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齐,这存钱罐都快抬不动了。”赵淑华擦着汗说。
齐建设在一旁默不作声,眼神有些躲闪。
28年了,每天10个硬币,风雨无阻。
邻居都说她疯了,可谁知道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当存钱罐在银行被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
01
1996年春天。
赵淑华从菜市场回来,手里还攥着几个硬币。
“五毛、一块、五毛...”她在门口数着找零。
齐建设正在院子里修自行车,听见动静抬头看了一眼。
“这些硬币放哪里好呢?”赵淑华自言自语。
钱包里放不下,口袋里又容易掉。
她走到卧室,随手把硬币丢进梳妆台上的小陶罐里。
“叮当”一声脆响。
齐建设放下手里的扳手,“你干嘛呢?”
“硬币没地方放,先放这里。”
这个陶罐是结婚时买的,一直空着。
晚上吃饭时,赵淑华又掏出几个硬币。
“今天买豆腐又找了硬币。”
她起身走向卧室,又是几声“叮当”。
齐建设咬着筷子,“你这是要干什么?”
“存着呗,说不定以后有用。”
第二天去买菜,赵淑华专门留意找零。
肉摊老板找给她三个一块硬币。
蔬菜摊找了两个五毛硬币。
回家后,她又把硬币放进陶罐。
第三天,第四天...
一个星期下来,陶罐里已经有不少硬币了。
“老婆,你这是上瘾了?”齐建设问。
“反正也是钱,存着又不坏。”赵淑华说。
齐建设摇摇头,没再说什么。
一个月后,赵淑华发现陶罐快满了。
她数了数,大概有两百多个硬币。
“老齐,咱们去买个大点的存钱罐吧。”
“你还真要继续存?”
“都存这么多了,不能半途而废。”
周末,两人去了趟百货商店。
赵淑华挑了个最大的陶瓷存钱罐。
粉红色的小猪造型,憨态可掬。
“这个能装多少?”她问售货员。
“装满的话,起码几千个硬币没问题。”
回到家,赵淑华把小陶罐里的硬币全部倒进大存钱罐。
“从明天开始,我每天存十个硬币。”她对齐建设说。
“十个?你哪来那么多硬币?”
“买东西的时候专门要硬币找零不就行了。”
齐建设看着妻子认真的表情,没有反对。
他了解赵淑华的性格。
决定的事情,八头牛都拉不回来。
第一年。
赵淑华每天出门前,都会确认钱包里有足够的纸币。
买菜时,她总是用大面额的钱付款。
“老板,这五块钱能换成硬币吗?”
“你要硬币干嘛?”
“存着玩。”
渐渐地,菜市场的摊贩都认识她了。
“又是你啊,今天要几个硬币?”
有时候硬币不够十个,赵淑华会专门去小卖部。
买一包盐,用十块钱付。
“找我硬币。”她对老板说。
小卖部老板觉得她有点奇怪,但也没多问。
晚上回家,赵淑华会把当天的硬币在桌上排成一排。
一个,两个,三个...十个。
然后一个一个丢进存钱罐。
“叮当,叮当,叮当...”
齐建设在旁边看报纸,偶尔抬头看一眼。
第二年。
邻居张阿姨知道了赵淑华的习惯。
“淑华,我这里有些硬币,给你。”
“谢谢嫂子。”
张阿姨每次买菜回来,都会把硬币留给赵淑华。
李大爷也开始帮忙收集硬币。
“小赵,我儿子从外地带回来的硬币,你要不要?”
赵淑华来者不拒。
存钱罐越来越沉。
原本放在梳妆台上,后来搬到了地上。
第五年。
存钱罐已经满了一大半。
赵淑华每天晚上的仪式雷打不动。
十个硬币,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有一次感冒发烧,她躺在床上。
“今天的硬币还没存呢。”
齐建设劝她,“病了就算了,明天补上。”
“不行,今天的事今天做。”
她挣扎着起床,坚持完成了当天的“任务”。
第十年。
存钱罐彻底装不下了。
赵淑华又买了一个更大的。
这次是个陶瓷缸,足足有半人高。
搬家的时候,光是存钱罐就用了专门的推车。
“妈,你这是要干嘛?”儿子问。
“你妈有她的想法。”齐建设替妻子回答。
第十五年。
赵淑华的名声在整个小区都传开了。
“存硬币的那个大妈”。
有些人觉得她有病,有些人觉得她有毅力。
赵淑华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她只关心今天的十个硬币存了没有。
第二十年。
存钱罐又换了一个。
这次是个特制的大铁桶。
放在储藏室的角落。
每次存硬币,都要开锁进去。
“老婆,你算过没有,这里面有多少钱?”齐建设问。
“没算过,但肯定不少。”
“十个硬币一天,一年三千六百五十个,二十年就是七万三千个。”
“这么多?”赵淑华有点惊讶。
“要是都是一块钱的硬币,就是七万三千块。”
赵淑华眼睛亮了,“那咱们发财了?”
齐建设笑了笑,没说话。
第二十五年。
硬币的种类越来越多。
一分的,二分的,五分的,一角的,五角的,一块的。
还有一些外地的硬币,甚至外国的硬币。
“老齐,你看这个硬币,上面写的什么字?”
“不认识,可能是韩文。”
“这个呢?”
“英文,但我也不懂。”
赵淑华把各种硬币都存进去。
在她眼里,硬币就是硬币,不分国界。
第二十八年。
2024年春天。
存钱罐已经换了第四个。
这是个特大号的陶瓷缸,直径一米多。
放在储藏室里,占了一大块地方。
赵淑华已经六十岁了,头发花白。
但存硬币的习惯从未改变。
每天晚上,她还是会准时来到储藏室。
打开手电筒,掏出十个硬币。
“叮当,叮当,叮当...”
齐建设也六十二岁了,话更少了。
但他从来没有阻止过妻子的这个习惯。
“老婆,你这存了二十八年了。”
“是啊,时间过得真快。”
“算算看,得有多少钱?”
“十乘以三百六十五,再乘以二十八...十万多个硬币吧。”
“要是都是一块钱的,就是十万多块钱。”
赵淑华做梦都会笑醒。
02
4月的一个早晨。
齐建设起床时,脸色有些苍白。
“老婆,我头晕。”
赵淑华摸了摸他的额头,“没发烧啊。”
“可能是血压高了。”
吃完早饭,齐建设的情况没有好转。
反而开始恶心想吐。
“不行,得去医院看看。”赵淑华说。
在医院挂了号,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
医生给齐建设量了血压,又做了心电图。
“血压确实有点高,但不严重。”
“那为什么会头晕恶心?”
“建议做个全面检查,排除其他问题。”
抽血,拍片,B超...
一整套检查做下来,已经是下午了。
“结果明天出来,你们先回去吧。”
第二天一早,两人又来到医院。
医生拿着检查报告,表情有些严肃。
“齐先生,你的肝功能有些异常。”
“严重吗?”赵淑华紧张地问。
“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可能要住院观察。”
一听到“住院”两个字,赵淑华的心就沉了。
住院意味着要花很多钱。
他们的积蓄并不多,每月的退休金也不高。
“医生,大概需要多少钱?”
“这个不好说,要看具体情况。少则几千,多则几万。”
从医院出来,赵淑华一路上都在想钱的事。
“老齐,咱们家现在有多少钱?”
“银行里有三万多块。”
“要是真的需要几万块钱治病怎么办?”
齐建设沉默了。
他知道妻子在担心什么。
当天晚上,赵淑华躺在床上睡不着。
翻来覆去想了半夜,突然坐起来。
“对了,我的存钱罐!”
她想起了自己二十八年的“积蓄”。
十个硬币,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八年。
怎么算都是一笔不小的钱。
“老齐,咱们把存钱罐打开吧。”
齐建设正在半睡半醒间,听到妻子的话吓了一跳。
“打开?为什么?”
“你要看病,家里钱不够,这不是有现成的吗?”
齐建设在黑暗中沉默了很久。
“那...那些硬币能有多少钱?”
“我算过了,起码十万个硬币。就算不都是一块钱的,也得有个几万块。”
第二天早上,赵淑华起得特别早。
她要去叫邻居帮忙搬存钱罐。
这个大陶瓷缸装满硬币后,至少有两百斤重。
她一个人根本搬不动。
“张哥,能帮个忙吗?”
“什么事?”
“帮我把存钱罐搬到银行去。”
张大哥愣了一下,“你终于要把它打开了?”
“我老公要看病,需要用钱。”
“行,我叫上老李一起去。”
三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存钱罐搬上了三轮车。
一路上,存钱罐里的硬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引来不少人围观。
“这是要干嘛?”
“存了二十多年的硬币,要去银行换钱。”
“这得有多少钱啊?”
“起码好几万吧。”
到了银行门口,又是一番折腾才把存钱罐搬进去。
银行里的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奇怪的组合。
工商银行营业厅。
上午九点半,正是人最多的时候。
赵淑华排在队伍里,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
她身边的存钱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大妈,你这是要存钱还是取钱?”后面的年轻人问。
“换钱,这里面都是硬币。”
“哇,得有多少啊?”
“存了二十八年,每天十个。”
年轻人掏出手机开始算,“十乘以三百六十五乘以二十八...十万零二十个!”
周围的人都惊呼起来。
“十万个硬币!”
“这得多重啊?”
“要是都是一块钱的,就是十万块钱。”
赵淑华听着大家的议论,心里美滋滋的。
二十八年的坚持,终于要有回报了。
轮到她的时候,柜台的小陈看到这个巨大的存钱罐也愣住了。
“大妈,您这是要...?”
“换钱,这里面都是硬币,存了二十八年。”
小陈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她先请示了一下主管。
“可以兑换,但需要我们一个一个清点。”
“没问题,我等着。”
小陈找来几个同事帮忙。
“咱们先把存钱罐搬到后面的房间,慢慢清点。”
几个人合力把存钱罐搬到了银行的后台。
赵淑华跟着一起进去。
“大妈,您先坐着休息,我们来清点。”
小陈戴上手套,准备打开存钱罐。
这个存钱罐的口比较小,需要把它侧倒过来才能倒出硬币。
“一,二,三!”
几个人一起用力,把存钱罐慢慢倾斜。
哗啦啦...
硬币如瀑布般倾泻而出。
金属撞击的声音在房间里回响。
小陈和同事们都看傻了。
倒出来的不全是硬币。
除了真正的人民币硬币,还混杂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游戏币,洗衣币,公交代币...
甚至还有一些明显的假币。
“这...这是什么情况?”小陈愣住了。
赵淑华也傻眼了。
她凑近一看,发现堆积如山的“硬币”中,真正的人民币硬币只占很小一部分。
“怎么会这样?”她喃喃自语。
小陈和同事们开始仔细分拣。
真币放一堆,假币放一堆,游戏币放一堆...
分拣的过程很慢,也很痛苦。
赵淑华看着那些游戏币和假币,心情越来越沉重。
一个小时过去了。
分拣工作还在继续。
真币的堆越来越小,假币和游戏币的堆越来越大。
两个小时过去了。
分拣终于完成。
小陈拿着计算器开始统计。
“大妈,真正的人民币硬币一共有...”
她按着计算器,“七百六十三块二毛。”
赵淑华听到这个数字,差点晕过去。
“多少?”
“七百六十三块二毛。”
“不可能!我存了二十八年,每天十个硬币!”
“大妈,您看看这些。”小陈指着那些游戏币和假币。
“这些我们银行不能收。只能收真正的人民币。”
赵淑华看着满桌子的游戏币和假币,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二十八年的坚持,最后就是这个结果?
“大妈,您别难过。可能是平时混进去的。”小陈安慰道。
“可是我明明每天都是存的硬币啊。”
“有些游戏币和真币很像,可能是无意中混进去的。”
赵淑华接过银行给的七百多块钱,心如死灰。
剩下的那些游戏币和假币被装进几个袋子里。
“大妈,这些您带回去吧。”
回家的路上,赵淑华一言不发。
张大哥和老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二十八年的积累,最后只换来了七百多块钱。
连齐建设的医药费都不够。
03
赵淑华含泪回到家,齐建设看着一袋子“假币”,突然开口说了一句让她震惊的话:“其实...我是故意的。”
齐建设的话像一颗炸弹。
赵淑华愣住了,“你说什么?”
“我说,我是故意的。”
“故意什么?”
“故意换掉你的真币。”
赵淑华感觉天塌下来了。
“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齐建设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事说来话长。”
“那你就长话短说!”赵淑华的声音颤抖着。
齐建设坐在床边,开始讲述这个秘密。
“从你开始存硬币的第一年,我就觉得这事不靠谱。”
“什么不靠谱?”
“硬币放在家里,容易丢,容易坏,还不生利息。”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说?”
“我说了你能听吗?你那个倔脾气,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赵淑华无言以对。
她确实很固执。
“所以你就偷偷换我的硬币?”
“开始我也没想换。但是看你每天往里面放钱,我就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于是呢?”
“于是我想了个办法。”
齐建设停顿了一下,“我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从存钱罐里取出一些真币。”
“然后呢?”
“然后用游戏币和假币补上数量。”
赵淑华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
“你...你这是欺骗!”
“我知道这样不对,但是我有我的想法。”
“什么想法?”
“你取出来的真币,我都单独存到银行去了。”
“什么?”
“这二十八年来,我从存钱罐里取出的真币,一分不少地都存在银行里。”
赵淑华完全懵了。
“你...你存了多少?”
齐建设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存折。
“你自己看。”
赵淑华接过存折,翻开第一页。
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存款的记录。
从1996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有存款。
金额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
她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了余额。
“六万八千四百二十三块?”
“对。”
“这些都是从我存钱罐里取出来的?”
“一分不少。”
赵淑华拿着存折的手在颤抖。
“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齐建设看着妻子,“我知道你喜欢存硬币,这个习惯让你快乐。”
“然后呢?”
“但是硬币放在家里真的不安全,也不实用。”
“所以你就...就偷偷把它们存到银行?”
“我想,这样既不打断你的习惯,又能让钱真正地保值增值。”
赵淑华不知道该说什么。
愤怒,感动,困惑...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可是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怕你生气。”
“我现在不是更生气吗?”
“我原本打算等你自己想起来要花这些钱的时候再说的。”
“结果就是今天?”
“对,就是今天。”
齐建设继续解释,“我每次取硬币的时候都很小心,一次不取太多。”
“你是什么时候取的?”
“通常是你睡着之后,或者你出门的时候。”
“这么多年,我竟然一次都没发现。”
“我很小心,而且总是用假币补上数量,保持重量差不多。”
赵淑华想起这些年来,她每次搬存钱罐都觉得很重。
原来重量是假币凑出来的。
“那些游戏币你是从哪里弄来的?”
“游戏厅,洗衣店,还有一些是我自己做的。”
“自己做的?”
齐建设有些不好意思,“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假币,我就用胶带把一些小圆片包装成硬币的样子。”
“怪不得有些币上面有胶带痕迹。”
“对,那些都是我做的。”
赵淑华哭笑不得。
“你可真是费心了。”
“我也是为了咱们家好。”
“可是你骗了我二十八年!”
“我没有骗你,钱一分都没少,反而还多了利息。”
齐建设指着存折,“你看,这些年银行利息加起来也有好几千块了。”
赵淑华仔细看了看存折上的利息记录。
确实,每年都有几百块的利息收入。
“加上利息,一共是多少?”
“六万八千多。”
赵淑华坐在那里,不知道该高兴还是生气。
一方面,她的钱不但没有丢,反而还增值了。
另一方面,丈夫瞒了她二十八年。
“老齐,你说我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我是该感谢你,还是该打你一顿?”
齐建设笑了,“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04
第二天早上。
赵淑华醒来的时候,齐建设已经做好了早饭。
“醒了?”
“嗯。”
两人吃饭的时候都没说话。
昨晚的对话太震撼了,赵淑华需要时间消化。
“老婆,你还生气吗?”齐建设问。
“我不知道。”
“那我去医院检查的事...”
“拿着存折去吧,钱够了。”
齐建设点点头。
“不过我还是想不通,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
“我跟你解释过了。”
“你就不能直接跟我说,硬币存银行更安全?”
齐建设放下筷子,“我试过。”
“什么时候?”
“刚开始那几年,我提过好几次。”
赵淑华回忆了一下,好像确实有这么回事。
“我记得你说过存银行有利息。”
“对,但是你不听。”
“我那时候觉得存硬币更有仪式感。”
“所以我就不说了,改用这种方法。”
赵淑华想了想,“其实你可以坚持说服我的。”
“我了解你的性格,说多了你会烦。”
“那你就选择欺骗我?”
“我不是欺骗,我是...保护。”
“保护?”
“保护你的习惯,保护我们的钱。”
赵淑华觉得丈夫的逻辑有些奇怪,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那现在怎么办?存钱罐没了,我以后存什么?”
“你还想继续存?”
“存了二十八年,突然停下来会不习惯的。”
齐建设想了想,“要不然我们直接存银行?”
“那就没意思了。”
“为什么?”
“我喜欢听硬币掉进存钱罐的声音。”
齐建设笑了,“那我们买个新的存钱罐。”
“然后呢?”
“然后我负责监督质量,保证里面都是真币。”
赵淑华也笑了,“你监督?我信不过你。”
“那怎么办?”
“以后我们每个月打开一次存钱罐,把硬币拿去银行存。”
“每个月一次?”
“对,这样既保持了存硬币的乐趣,又保证了钱的安全。”
齐建设点头同意,“这个主意不错。”
“不过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
“以后不许再骗我。”
“我保证。”
“还有,以后存钱罐的钥匙我来保管。”
“行。”
两人相视而笑。
这场“硬币风波”终于要结束了。
下午,齐建设拿着存折去了医院。
检查结果比预想的要好,不需要住院,只需要药物治疗。
医药费总共花了三千多块。
还剩下六万多块钱。
“老婆,剩下的钱怎么办?”
“继续存银行吧。”
“都存银行?”
“对,等以后需要用钱的时候再取。”
晚上,两人去商场买了个新的存钱罐。
这次选了个透明的玻璃罐,可以看到里面的硬币。
“这样就不会有假币混进去了。”赵淑华说。
“嗯,一目了然。”
回到家,赵淑华把白天收集的十个硬币放进新存钱罐。
“叮当,叮当,叮当...”
熟悉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齐建设在旁边看着,没有说话。
他决定,这次要真正支持妻子的习惯。
“老婆,明天我陪你一起去买菜,帮你收集硬币。”
“真的?”
“真的。”
赵淑华很开心,“那太好了。”
“不过我们说好了,每个月底要把硬币拿去银行存。”
“没问题。”
从那天开始,齐建设真的开始帮妻子收集硬币。
买菜的时候,他主动要求找零。
碰到朋友,他会问有没有多余的硬币。
甚至专门去银行换了一些全新的硬币回来。
“老齐,你比我还积极。”赵淑华笑着说。
“我这叫将功补过。”
“二十八年的功,够补的。”
“慢慢补吧。”
一个月后,新存钱罐里已经有了三百多个硬币。
两人一起去银行,把硬币换成纸币存起来。
银行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又来了,都觉得很有趣。
“大爷大妈,又来存硬币了?”
“是啊,以后每个月都来。”
“这个习惯不错,积少成多。”
从银行出来,赵淑华问齐建设,“你现在还觉得我存硬币是怪癖吗?”
“不觉得了。”
“为什么?”
“因为我发现,有些习惯看起来没用,其实有用。”
“怎么说?”
“比如存硬币这事,表面上看是在存钱,实际上是在培养毅力。”
“你这么认为?”
“嗯,能坚持一件事二十八年,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赵淑华听了很高兴,“这是你第一次夸我。”
“以前也夸过。”
“什么时候?”
“心里夸过。”
两人手拉着手往家走。
夕阳西下,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老婆,以后我们一起存硬币。”
“好啊。”
“不过这次我们明明白白地存,不搞什么秘密了。”
“嗯,夫妻之间就应该坦诚。”
“对,坦诚最重要。”
回到家,赵淑华又开始准备当天的十个硬币。
齐建设坐在旁边,认真地看着。
“叮当,叮当,叮当...”
硬币掉进透明存钱罐的声音还是那么清脆。
但这次,齐建设不再觉得这声音刺耳了。
相反,他觉得这声音很温馨。
这是属于他们夫妻的声音。
二十八年的秘密结束了。
新的二十八年开始了。
不过这一次,他们要一起走。
没有秘密,没有欺骗,只有两个人的真心。
存钱罐里的硬币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每一个硬币都代表着他们的一天。
每一天都是他们共同的回忆。
从今以后,这些回忆将更加珍贵。
因为它们是透明的。
就像这个透明的存钱罐一样。
来源:卡西莫多的故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