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借刀杀人干掉贺拔岳,却没有想到,此举却成就一生之敌宇文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19:24 1

摘要:要弄懂这事儿,得先看看当时的背景。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高欢和贺拔岳,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两个军阀头子。高欢控制着关东的广大地区(后来成为东魏),而贺拔岳则占据着关中地区(今天陕西一带),手里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主要是以武川镇军人集团为核心的子弟兵。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咱们今天来聊聊南北朝时期一段非常关键的历史:高欢算计贺拔岳,结果却亲手造就了自己一生最强大的对手——宇文泰。

这事儿,可以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经典案例。

要弄懂这事儿,得先看看当时的背景。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高欢和贺拔岳,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两个军阀头子。高欢控制着关东的广大地区(后来成为东魏),而贺拔岳则占据着关中地区(今天陕西一带),手里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主要是以武川镇军人集团为核心的子弟兵。

高欢这个人,雄才大略,但疑心病也很重。他看着贺拔岳在关中一天天坐大,心里就跟扎了根刺一样。关中那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就是成就王业的地方。贺拔岳本人能力又强,手下还团结了一大批像宇文泰、赵贵、李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祖父)这样的厉害角色。这让高欢寝食难安。

直接派兵去打吧,代价太大,胜负难料。高欢就想了个“省事儿”的办法:借刀杀人。他盯上了一个人——陇右的军阀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和贺拔岳本来算是盟友,但这个人性格多疑,头脑相对简单。高欢就暗中派人去挑拨离间,对侯莫陈悦说,贺拔岳打算对你动手了,你不如先下手为强。同时,高欢也许诺事成之后给他好处。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公元534年,侯莫陈悦设计,邀请贺拔岳到他的军营里商议军事。贺拔岳没想太多,轻装简从就去了,结果在帐中被侯莫陈悦埋伏的人马杀害。

消息传来,高欢肯定是心里乐开了花。他最大的心腹之患,就这么“兵不血刃”地被清除了。他大概觉得,贺拔岳一死,他手下的那群人群龙无首,肯定乱作一团,到时候他高欢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接收关中这块宝地了。

然而,他完全想错了。他低估了一个人,也低估了一个集团的生命力。

他低估的这个人,就是宇文泰。

宇文泰当时是贺拔岳的左膀右臂,相当于军队里的二把手,深受贺拔岳的信任和倚重。他年纪虽然不大,但沉稳有谋,在军中威望很高。贺拔岳突然被杀,军队确实一度陷入恐慌和混乱,主战和主退的声音吵成一团。

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宇文泰站了出来。他展现出了惊人的决断力和领导力。他力排众议,认为不能撤退,一旦撤退军心就散了,大家都会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他亲自带着少数精锐骑兵,不顾危险,疾驰到前线军中,稳住了部队。他一边安抚将士,一边为大家指明了方向:为贺拔岳报仇,继续在关中站稳脚跟。

他的举动,赢得了全军上下的拥戴。大家看到,在领袖倒下、前途未卜的黑暗时刻,是宇文泰扛起了大旗。于是,贺拔岳留下的这群骄兵悍将,包括赵贵、于谨、李虎这些后来西魏北周的顶梁柱,全都心悦诚服地团结在了宇文泰周围。宇文泰不是简单地接替了贺拔岳的位置,而是通过自己的胆识和魄力,真正成为了这个集团新的、更强大的核心。

紧接着,宇文泰展现了雷霆手段。他迅速整合军队,以替贺拔岳报仇为名,率军直扑侯莫陈悦。侯莫陈悦本来就是个庸才,靠阴谋杀了人,却没什么收拾局面的本事。在宇文泰大军的进攻下,他很快兵败如山倒,最后众叛亲离,自己也在逃亡途中被逼自杀。

高欢“借”的那把刀,就这么被宇文泰轻易地折断了。直到这时,高欢才反应过来,他除掉了一个贺拔岳,却换来一个更厉害、更年轻、也更难缠的宇文泰。他急忙派兵西进,想趁宇文泰立足未稳,抢夺关中。但为时已晚。

宇文泰已经稳定了内部,整合了贺拔岳的全部力量,并且凭借关中的地理优势,严阵以待。高欢的军队劳师远征,被打得大败而归。这一仗,正式宣告了宇文泰的崛起,也确立了高欢与宇文泰东西对峙的格局。

从此,中国北方分裂成了东魏(高欢)和西魏(宇文泰)两个政权。这两个人,以及他们各自的继承者(北齐和北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互相攻伐,征战不休,成了不死不休的一生之敌。

回过头看,高欢的算计不能说不高明,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只看到了贺拔岳这个“头狼”,却忽略了他身后那个更有潜力和韧性的狼群,以及狼群中早已孕育出的新头狼——宇文泰。他以为杀了头狼,狼群就会散去,没想到反而促使狼群在新头狼的带领下,变得更加团结、更具攻击性。

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戏剧性。高欢的“妙计”,最终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的昏招。他亲手清除了一个对手,却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更强大的、纠缠一生的敌人,并由此改变了此后数十年的历史走向。这段往事,正应了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



来源:榜哥最历史盘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