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和治疗多动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17:17 1

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可能影响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其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多模式综合干预的原则,结合医学、行为、教育和家庭支持等多方面措施。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向和方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可能影响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其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多模式综合干预的原则,结合医学、行为、教育和家庭支持等多方面措施。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向和方法:

一、医学治疗:核心手段(需医生指导)

药物是中重度ADHD的一线治疗选择,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可显著改善注意力、减少多动冲动,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行为干预和学习。需注意:所有药物需在精神科或儿科医生评估后使用,并定期监测副作用。

1. 中枢神经兴奋剂(一线首选)

代表药物:哌甲酯(如专注达、利他林)、苯丙胺类(如右旋苯丙胺)。

作用机制:通过调节大脑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提升注意力、抑制冲动。

效果:约70%-80%的患儿用药后症状明显改善。

副作用:可能出现食欲下降、失眠、心率加快,长期使用需监测生长发育(儿童)。

2. 非兴奋剂类药物

代表药物:托莫西汀(择思达)、可乐定(部分情况使用)。

适用场景:对兴奋剂不耐受、有焦虑/抽动共病,或合并物质滥用风险的患者。

特点:起效较慢(约2-4周),但无成瘾性,副作用相对温和(如恶心、头晕)。

3. 其他辅助药物

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舍曲林):用于合并抑郁/焦虑的ADHD患者;

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仅用于严重冲动攻击行为的短期辅助治疗。

二、行为干预:贯穿全年龄段的关键

行为疗法通过正向引导、规则训练和环境调整,帮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尤其适合轻中度ADHD或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

1. 儿童行为训练

阳性强化法:及时奖励符合要求的行为(如专注完成任务),忽略或淡化不良行为;

行为契约:与孩子约定具体目标(如“每天写作业时不离开座位”),完成后给予奖励;

执行功能训练:通过游戏或任务(如整理物品、规划时间)提升组织力、计划能力。

2. 认知行为疗法(CBT,适合青少年及成人)

帮助识别负面思维(如“我做不到”),学习应对策略(如分解任务、时间管理);

改善冲动控制(如“暂停法”:冲动时先深呼吸10秒再行动);

减少因ADHD导致的自卑、焦虑等情绪问题。

3. 学校/职场支持

学校:调整座位(靠近老师减少干扰)、任务分解(将作业拆成小步骤)、允许课间活动释放能量;

职场:使用日程表、提醒工具,避免多任务处理,优先完成关键工作。

三、家庭与心理支持:改善环境的核心

家庭是ADHD患者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家长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1. 家长培训

学习ADHD知识,避免误解(如“孩子懒惰”),减少指责;

掌握沟通技巧(如用具体指令代替唠叨:“把玩具收进盒子”而非“别乱扔”);

建立规律的家庭作息(固定起床、作业、睡觉时间),减少环境混乱。

2. 家庭治疗

针对因ADHD引发的家庭冲突(如亲子对立、夫妻矛盾),通过家庭治疗改善互动模式;

关注家长自身情绪,避免因长期压力出现焦虑或抑郁。

四、生活方式调整:辅助改善症状

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增强治疗效果,尤其对注意力和情绪管理有帮助:

规律运动:每天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

充足睡眠:保证儿童9-12小时、成人7-9小时睡眠,避免熬夜(睡眠不足会加重注意力问题);

饮食调节:减少高糖、高添加剂食物,增加蛋白质(如鸡蛋、鱼肉)、全谷物和Omega-3(如深海鱼、坚果);

限制屏幕时间:避免长时间接触短视频、游戏等强刺激内容,防止注意力更易分散。

五、注意事项

1. 早诊断早干预:ADHD起病于儿童期,早期(学龄前)干预可显著降低成年后功能损害风险;

2. 避免病耻感:ADHD是神经发育差异,而非“调皮”或“不努力”,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

3. 定期评估调整:治疗方案需每3-6个月评估一次(症状改善、药物副作用等),儿童随年龄增长可能需调整剂量或方法;

4. 成人ADHD不可忽视:成人ADHD常合并焦虑、抑郁或职业困难,需针对性治疗(药物+CBT为主)。

ADHD的治疗需结合药物、行为、教育和家庭支持,目标是缓解症状、提升功能(学习/工作/社交)。患者及家属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方案,并长期坚持管理。

来源:爆头阁vq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