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制35.1特斯拉全超导磁体,攻克世界科技领域皇冠级难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4 09:18 1

摘要:2025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传出喜讯:由该所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共同研制的全超导磁体成功实现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并稳定运行30分钟,创造了该领域新的世界纪录。

2025年9月,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传出喜讯:由该所牵头、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与大学共同研制的全超导磁体成功实现35.1特斯拉中心稳态磁场,并稳定运行30分钟,创造了该领域新的世界纪录。

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超导强磁这一科技领域的“皇冠级难题”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35.1特斯拉的磁场强度相当于地球磁场的70万倍,比医院普通核磁共振设备强10倍以上,足以吸起二三十头大象。

那么这项技术的突破,没有什么用途呢?这项技术将为多个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关键支撑。

在医疗领域,超导磁体是高端核磁共振设备的“心脏”。更强的磁场意味着更清晰的成像精度,使医生能够获得更高信噪比、更高分辨率的检测图像。

与临床常用的1.5T和3.0T超导磁共振设备相比,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实现人体内含量较低的钠、磷、碳、氧等原子核成像,可用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早期诊断。

而这个领域,每年百亿美元的市场基本垄断在欧美发达国家手里,我国这几年一直呈追赶态势,新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赶超创造了技术基础。

比如说,用超导技术做电力传输,损耗可以降到传统电缆的1%以下,如果全国电网都用上这个技术,每年省下的电量相当于三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在能源领域,全超导磁体技术为可控核聚变提供了关键基础。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最核心的部件就是超导磁体,中国的突破为国产聚变堆和大型科学装置建设提供了技术底座。

这个现实意义就更大了,一旦可控核聚变进入实际应用,意味着整个人类的能源危机得到了极大缓解,甚至是彻底解决。源源不断成本几乎为零的电力供应,会大大提升整个人类的生活质量抵御自然的能力。

在交通方面,全超导磁体技术可将磁悬浮列车的时速提升至600公里以上,从北京到上海仅需约两小时,大幅缩短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

此外,该技术还将推动航天电磁推进、超导感应加热、高效电力传输等领域的产业化进程

随着35.1特斯拉全超导磁体的成功研制,中国在超导强磁技术领域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未来,这一技术将像超级磁铁一样,吸引并带动材料、医疗、能源、交通等众多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正如科学家的比喻,这项突破的价值远超一项世界纪录,它向世界证明:中国科技的主旋律已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原创”,从既定赛道中的“单项突破”,升级为构建整体优势的能力。

来源:爱游荡的骆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