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2日,第37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落下帷幕,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Jean-Paul Agon)作为“洋高参”建言献策,提出构建上海科创与消费“双核驱动飞轮”的构想。与此同时,将于11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作为连续八届参展
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
文丨邓燎
10月12日,第37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落下帷幕,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Jean-Paul Agon)作为“洋高参”建言献策,提出构建上海科创与消费“双核驱动飞轮”的构想。与此同时,将于11月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入倒计时,作为连续八届参展的“全勤生”,欧莱雅正备历届最强“首发”阵容,将携25个品牌与三大亚洲新品牌亮相进博会。
△安巩
从市咨会的“城市发展智囊”,到即将启幕的进博会“新品首发”舞台,深耕中国28年的欧莱雅,正以双重身份诠释“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的战略决心。
在近日的系列公开活动中,安巩系统解释了集团以“本地化创新、可持续发展、文化交流”为三大支柱的在华布局,既通过进博会的“美无限,耀八方”主题展展现全球资源整合力,又以上海为核心锚点落地“双核驱动”战略,在深度融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为行业提供了跨国企业与本土经济共生共荣的鲜活样本。
“我们今天在上海看到的中国,与28年前进入时已完全不同——它实现了转型与现代化,成长为美丽且时尚的国家。”安巩的感慨,道出了欧莱雅对中国市场的深刻认知,也催生了集团从“引进全球品牌”到“扎根本土创新”的战略转变,即“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运营模式。
这一模式的核心落地载体,是欧莱雅在浦东新区设立的本地研究和创新中心。今年,该中心将迎来成立20周年,经过20年发展,已成为集团在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研发员工最多、技术覆盖最全面的科研创新平台。中国科学家团队精准贴合本土消费者喜好,研发出诸多突破性产品与技术,例如用于洗发水瓶的完全可回收塑料泵,目前已成为欧莱雅全球产品的通用标准,实现了“中国创新、服务全球”的目标。
为进一步完善品牌矩阵、渗透大众市场,欧莱雅还通过资本运作深化本地化布局。
国货美妆巨头自然堂启动香港IPO前夕,欧莱雅旗下美町累计投资4.42亿元,获得其6.67%股份(本轮融资后自然堂估值超71亿元)。业内人士指出,此举是欧莱雅应对大众市场竞争的关键布局——尽管欧莱雅在高端市场表现强劲,但面对国货品牌的大众市场优势,入股自然堂能快速补齐短板,深化对下沉市场的渗透。
除战略入股外,欧莱雅还通过设立基金、直属投资公司等方式,构建本土投资生态。
今年上半年,集团联合天图投资、凯辉基金等合作伙伴,集中成立两项本土产业投资基金——“美丽领航基金”和“凯辉创美未来基金”。两项基金均聚焦中国美妆护肤产业,重点投资有潜力的初创企业,扶持兼具功效与品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回溯历史布局,欧莱雅的本土投资早有铺垫:2022年5月,集团在上海奉贤东方美谷成立全资控股的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专注创新美妆科技领域;此后通过美次方接连投资高端香氛品牌“闻献DOCUMENTS”与“观夏”等本土企业。
时任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Fabrice Megarbane)表示,这些动作的核心是“培养本土化团队,挖掘有价值的本土品牌”,以弥补产业生态与产品矩阵的空缺。
△费博瑞
现任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Vincent Boinay)则进一步明确:“中国正引领全球美妆市场的未来,‘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已成为集团核心战略”,并希望通过投资支持中国品牌“国内扩张、出海全球”。
△博万尚
在本地化创新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交流成为欧莱雅筑牢在华根基的重要支撑。安巩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欧莱雅中国战略的关键支柱,中国已成为集团全球首个实现“全场景碳中和”的国家——包括所有工厂、办公室及配送中心,均达成碳中和运营目标。这一领导力还体现在市场实践中:博万尚透露,以中国为首的北亚地区,是集团“可补充产品”表现最好的市场,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循环经济原则的高度接受,为集团全球可持续战略提供了“中国样本”。
作为中法委员会联合主席,安巩同时将文化交流视为集团在华发展的“软实力支柱”,欧莱雅通过文化拉近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距离,为产业合作搭建桥梁。
由此可见,欧莱雅的本地化创新并非单一的产品研发,而是“研发+资本+生态”的立体布局,既扎根中国市场需求,又反哺全球创新体系。同时,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融入,更让商业战略兼具社会价值与情感温度,为跨国企业在华发展树立了“本土化+全球化”协同的典范。
“中国消费者已成为全球最专业、最苛刻的群体之一,这让中国市场成为欧莱雅全球创新的核心灵感来源——我们为世界做的许多创新,都是从中国开始的。”安巩的判断,解释了欧莱雅为何将“品牌继往开来的重磅活动”落地上海:“上海充满创新空气,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太多意想不到的新概念、新产品、新店铺,它就是‘创新之都’。”
在安巩看来,上海的创新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一方面,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近10年,科研投入持续增加,成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与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的发展高度契合。
另一方面,上海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品牌快闪店、沉浸式体验、“餐饮+文化+零售”融合等新消费场景不断涌现,欧莱雅也顺势而为,旗下卡诗、圣罗兰、阿玛尼等品牌纷纷在沪开设快闪店,以创新体验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激发购买欲望。
基于此,作为IBLAC(上海市长国际商界领袖咨询委员会)成员,安巩正式提出创新和消费结合的“双核驱动飞轮”,旨在助力上海巩固全球经济中心地位。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参考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飞轮效应”,以科技创新与消费互相赋能,通过“科技创新重塑产品体验,产品体验提升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推动产业变革,产业变革孕育科技创新”的闭环,让“飞轮”持续转动、累积动能,最终实现自我加速的良性循环。
安巩强调,当前上海“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是推动科创与消费“两个中心”协同发展的最佳时机,而欧莱雅将深度参与其中,成为上海产业创新的“同行者”。
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第二季度,欧莱雅中国市场销售增长约3%,显著回暖。“过去一两年消费市场有起伏,但现在已重新起飞,中国消费者对自我护理、对美的追求只增不减。”安巩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这条上扬的曲线才刚刚开始,下一个中国仍然是中国。”
欧莱雅将上海作为“双核驱动飞轮”战略的核心阵地,既是看中城市科创与消费的双优势,更是精准把握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脉搏;“双核驱动飞轮”不仅是企业的发展策略,更成为政企协同、共促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彰显了跨国企业与中国城市共生共荣的深度绑定。
从“在中国、为中国、为世界”的运营模式,到以上海为核心的“双核驱动飞轮”,欧莱雅的在华战略始终紧扣中国市场的变革与升级。它不再是单纯的“外来投资者”,而是深度融入中国美妆产业生态的“参与者”与“共建者”——通过本地化创新补齐市场短板,以可持续发展响时代需求,用文化交流深化情感连接,最终在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之间找到平衡。
欧莱雅的实践,也为更多跨国企业提供了启示: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全球战略的附属”,而是能孕育全球创新、引领行业趋势的核心引擎。正如安巩所言,“下一个中国仍然是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市场,既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也要求企业以更开放、更本土、更具前瞻性的姿态,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在共赴前程中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
来源:化妆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