灯,添置了文化石,还打造了小草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些都是通过流量变现实现的,未来,我们还计划用流量带动当地种植业和加工制造业发展,潜力很大。”

更值得一提的是,村集体也有了收益。“我们帮企业做宣传,企业会把销售额的一两个点给到村集体,作为纯收入。”在关祖苹看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好局面:村民受益、村集体受益,年轻人也能在这里实现价值。

展望:做乡村振兴的 “领头雁”

面对“中国好人”这份荣誉,关祖苹始终保持着平常心。“以前觉得当好人很难,现在明白,其实不用做多么伟大的事,只要做每一件小事时都充满正能量,多为别人着想,就是在做好人。” 不过,这份荣誉也让他更清楚自己肩上的责任。

谈及“领头雁”这个词,关祖苹有自己的理解:“‘领头雁’更多是精神上的引领,是让大家觉醒,改变‘等靠要’的思想。一个村子单靠一两个人肯定发展不起来,必须团结。哪怕村子再普通,大家团结在一起,也能做很多事,发展得很好。”在他看来,当前乡村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产业、资源或人才问题,而是群体意识问题。“我们村有个90岁的老大爷,通过编刷把,一年能挣两万块钱,这就是意识改变的力量。哪怕在恶劣的环境里,只要主动创造、努力改变,就有希望。”

未来,关祖苹的目标很明确:继续坚守助农初心,带领村民们一起努力,让帽石村发展得更好,让更多村民过上好日子。“我希望能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留下团结奋斗、主动求变的精神财富,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这位“土货书记”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正如他一直以来的行动那样,默默耕耘,只为守护一方百姓的幸福与希望。(供稿人:李青花)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