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起点不同命:义乌抱得“富贵”归,诸暨如何再出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4 00:45 1

摘要:同样的起点,两样的结局。义乌凭着一股子韧劲闯成了“世界超市”,诸暨却在时代浪潮里与“泼天的富贵”擦肩而过。这背后,藏着一场关于选路、守业与破局的真实较量。

同样的起点,两样的结局。义乌凭着一股子韧劲闯成了“世界超市”,诸暨却在时代浪潮里与“泼天的富贵”擦肩而过。这背后,藏着一场关于选路、守业与破局的真实较量。

1988年的诸暨,小商品市场开业那天,锣鼓敲得震天响,街上挤得水泄不通。那会儿的诸暨人,心里满是底气,张口就是“要赶过义乌去”的狠话。可谁能想到,三十五年过去,义乌成了全球找得到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一年交易额能冲破7500亿元,生意做到了全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诸暨的小商品市场,早就在人们的记忆里淡了影,最后只落得个地方性批发市场的模样,热闹不再。

1. 义乌的“鸡毛换糖”传统

义乌人做买卖的本事,是打老辈儿传下来的“鸡毛换糖”练出来的。改革开放刚开始那几年,义乌的农民们挑着货郎担,绳儿勒着肩膀,走村串户地跑。担子里装着针头、线脑、纽扣这些小零碎,跟人家换粮票、布票,也换家里攒的鸡毛。就靠这一点点抠、一趟趟跑,他们摸透了买卖的门道,也攒下了最初的几个本钱。到了1982年,义乌湖清门那儿悄悄支起了摊子,凑成了个小市场——这就是后来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根儿。

2. 诸暨的“追赶者”姿态

诸暨也不甘示弱。1988年,诸暨投资兴建小商品市场,初期摊位达2000余个,日均人流量超3万人次,一度被称为“浙中第二大市场”。当时,诸暨的服装、五金、珍珠等产业基础雄厚,具备发展小商品市场的良好条件。

3. 起点相似,路径不同

两地几乎同时起步,资源禀赋相近,甚至诸暨在交通、产业基础上还略胜一筹。但短短十年后,义乌一飞冲天,诸暨却逐渐掉队。

1. 诸暨的战略误判

上世纪90年代初,诸暨市政府拍板要把小商品市场从城里迁到郊区新地方,想着“腾开老地盘,引来新机会”。可谁料到,新市场杵在没人气、物流又不方便的地方,商户们扛不住客源少、拿货麻烦,一批批往外走,市场里的热闹劲儿没几天就散了。更关键的是,那会儿诸暨把心思都扑到了办工厂、盖房子上,原本该好好养着的商贸业,慢慢就被晾到了一边,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2. 义乌的“兴商建县”战略

再看义乌,1982年市场刚冒头的时候,县委书记谢高华顶着不少反对声音,放出了“四个允许”的话:农民能进城做生意,能跑长途倒腾货物,能自己定买卖价格,也能多路子抢生意。到了1984年,义乌干脆把“兴商建县”当成了立县的根本,一门心思扑在小商品市场上——缺钱了就投钱,地方小了就扩建,一年年下来,市场越做越扎实。

3. 分化节点:1992年

1992年成了俩地方的“岔路口”。这一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正式挂上了牌,成了全国头一批国家级市场;市场里的摊位一下子破了2万个,一年卖货的钱超了20亿元,势头挡都挡不住。可同一时间,诸暨的市场还在为搬迁的事儿犯愁,加上管理乱糟糟的,商户走了一波又一波,慢慢就从众人关注的焦点,变成了角落里不起眼的存在。

1. 文化基因差异

义乌人身上那股闯劲是刻在骨子里的——宁愿自己挑头做小买卖,也不愿跟着别人干安稳活,“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话,说的就是他们。可诸暨人不一样,更讲究“稳扎稳打”,心思多放在办工厂、守着家族生意上,对于商贸流通这种要担风险、跑断腿的事,劲头确实没那么足。

2. 政府角色对比

义乌的政府从来没想着“管着市场”,而是一门心思当“服务员”。早早就喊出“店小二”的说法,商户办事能少跑一趟是一趟,后来还搞出“最多跑一次”的规矩,让大家能安心搞经营。反观诸暨,政策上总有点“拿不定主意”,一会儿想抓这个,一会儿想顾那个,对市场的支持没个准头。尤其是市场搬去郊区后,配套的服务没跟上,也没好好引导产业,最后只能看着人气散了。

3. 产业生态与分工

义乌不只是个卖东西的市场,早把上下游串成了一条完整的链:从设计新品、开厂生产,到物流发货、做电商、办展会,甚至连缺钱时能找的金融帮忙,全都配齐了,活脱脱一个“前店后厂”的闭环。可诸暨的市场就像“孤零零的买卖点”,周边没跟着建起配套的生产厂子,物流也跟不上,做不到“买全国、卖全国”的规模,自然拼不过义乌。

1. 思路调整:从“赶超”到“对接”

这几年,诸暨总算换了个活法——不再盯着“超过义乌”的老目标较劲,而是转过身来主动“抱大腿”,想着怎么融入义乌的商圈,当它的“供应链后盾”。就像大唐的袜子、山下湖的珍珠,以前是自己找销路,现在借着义乌的市场渠道,稳稳当当地卖到了全世界。

2. 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市场

诸暨正依托本地优势,打造“珍珠小镇”“袜艺小镇”等特色市场,推动“产业+市场+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

3. 数字化赋能:电商直播新赛道

借助电商平台和直播带货,诸暨珍珠、袜子等产品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热销。2023年,诸暨珍珠线上销售额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珍珠电商基地。

诸暨珍珠销售电商直播

义乌和诸暨这几十年的起落,说到底是一场关于能不能咬住目标、敢不敢突破规矩、选不选对路子的实打实较量。它明明白白告诉我们:

- 一个市场能站起来、走得远,从来不是靠老天爷赏的地理和资源,而是靠能不能把规矩立对、把想法落到实处——这才是真本事。

- 政府在里头不该当“指挥的”,该当“搭台的”;不是热热闹闹帮一把就走,而是沉下心来陪着市场慢慢长、稳稳走。

- 一次机会没抓住,大不了再来;可要是没跟上整个时代的步子,那才是真的落后了。

现在的诸暨,也没闲着,正用新法子找自己的“出路”。手里握着轻纺、金属材料、珍珠、高端装备这些硬产业,论家底,真不见得比义乌差。

至于义乌的故事,还在接着往下写呢。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