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公公,每天吃菊花养生,坚持了4年,4个变化让医生啧啧称奇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6 17:17 1

摘要:早春的阳光刚漫过街角花市的顶棚,淡金色的光线落在一排排竹筐上,筐里码着的杭白菊、贡菊裹着浅白或淡黄的花瓣,摊主用喷壶往花上轻洒了些水,水珠沾在花瓣边缘,透着新鲜劲儿。儿媳小李正弯腰挑选贡菊,准备给家里做菊花糕,隔壁摊位的老王却凑过来搭话:“小李啊,你家公公是不

早春的阳光刚漫过街角花市的顶棚,淡金色的光线落在一排排竹筐上,筐里码着的杭白菊、贡菊裹着浅白或淡黄的花瓣,摊主用喷壶往花上轻洒了些水,水珠沾在花瓣边缘,透着新鲜劲儿。儿媳小李正弯腰挑选贡菊,准备给家里做菊花糕,隔壁摊位的老王却凑过来搭话:“小李啊,你家公公是不是也喜欢喝菊花茶?我家老李都喝 4 年了,每天雷打不动一杯,前阵子去体检,医生看了报告都惊讶,说他血压、肝功能比去年好太多!”

小李心里一动 —— 公公确实有喝菊花茶的习惯,只是她没太在意具体效果。当天晚上吃饭时,她跟公公提起老王的话,公公笑着说:“我这喝了四年,自己倒没觉得多特别,就是早上起来不怎么头晕了,眼睛也舒服些。” 在小李的提议下,周末她陪着公公去了市人民医院做年度体检,想看看这四年的坚持到底带来了哪些变化。

公公今年 60 岁,退休前是小学语文老师,因为长期备课、批改作业,眼睛早就有干涩的毛病,五年前体检还查出轻度高血压,收缩压偶尔会到 145mmHg,舒张压 95mmHg,医生建议他清淡饮食、多运动。四年前,他在老同事的推荐下开始喝菊花茶,从此就没断过。

他的饮茶习惯很固定:每天早上 6 点半起床,先烧一壶纯净水,等水温降到 80℃左右 —— 他特意买了带温度显示的烧水壶,说 “开水太烫会把花烫坏”—— 再从玻璃罐里抓出 5 朵杭白菊,放进带滤网的浅褐色陶瓷杯里。第一遍先冲少量热水,轻轻晃两下杯子,倒掉水 “洗去浮尘”,再注满水,盖上盖子焖 3 分钟。等茶汤变成浅黄绿色,他就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就着晨光慢慢喝,喝完还会把泡软的花瓣嚼碎咽下去,说 “花瓣里也有营养,别浪费”。

体检当天,内科医生先给公公测了血压。袖带缠上胳膊时,公公还念叨:“以前早上测经常 145/95,最近没怎么量,不知道怎么样。” 血压仪发出 “嘀嘀” 的提示音后,屏幕上显示 “130/85mmHg”,医生愣了一下,翻出公公去年的体检报告对比:“您这收缩压比去年降了 15mmHg,舒张压降了 10mmHg,而且看记录,去年您早晚血压能差 20mmHg,今年波动范围只有 5mmHg,稳定多了!”

接着做肝功能检查,抽血时公公跟护士说:“去年查 ALT 有点高,不知道这次怎么样。” 三天后拿报告时,医生指着单子上的指标说:“ALT(谷丙转氨酶)以前是 58U/L,正常上限是 50,这次降到 45 了;超声报告也写着‘肝内脂肪浸润较前减轻’,您是不是在控制饮食?” 公公笑着说:“除了喝菊花茶,平时也少吃油少放盐,晚上还去小区走两圈。”

最让公公惊喜的是视力相关的检查。退休后他每天下午都要看 1 小时报纸,以前看 20 分钟就觉得眼睛干涩,得停下来揉半天,有时还得滴人工泪液。这次眼科医生用裂隙灯检查后说:“您眼底的黄斑区状态不错,叶黄素储备比同龄人好,视网膜也没明显干涩的迹象,平时是不是很注意护眼?” 公公说:“就每天喝菊花茶,看报久了也会远眺一会儿。”

此外,炎症标志物检查里,公公的 C - 反应蛋白(CRP)从去年的 8mg/L 降到了 5mg/L(正常上限为 10mg/L),医生解释:“这个指标降了,说明体内的慢性炎症负担减轻了,对心血管健康也有好处。” 这四项变化让医生忍不住感慨:“很多人说养生茶没用,但您这坚持四年,再配合健康生活习惯,效果确实明显。”

很多人知道菊花茶是传统养生饮品,却未必清楚它为什么能带来这些变化。从现代营养学和药理学角度来看,可食用的茶用菊(如杭白菊、贡菊)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是它发挥养生作用的关键。

首先是类黄酮,每 100 克干杭白菊中约含有 1.2 克类黄酮,这种物质就像 “身体的清道夫”,能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 自由基是身体代谢产生的 “有害物质”,长期堆积会让身体处于 “氧化应激” 状态,可能导致血压波动、炎症水平升高。研究显示,类黄酮能帮助放松血管平滑肌,让血管保持弹性,这也是公公血压变得稳定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叶黄素,菊花中的叶黄素含量约为每 100 克 0.8 毫克,这种成分是眼睛的 “天然保护色”。它能吸收阳光中对视网膜有害的蓝光和紫外线,减少光线对眼底的刺激,同时还能促进泪液分泌,缓解眼睛干涩。公公长期喝菊花茶,身体慢慢积累叶黄素,加上看报时注意远眺,眼睛不适的症状自然就减轻了。

另外,菊花中还含有总酚和挥发油,总酚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比如对容易引起咽喉不适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效果;挥发油则能带来淡淡的香气,让人心情放松,间接帮助改善睡眠 —— 公公说 “现在晚上睡得比以前沉”,或许就有挥发油的辅助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菊花都有这些效果。观赏菊的花瓣厚、香味浓,但类黄酮、叶黄素含量远低于茶用菊;而茶用菊中,杭白菊的类黄酮含量比贡菊略高,贡菊的叶黄素含量更突出,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同时,菊花性偏凉,过量饮用或体质不符,反而可能带来不适,因此 “正确喝” 比 “多喝” 更重要。

结合公公的经验和医生的建议,想要通过菊花茶养生,这 4 个方法能让效果更安全、更明显:

第一是选对品种,控制用量。一定要选专门的茶用菊,比如杭白菊、贡菊、滁菊,避免买观赏菊。用量方面,普通人每天 5-6 朵即可,像公公这样的中老年人,每次 5 朵刚好,不要一次放 10 朵以上 —— 过量饮用凉性的菊花,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比如腹胀、腹泻。公公刚开始喝时,曾一次放了 8 朵,结果当天下午就拉肚子,后来减少用量,就再也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第二是掌握正确的泡法,保护活性成分。泡菊花的水温很关键,100℃的沸水会破坏花瓣中的类黄酮和叶黄素,导致营养流失,最佳水温是 75-80℃—— 可以像公公那样用带温度显示的烧水壶,或者开水烧开后晾 5 分钟再泡。泡之前最好 “洗茶”:先冲少量热水,轻轻晃动杯子,倒掉水,这样能洗去干菊花表面的浮尘和残留的绒毛,喝起来更干净。焖泡时间也不用太长,3-5 分钟即可,时间太久会让茶汤变涩,影响口感。

第三是结合体质调整,避免不适。菊花性偏凉,体质虚寒的人(比如平时手脚冰凉、冬天睡觉脚半天暖不热、大便经常稀溏)直接喝菊花茶,可能会加重这些症状。这类人如果想喝,可以在茶里加两颗红枣或一片生姜,红枣的温性和生姜的热性能中和菊花的凉性,既保留养生效果,又不会伤脾胃。公公的老伙计张大爷就是体质虚寒,跟着喝菊花茶时加了红枣,说 “喝了没拉肚子,还觉得胃里暖暖的”。

第四是不替代药物,配合健康生活方式。菊花茶是 “辅助养生”,不能替代药物 —— 比如公公虽然血压稳定了,但还是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没有停掉医生开的温和降压药;肝功能改善,也离不开他 “清淡饮食、每天散步 40 分钟” 的习惯。医生特别提醒:“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基础病,不能指望喝菊花茶治病,还是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菊花茶只能作为健康生活的‘加分项’。”

现在,公公的菊花茶习惯已经成了家里的 “小传统”。每天早上,阳台的藤椅旁会多一个杯子 —— 小李也跟着喝,不过她每次只放 3 朵,还会加一颗枸杞,说 “给自己的眼睛也放个假”。周末家庭聚餐时,公公还会用菊花茶煮小米粥,淡淡的菊花香融进粥里,家人都喜欢喝。

小区里的老伙计们听说公公的体检结果后,也有不少人开始试着喝菊花茶,但公公总会提醒他们:“别一下子喝太多,先看看自己体质合不合适,关键是要坚持,再配合多走路、少吃油,慢慢就有效果了。” 早春的阳光落在浅黄绿色的茶汤里,漾着细碎的光,就像这些不起眼的养生习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里,悄悄为健康筑起了一道温柔的屏障。

来源:幻想阁pv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