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仿冒央视主播带货案:起底糖果变“神药”的魔幻产业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6 10:07 1

摘要:当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的脸出现在某直播间,信誓旦旦推荐一款"能治头晕手麻"的深海鱼油时,88万观众中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AI精心编织的双重骗局?2025年6月,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首次对AI仿冒名人带货亮剑,撕开了这条"糖果变神药"的黑色产业链。

当央视主持人李梓萌的脸出现在某直播间,信誓旦旦推荐一款"能治头晕手麻"的深海鱼油时,88万观众中谁能想到,这竟是一场AI精心编织的双重骗局?2025年6月,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首次对AI仿冒名人带货亮剑,撕开了这条"糖果变神药"的黑色产业链。

直播间里的"双面骗局":从AI换脸到虚假疗效

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调查显示,涉事公司通过AI技术伪造李梓萌形象,将成本不足10元的普通糖果包装成"挪威进口深海鱼油",直播间显著标注"治疗头晕头痛、手麻脚麻"等医疗用语。执法部门获取的产品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实际成分为葡萄糖浆与食用香精,与宣传的"EPA+DHA黄金配比"相去甚远。

更令人震惊的是技术造假细节:伪造视频不仅实现唇音同步,还模拟了主持人标志性的点头动作和新闻播报语调。办案人员透露,该直播间通过"健康讲座-专家访谈-限时促销"三段式剧本,单场诱导超2000名中老年人下单。

起底涉事企业:前科累累的"换皮玩家"

天眼查数据显示,涉事公司成立仅9个月,但其控股股东名下另有3家因传销被处罚的企业。这些企业共用同一套运营模式:注册新公司后,通过短视频平台快速吸粉,6-8个月内完成"爆款打造-批量收割-公司注销"的全流程。

记者暗访其代工厂发现,所谓"GMP制药标准"生产线实为杂乱的糖果作坊,工人徒手分装产品。与直播间宣称的"挪威深海原料"形成讽刺对比的,是仓库里堆积的河南产廉价明胶。消协报告指出,此类骗局常使用五种固定话术:伪造临床数据、虚构专家背书、夸大稀缺性、编造用户见证、暗示疾病治疗功效。

技术作恶的暗黑进化:AI诈骗产业链调查

某AI安全实验室测试显示,伪造一段10分钟的主播带货视频,采用开源模型仅需3小时,成本已从2023年的万元级降至千元级。在某暗网论坛,"明星形象定制"服务明码标价:静态形象克隆800元/次,动态实时换脸直播2500元/小时。

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明显漏洞。测试人员用开源工具FaceSwap生成的视频,能顺利通过多个平台的"真人认证"。更隐蔽的是"混合伪造"技术——截取主持人真实新闻片段后,仅替换口型部分,使得AI检测工具误判为真实视频。

破局工具箱:三招识破AI带货骗局

权威验证法:登录国家药监局数据库,输入产品名称即可查证是否为保健食品;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企业名称,可发现其涉诉记录。

技术鉴伪法:AI视频常有六大破绽:瞳孔无自然收缩、发际线处像素扭曲、颈部与面部色差、背景元素逻辑错误、唇齿接触部位模糊、眨眼频率异常。推荐使用"AI检测"小程序进行快速分析。

维权指南:举报时需准备完整证据链:直播数据包(非简单录屏)、支付凭证、产品实物照片。特别注意保留直播间商品链接的源代码,其中常隐藏真实运营信息。

监管与技术的赛跑:构筑数字信任防线

《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新规已明确要求AI生成内容需添加显著标识,违者最高可处100万元罚款。对比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深度伪造的"事前许可制",我国正探索"区块链+声纹存证"技术,实现主播身份实时核验。

此案警示我们:当AI伪造门槛降至千元级时,消费者需要建立"技术免疫力"。记住一个铁律——真正的央视主持人,永远不会在直播间卖"神药"。

来源:历史滴温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