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4日上午,河南省孟州市南庄镇润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里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玉米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送入大型烘干塔,经过高效烘干处理后及时入库。
10月14日上午,河南省孟州市南庄镇润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里机器轰鸣,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玉米通过传送带源源不断送入大型烘干塔,经过高效烘干处理后及时入库。
“我们这几台烘干机全天候运转,不论地块大小,随到随烘,日处理能力160吨,基本满足了周边多个村庄玉米种植户的需求。”润田农资现场负责人谢春智介绍说。
气象数据显示,今年9月以来,孟州市总降水量达383.4毫米,较常年同期平均值偏多4倍。连续阴雨天气不仅延缓了秋收进度,还让部分低洼农田出现积水。
孟州市迅速行动,以“抢”为核心,打出“科学部署、精准服务、统筹抢收”组合拳。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农机手全力作业,构建起从田间抢收到烘干存储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全力以赴守护群众的“粮袋子”。
抢收要提速,排涝需先行。谷旦镇曲村地势低洼处,支部书记崔超超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与村民群众,共同拿起铁锹、锄头,配合挖机疏通排水沟渠,共清淤疏渠800余米。利用村内配备及村民自家抽水泵10余台次,对积水区域进行集中抽排,累计排除农田积水300余亩,最大程度减少了近期强降雨对农作物的影响。
“政府想得太周到了,手机上每天都能收到天气和抢收提示,心里踏实多了!”化工镇种粮大户赵建设说。
科学部署是抢收的“指南针”。孟州市启动部门联合会商机制,每日分析天气变化,及时通过短信、公众号、村广播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10余条。同时,印发8000余份《“三秋”生产告知书》,公布农技咨询、农机调度、烘干点服务等热线电话。
“花生怕涝,得赶紧把地里的水排干,收上来后要及时摊开通风或者及时烘干,避免发芽变质。”在赵建设的花生地里,农技员正手把手教他如何快速排水、科学采收。
精准服务为抢收注入“强心剂”。60余名农技人员组成11支秋收服务“突击队”,分片包干、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指导。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出动农技人员200余人次,指导种植大户、合作社等示范主体400余户次,解决秋收难题百余件。
统筹抢收奏响丰收“协奏曲”。孟州市合理调度600余台玉米联合收割机,28台履带式收割机投入抢收,抓住降雨间隙,全力推进收割作业,确保“能收尽收、应收尽收”。利用空置厂房、学校操场、屋顶平台等场地120余处,开辟临时晾晒区,让秋粮及时“见光通风”。
在烘干环节,充分发挥20台烘干设备效能,搭建种植户与烘干企业的对接桥梁,日烘干能力突破2400吨,实现湿粮“应收快烘”。截至10月13日,该市已收获玉米7.78万余亩,占应收面积22万亩的35.39%;花生收获5.4万余亩,占应收面积12.8万余亩的42.28%,目前秋收工作正在抢时推进。
“抢秋收就是抢民心,保丰收就是保民生。我们将持续关注天气变化,优化服务举措,凝聚干群合力,全力以赴加快秋收进度,最大限度降低阴雨天气带来的影响。”孟州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王栋表示。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