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茶界泰斗”代言,AI技术岂能毫无底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5 16:48 1

摘要:10月14日,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被AI工具“复活”,为茶企代言一事引发关注。视频发布账号归属福建张天福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承认,视频系AI制作。张天福遗孀张晓红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文/刘庠垄

据《新京报》消息,10月14日,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被AI工具“复活”,为茶企代言一事引发关注。视频发布账号归属福建张天福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承认,视频系AI制作。张天福遗孀张晓红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AI技术的创新应用绝非无边界的魔法,商业利益的追逐更不能凌驾于法律尊严与伦理底线之上。

涉事企业或许以为“AI生成”能成为规避责任的挡箭牌,但法律早已为这种行为划定了明确红线。民法典第994条清晰规定,死者的肖像权、名誉权等受法律保护,其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张天福作为德高望重的茶界泰斗,其形象不仅是个人符号,更承载着行业声望与文化价值,AI虚拟形象本质上仍是对其肖像权的延伸使用,未经许可的商业代言显然构成侵权。

如果说法律是硬性约束,伦理则是技术应用的柔性边界,而这起事件恰恰撕开了部分企业伦理缺失的真面目。张天福先生毕生致力于茶叶教育、科研与文化传播,开创了茶叶科学与教育结合的先河,其逝世后仍备受行业尊崇。涉事企业将其AI形象用于商业代言,本质上是对逝者声望的不当消费,是把沉淀百年的人格魅力异化为牟利的“流量工具”。

这种行为对家属造成的情感伤害更不容忽视。对家属而言,AI生成的虚拟形象绝非“精神慰藉”,而是对逝者的冒犯与对伤痛的再度触碰。正如乔任梁父亲看到儿子AI复活视频后所言,这种未经许可的行为“是在揭伤疤”。科技的进步本应致力于温暖人心,而非成为刺痛情感的利器。当企业为了商业利益,将家属的情感底线抛诸脑后,这种“技术创新”早已背离了文明发展的方向。

更值得深思的是,涉事企业冠以“张天福品牌管理”之名,却行违背家属意愿之事,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不仅消耗了逝者的信誉积累,更会摧毁公众对品牌的信任。

AI技术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使用者是否坚守边界。从商汤科技“复活”创始人汤晓鸥进行演讲,到包小柏用AI技术与已故女儿“重逢”,AI“复活”技术在获得家属许可、用于情感寄托或公益传播时,曾展现出温暖的一面。但当技术脱离伦理约束,沦为商业投机的工具,其价值便会彻底异化。

规范AI“复活”行为,需要多方合力筑牢防线。对企业而言,必须树立“先获授权再使用”的底线思维,在涉及逝者形象的应用中,主动征得近亲属同意是不可逾越的前提;对技术提供方来说,应在服务协议中明确风险提示,对涉及逝者形象的商业化使用进行严格审核,而非沦为侵权行为的“技术帮凶”;监管层面更需及时补位。

尽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侵害肖像权、名誉权,但针对AI“复活”逝者的具体场景,仍需更细化的规则指引。明确侵权认定标准、加大违法成本,才能让企业不敢轻易越界。同时,平台方应履行主体责任,对接到家属投诉的侵权内容及时下架,形成全链条的监管闭环。

技术只有始终怀揣对生命的敬畏、对法律的尊重、对伦理的坚守,AI才能真正成为照亮生活的光,而非制造争议的尘。

来源:红辣椒评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