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1日晚上22点11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一次3.4级地震,震源深度大约是10公里,位置接近北纬28.31、东经104.95。地震台网给出的这组数字很快就出现在各地的监视平台上,标明了震等、坐标和深度这些基本信息。
10月11日晚上22点11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一次3.4级地震,震源深度大约是10公里,位置接近北纬28.31、东经104.95。地震台网给出的这组数字很快就出现在各地的监视平台上,标明了震等、坐标和深度这些基本信息。
地震发生后,附近居民普遍感到短暂的摇晃。有人说窗框有轻微晃动,也有人起夜时被惊醒。地震发生后,附近居民普遍感到短暂的摇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权威渠道确认有人员伤亡或重大建筑损毁。地方政府和应急部门启动了常规的快速核查流程,相关部门通过电话和现场排查掌握情况,社区也在自检房屋和公共设施。
震级和10公里的浅源深处这次报告里,是在这一套检测和复核流程完成后对外公布的。震源深约10公里,算是比较浅的震源。浅源的小到中等强度地震,给人的感受通常更明显,尤其是离震中近的地方。震等3.4不大,按常规不会造成大范围破坏,但浅源加上人口聚集区的建筑差异,局部感受会强些。地震后往往会有余震,这类余震多数很小,但监视和通报不能松懈。
看地质背景,四川属于活动构造区,地壳动作复杂,区域内有许多断层系统在发挥作用。大范围的地体应力传导和板块压挤使得这里有持续的小到中等地震活动。长宁县所在的地带并非完全陌生,历史上有过不少震感记录,所以地方上的监视网和应急体系已经有一定建设。
从基层到上级的应对步骤也比较固定。地震发生后,相关部门会先做现场安全评估,检查电力、通讯、道路和重点设施的完好性。必要时会启动应急计划。此外,分散的居民会被提醒注意余震和安全隐患,例如检查煤气、电路等是否安全,避免二次事故。
对于普通人来说,地震的突然出现让生活有短暂的混乱。半夜被摇醒的那一刻,很多人会本能地到门口或楼道查看,互相在群里报平安。网络上的短消息会很快把现场感受传播开来,接着是官方通报来校对这些信息。地震后往往会有余震,这类余震多数很小,但监视和通报不能松懈。
技术层面还有一点值得说明。台网(台网络)给出的震级和坐标是通过测量地面波和体波的幅度及传时来估算的。自动系统能在短时间内给出初步结果,随后专家会对波形做人工审核,确认震源位置和深处。自动系统能在短时间内给出初步结果,随后专家会做人工审核来确认位置和深处。
后续会有更多的观测数据和可能的专家解读陆续发布。当前的测定数据已经给出具体的位置和深度,后续监测会留意是否有余震或者其他不寻常的地震活动。
来源:苏子科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