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后又发了组数据,一个博主,没实体产品、不直播带货,就靠做知识类内容,一个人带小团队年营收破了8位数,他当时就懵了,说“这不可能吧?是不是有MCN捧?”
最近网上有一位网友说“现在做自媒体没搞头了,要么带货要么直播,没供应链根本赚不到钱”。
随后又发了组数据,一个博主,没实体产品、不直播带货,就靠做知识类内容,一个人带小团队年营收破了8位数,他当时就懵了,说“这不可能吧?是不是有MCN捧?”
其实还真没有,这人最开始就是个普通上班族,靠下班时间做账号,后来才慢慢组队。
他能做成,不是靠运气,是踩准了“轻创业”的逻辑,不用重投入,靠解决用户问题、用对杠杆就能赚钱。
今天就把他这套方法拆透,普通人照着做,就算做不到年入8位数,赚份体面的副业收入也不难。
很多人做自媒体第一步就错了,总琢磨“我会PS,就卖PS课”“我懂理财,就做理财内容”。
结果课做出来没人买,内容发出去没流量,还怪“市场饱和了”。
真正能赚钱的产品,从来不是“你会什么就卖什么”,而是“用户缺什么就补什么”。
举个例子,有个新加坡小伙,不算什么管理专家,就靠做Notion模板卖钱,从个人日程表到项目管理表,各种细分模板都有。
现在一年能赚上百万美金,你说这模板有多少技术含量,其实就是把用户需要的功能提前做好,帮人省了自己琢磨的时间。
还有办签证的服务,旅行社帮你填个表、交下材料,流程不复杂,但就是能帮经常出国的人省下跑使馆、查要求的功夫。
你看,这些能赚钱的产品,核心不是“有多难”,是“能帮用户省多少事”。
用户愿意付钱,是为了省时间、省情绪、省试错成本,不是为了买你的“专业光环”。
那普通人怎么找这种需求,有个简单的办法,从自己的技能里找细分痛点。
比如你是会计,别笼统做“财务管理课”,可以做“小企业老板怎么避税”“自由职业者怎么报个税”,这些具体的问题,比大而全的内容管用多了。
之前有个做职场内容的博主,最开始做“教你做优秀员工”,没人看,后来改成“怎么跟难搞的老板提加薪”“年终总结怎么写能多拿奖金”,一下子就火了,3个月涨了5万粉。
还有个关键技巧,产品没做出来就能卖,比如你想做课,先做个简单的海报,把课程大纲发出去,看看有没有人愿意预付。
要是预售都没人买,说明这需求是假的,赶紧换方向,我之前有个学员,想做“职场沟通课”,预售399没人买,降到199还是没人要。
后来才发现,不是价格问题,是“职场沟通”不够痛,大家觉得“沟通重要,但不急”。
直到他改成“怎么跟天天挑刺的同事相处”,一周就有50多人付款,这就是找对了痛点。
很多人明明找对了方向,最后还是没做成,问题出在心态上。
见过太多人,有了想法先问朋友“你觉得这行不行”,问爸妈“我要不要辞职做这个”,结果听了一堆“别折腾了”“不稳定”,最后就放弃了。
那个年入8位数的博主,最开始做账号时,身边人也不看好。
爸妈劝他“读了博士还拍视频,不如考个公务员”,朋友说“网上做知识付费都是割韭菜”。
他当时没跟人争论,就自己闷头做,直到账号有了起色,月收入超过之前的工资,身边人才慢慢闭嘴。
普通人做轻创业,第一步得“心理断奶”,别找没做过的人要建议。
你想做自媒体,别问朝九晚五的同事“现在做还来得及吗”,你想做知识付费,别问从来没买过课的朋友“这东西有人买吗”,要问就问那些已经做成的人,他们的经验才有用。
还有个常见的心态问题,总觉得自己“不够格”,比如想做理财内容,觉得“我没赚到几百万,怎么教别人”。
想做职场课,觉得“我没当过大老板,没人信我”,其实真不用这么想,用户要的是“有用的方法”,不是“完美的人设”。
那个做Notion模板的小伙,也不是管理大师,但他的模板能帮人解决问题,这就够了。
很多人觉得“做自媒体要会拍视频、会写文案,太难了”,其实根本没那么复杂,关键就两点,让用户“看见你”,让用户“信你”。
先说说“看见你”,最直接的方法,列30个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每个问题做一期内容。
比如你做理财,就做“月薪5000怎么存第一笔钱”“基金跌了要不要割肉”“保险怎么买不踩坑”。
你做育儿,就做“3岁孩子不肯吃饭怎么办”“怎么教孩子认时间”。
这些问题都是用户真的在搜的,只要内容有用,就不愁没流量。
这个博主,最开始发的视频画质模糊,逻辑也不算严密,但就是靠“解答具体问题”吸引了第一批粉丝。
他说“一开始不用追求完美,先把内容发出去,慢慢优化”。
反观很多人,总想着“等我拍得专业点再发”“等我文案写得再好点再更”,结果半年过去了,第一个视频还没发出去。
再说说“信你”,别总想着“我要显得多专业”,不如多说说自己的真实经历。
那个博主之前专门拍了个30分钟的视频,讲自己创业的几次失败,做电商亏了钱,做线下课没人来,后来怎么转到线上的。
没想到这个视频发出去后,粉丝涨得特别快,大家说“原来你也踩过这些坑,跟你学放心”。
还有个误区,觉得“这个领域有人做了,我就没机会了”,其实有竞争才说明有市场。
就像教英语,有人教口语,有人教语法,有人教考试技巧,各有各的受众。
你只要找到自己的细分角度就行,比如“零基础怎么用碎片化时间学英语”“职场人怎么练商务英语邮件”,这些细分方向,永远有机会。
普通人想靠自媒体赚大钱,核心是学会“用杠杆”,别把自己困在“一份时间卖一次”的死循环里。
比如你做咨询,一天只能接2个客户,赚的钱就有上限,但你把咨询的内容做成课,一次录完,能卖100份、1000份,这就是杠杆。
那个年入8位数的博主,最开始也做一对一咨询,后来发现太累了,就改成做线上课。
一份课录完,不用再管生产,只要做好售后就行,现在他的课每个月能卖几百份,比之前做咨询轻松多了,收入还翻了好几倍。
还有短视频本身也是杠杆,你花6个小时拍一条视频,可能会有几万、几十万的人看到。
你做一场直播,能同时跟几百人互动,之前有个做产后修复的博主,线下开课一次最多几十人,后来改成线上直播课,一场就能有上千人报名,收入一下子就上去了。
普通人最适合的杠杆产品,就是虚拟产品,线上课、模板、电子书这些。
不用管物流,不用囤货,多卖一份几乎没额外成本,比如有个做外语纠正的博主,把“中式发音怎么改”做成录播课,再分“美式口语版”“英式口语版”,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适合的,现在每个月光卖课就能赚好几万。
当然,用杠杆也得注意,别做“假需求”的产品,比如“教你提升认知”“教你变优秀”,这些内容听着有用,其实不痛不痒,没人愿意付钱。
你得做“用户急着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马上要高考,作文怎么提分”“月底要交项目报告,怎么写能通过”,这些紧急的需求,用户才愿意花钱买解决方案。
很多人看完各种方法,还是不敢行动,总觉得“我没经验”“我没人脉”“我没本钱”。
但你看那些做成的人,最开始也什么都没有,那个年入8位数的博主,最开始就是用手机拍视频,自己写文案,没花什么钱。
那个做Notion模板的小伙,也是从自己用的模板开始,慢慢优化才卖起来的。
轻创业的核心,不是“有多厉害”,是“敢开始”,你不用一开始就辞职,下班时间做账号、找需求。
不用一开始就做复杂的产品,先从一个简单的模板、一次小小的预售开始。
最重要的是,别等“完美”,先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慢慢调整。
一年后的你,会不会感谢现在开始行动的自己,答案其实在你自己的手里。
来源:鳄娱海棠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