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来没想着能有多大收获,就是想出去走走,结果这趟江西之行,真的刷新了对这个地方的认知。
长沙到江西,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本来没想着能有多大收获,就是想出去走走,结果这趟江西之行,真的刷新了对这个地方的认知。
江西人,是真的重情重义。
到南昌的第一天,在滕王阁附近迷了路。
那会儿手机没电,站在路边看地图的时候,一个大爷骑着电动车过来,直接问去哪。
说要去滕王阁,大爷二话不说让坐他车上,说顺路。
结果人家为了送过去,专门绕了两个路口。
下车的时候硬是不肯收钱,还叮嘱说滕王阁要早点去,下午人太多。
这种事要是在别的城市,可能就是随便指个路就走了。
滕王阁是真值得一去。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时候才十四岁,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站在阁楼上看赣江,才真正体会到那种意境。
阁楼一共有九层,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展览。
从唐朝到现在,这座楼被毁过二十多次,又重建了二十多次,江西人对这座楼的执念,就藏在一次次的重建里。
在景德镇待了两天。
这个以瓷器闻名的城市,街上到处都是陶瓷店。
老城区那边有个陶溪川,原来是老瓷厂的旧址,现在改造成了文创园。
晚上去逛夜市,碰到一个卖手工陶瓷的小姑娘。
聊了几句,知道是从长沙来的,小姑娘直接给打了个骨折价,还送了个小茶杯。
说什么都要送,说长沙人爱喝茶,这个杯子适合。
这种不图什么的热情,真的让人暖心。
景德镇的陶瓷历史能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宋朝的时候这里就开始烧瓷,到了明清两代,景德镇成了专门给皇家烧瓷器的地方。
现在走在街上,随便找个师傅聊天,人家都能给讲半天瓷器的门道。
什么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听着就觉得这门手艺不简单。
去了趟婺源。
这个季节婺源的油菜花早就谢了,但是古村落还在。
住在一个叫李坑的村子里,房东是个六十多岁的阿姨。
第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阿姨端了一大盆红烧肉上来,说是专门做给客人吃的。
第二天要走的时候,阿姨硬是塞了一袋自家晒的笋干,说拿回去炖汤喝。
收钱的时候还便宜了一百块,说住得开心就行。
婺源这地方,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
南宋理学家朱熹就是婺源人,村子里到处都能看到他的痕迹。
那些徽派建筑的白墙黑瓦,一砖一瓦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
马头墙高高翘起,据说是为了防火,也为了显示主人家的身份地位。
走在那些青石板路上,脚下踩的每一块石头,可能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在庐山待了一天。
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这句诗写得太对了。
山上雾气大,走着走着就看不清路。
碰到一个本地的导游大哥,主动带着走了一段路。
边走边讲庐山的故事,什么李白在这写过诗,陶渊明在这隐居过。
讲到兴起的时候,大哥还背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首诗写的就是庐山瀑布,可惜这个季节水不大,看不到那种气势。
庐山从古到今都是名人聚集的地方。
东晋的时候慧远大师在这建了东林寺,开创了净土宗。
白居易在这当过江州司马,写下了《琵琶行》。
民国时期,这里更是成了避暑胜地,蒋介石的官邸都建在这。
一座山,承载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赣州待了两天。
这个城市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但它是江西面积最大的城市。
宋代的时候赣州叫虔州,城墙是那个时候修的,到现在还保存得很完整。
站在古城墙上看章江和贡江交汇,两条江水颜色都不一样。
城墙边上有个老大爷在卖糖画,手艺是真好。
买了一个龙的造型,老大爷说长沙来的都是客人,多送了一个小兔子。
临走的时候还说,下次再来赣州,一定要尝尝赣南脐橙。
赣州的古城墙有"宋城博物馆"的美称。
这段城墙从北宋一直保留到现在,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城墙之一。
古时候赣州是水路要道,城墙就是用来防洪的。
城墙下面还有个福寿沟,是北宋的排水系统,到现在还在用。
这种古人的智慧,真的让人佩服。
南昌的瓦罐汤是真好喝。
走在街上,到处都能看到瓦罐汤的店。
点了一份排骨莲藕汤,上来的时候还冒着热气。
老板说这汤是用瓦罐慢火炖了好几个小时的,所有的营养都在汤里。
喝一口,浓郁醇厚,比长沙的炖汤还要香。
结账的时候老板还送了一碟小菜,说是自家腌的。
江西人这种待客的热情,不是装出来的。
从骨子里就透着那种淳朴和真诚。
不管认不认识,只要开口问路,一定会给指得明明白白。
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主动伸手帮一把。
这种重情重义,在这个年代已经不多见了。
走的那天,房东阿姨非要送到车站。
说江西欢迎长沙人,下次来一定要住她家。
坐在高铁上往回看,心里暖暖的。
江西这个地方,山好水好人更好。
下次有机会,一定还会再来。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