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引导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17:34 1

摘要:记者:新大众文艺发展面临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梁鸿鹰:目前,新大众文艺迎来创作的“井喷期”,但也显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新大众文艺的大众化、低门槛特征,导致有可能出现

记者:新大众文艺发展面临哪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普及与提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倾向,引导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

梁鸿鹰:目前,新大众文艺迎来创作的“井喷期”,但也显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新大众文艺的大众化、低门槛特征,导致有可能出现对文艺应有精神价值与审美深度的忽视;新媒体的“短平快”逻辑、市场法则的“流量至上”特性,导致部分创作出现同质化、低质化、低俗化倾向;新媒介碎片化传播、强情绪快刺激特性,导致部分作品艺术表达上追求视觉冲击而非美学质感。这样的内容势必造成文艺受众的审美惰性,对严肃文艺作品接受度降低,导致文艺生态“浅层化循环”,不利于大众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就已深刻指明,“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我们必须坚持以提高引领普及、以质量带动数量、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王军:新大众文艺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注意力经济”的语境中、在流量快速变现的利益驱使下,部分创作者一味追求短期商业利益,导致泛娱乐化、价值观导向混乱等倾向;媒介化的文艺评价体系也容易过度依赖收视率、点赞数、转发量等数据指标,忽视长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引导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一要提升思想性、避免庸俗化。通过加强文艺评论、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方式,推动通俗表达与思想深度有机统一,在贴近大众的同时坚守精神高地,不断提升新大众文艺的思想高度、审美品位与文化内涵。二要构建开放包容的理论体系。站在文艺学、传播学、社会学、媒介哲学等多学科交汇处,展开系统化的知识建构。推动跨领域、跨部门、跨学科协同,深化对其发展规律、价值逻辑与社会效应等的研究。三要深化对“媒介技术向善”的研究。强化价值引导与平台责任,推动“算法向善”、“科技向善”,以法律、技术、政策等手段规制资本驱动下的内容消极倾向,让技术真正服务人民、服务文艺,营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高世名:推动新大众文艺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于唤起人们的“作者之心”。“作者之心”是一个人创造的心志,是一切艺术实践的心灵归宿。创造之心志会成就开阔、积极的人生,梁启超诗云“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梁漱溟所谓“吾生有涯愿无尽,心期填海力移山”,都体现了这种心胸与心志。就文艺而言,创造不是单纯的差异之生产,不是为新而新;创造是新生活之创造,也是新人之创造,必须扎根大地、情系众生。希望当代中国文艺能从无数中国人的生活实践与未来希冀中汲取诗情,创造出“古今中外多维互动、人文科技双向会通”的新文化,回馈给人民,贡献给时代,分享给世界。

来源/求是网

一审/郑懿森

二审/教富千

三审/吴立新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