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还有一个来自德国的“抠王级”超市,正在中国零售界悄悄收割流量与钞票。它没有广告、没有明星代言,更没有网红探店。
说到德系制造,你可能会想到宝马、奔驰这些中产标配。
但很少有人会想到,还有一个来自德国的“抠王级”超市,正在中国零售界悄悄收割流量与钞票。它没有广告、没有明星代言,更没有网红探店。
但就是这样一家老底子成本控到极致、被德国本土中老年当作“穷人救命地”的超市品牌,靠着“1元矿泉水、9块9洗发水”的组合拳,硬是在中国打出了“精品折扣超市”的名号。
它就是被网友戏称为“穷鬼超市”的奥乐齐(ALDI),而真正令人吃惊的是它背后的那盘冷静、精准、残酷而又“非主流”的商业棋局。
谁都没料到,每家店不到800平米,SKU控制在2000个左右的奥乐齐,没有会员卡、也不靠直播带货,就这样杀疯了中国市场。
2025年五一,奥乐齐分别在苏州与无锡新开门店,无锡店营业首日销售额突破100万,刷新江苏区域历史纪录。
苏州店上午开业,下午直接断货,店内工作人员几乎被挤哭,人声鼎沸,吊打不少商圈老品牌。
要知道同样是折扣店,比宜德也来自德国,2016年就比奥乐齐提前开出了中国首店,最后却选择全线撤退。
而奥乐齐不仅活了下来,还逆势扩张,销售额一年10亿元+,人均日销超6万。
没有补贴,没有巨额广告,这成绩单实属罕见。行业都叫它“穷鬼超市”,为何偏偏中产抢着去?
很多德裔网友至今都不理解:“我们这边都拿它当五毛钱面包店,中国人居然把它当山姆对手?”
但你要知道奥乐齐在中国,压根不是“照搬模板”。这是一个在“海外做穷人,来到中国卖中产”的超级适配工程。
在德国奥乐齐走的是“低价到底”路线,抠门到了骨子里;货品谈不上精致,场景也毫无体验感,商品直接摞在箱子里、装修草草了事、门店选址避开市中心。
在中国门店开在核心社区,紧贴年轻人、白领、小家庭;装修追求“艺术氛围感”+“北欧极简风”;SKU虽然不多,但每种产品都被包装成“高性价比精品”。
更厉害的是他们还做出了一个极具标杆意义的决策,“精品折扣超市”混合路线。
成本端继续压缩、体验层优化升级,让在德国根本不屑于去的“老年超市”,一跃成了中产中的“性价比香饽饽”。
不是赔本赚吆喝,人家是“算法级降本高手”。奥乐齐能打绝不靠“烧钱换规模”,它的核心就是两大商业控制力。
SKU极致压缩,平均每家店只卖2000种商品左右,比同行少很多。多数品类只留2-3个选择,极致精简。
这招看似“寒酸”,实则是典型的“销售集中化+价格谈判筹码”战略。
自有品牌占比高达90%-95%,你在奥乐齐看到的牛奶、饼干、洗发水,几乎都是ALDI旗下的子品牌。
山姆从没明说的隐痛,被它一脚踩中了。
这种玩法直接把品牌溢价剥离,把中间商踢出局,让价格变得极具冲击力。
比如同样是即食减脂餐,外面卖68元,奥乐齐定价十几元。
一瓶德国产牛奶售价8.9元,外观清爽简约,视觉上直接击败市场50%的对手;
火得出圈的“小包装瑞士卷”,一盒只装4个,吃完刚好、不浪费,定位成了“小资刚需”。
这种对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力、研发能力、品牌统一操控力,远远不是“低价”两个字能解释的。
换句话说别人花钱做广告做人设,奥乐齐靠牙缝里抠利润打硬仗。更值得玩味的是奥乐齐在中国的“消费心理拿捏术”。
他们精准洞察到不是所有人都爱的高端购物体验,更关键的是那种“我好像赚到了”的感觉。
于是奥乐齐干脆反其道而行之,不搞高客单价,不追奢华装修,反而在细节上下洪荒之力。
即食区做得像写字楼食堂,暖灯、明档、菜品更新频率高;小包装商品极具设计感,用“西餐厅摆盘逻辑”搞商品陈列。
连“打山姆”的广告,都做得带刺而不翻车,“隔壁家的瑞士卷没吃完就过期了?”“幸好,奥乐齐的小包装,买多买少都便宜。”
你以为是玩笑,其实每一嘴“嘴硬文案”背后,都是对中等收入阶层“刚需+降级+品质面子”的精准调研。
“穷鬼超市”背后其实是精准的结构性升级,为什么奥乐齐没走“山姆路线”—会员制加量贩?
关键在于中国新中产的构成正在裂变,平均家庭人口仅为2.8人,一二线城市核心区甚至跌破2.3人。
年轻人、单身群体、小家庭集中分布;对价格敏感度提升,空余储物空间极少,浪费分享意愿下降。
山姆的大容量、高客单,适合三个特点:大车、大家庭、大胃口。
而奥乐齐研究透了当下都市白领的消费心理——不想吃亏、不愿买多、更不想加会员费。
所以才有那句神级广告词:“幸好奥乐齐,小份更新鲜,不花门票也便宜。”
说实话这已经不是超市间的竞争,而是消费哲学之间的正面对撞。
这不是德系品牌“福利下沉”,而是中国消费市场在再定义谁能活。
奥乐齐的爆红很容易被“花小钱办大事”解读对了方向,但却忽略了背后的本质性转变。
面对中国这片极度复杂的零售土壤,它拿出的是“中国市场的定制打法”。
抄作业?比宜德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烧钱砸广告?京东七鲜喊了几年,涟漪都没有;曾经横扫欧洲的家乐福们,如今早已光环褪尽。
奥乐齐的胜利不在于“老外来了中国赶上风口”,而是它懂你得彻底为中国人,重构一套适者生存逻辑。
这恰恰就是我们这片市场的最大魅力,只要你认真适应,无论你是“穷鬼定位”、还是“贵妇标签”,都能赢。
眼下火出圈的奥乐齐,只是开了个头。两大趋势正在加速深化,新中产结构细化,倒逼零售再平衡。
不论是山姆体系、盒马X会员,还是社区拼购,都在调整SKU、包装与场景。
而奥乐齐的“小而精”模式,正在反向证明不一定大、也不一定贵,就能赢下年轻人。
过去我们在意“大品牌”,现在更看“自有靠谱”。谁能做好供应链,谁就撑得住算法时代的低价拼杀。
奥乐齐靠自家品牌完成高品质+降成本闭环,这就是未来零售必须完成的能力模型。
当消费者越来越精明,拼的不只是“谁优惠”,而是谁持续稳定。
如果说一个德国“穷鬼超市”能打赢盒马、晋级上海“老钱风潮”的竞争圈,那其实说明了两点。
第一,消费降级不是对价格的屈服,是对理性的回归;
第二,真正通透的企业,永远不和用户玩心理游戏,而是做长期主义的实事。
奥乐齐赢,并非偶然,它背后是整个中国零售环境对“真价值”的双手欢迎。
这也给了我们自己,那些还试图搞概念赚快钱的从业者一句来自德国的提醒,要想拿下这片市场,你得先靠谱地做买卖。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智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