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退隐,是悄悄把话筒递给了孩子,递给了山里的老师,递进了厨房的油烟机里。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曾经站在春晚C位的人,怎么就突然从聚光灯下消失了?
不是退隐,是悄悄把话筒递给了孩子,递给了山里的老师,递进了厨房的油烟机里。
宋祖英去年在中央民大上课,没讲什么高深理论,就带着学生一遍遍练湘西民歌里的那个颤音——不是为了唱得准,是为了让那个音里有山风、有溪水、有妈妈背孩子上坡时的喘息。
她说,现在的声乐教材太干净了,干净得像实验室里的水,没味道。
她捐了十二间音乐教室,但最让人动容的是那本《小背篓》简易版教材。
不是改了调子,是把原曲里那些复杂的装饰音,拆成了孩子能哼出来的三拍子。
古丈县那个小学的老师说,以前孩子们唱民歌像背课文,现在是边跑边唱,跑着跑着就笑了。
没人知道她每天早上五点起来做什么,直到有家长拍到她在雅礼中学的食堂后厨,一边煎蛋一边哼《辣妹子》,锅铲当鼓点,油星子溅出来都成了节奏。
那条视频被剪成15秒,配上电子beat,一夜播放破千万。
评论区有人说:“原来顶级歌手的日常,是怕孩子早上吃凉饭。
”
她儿子在国际部,不唱美声,爱听嘻哈。
她没拦着,反而把《爱我中华》重新编了,加了beatbox和电音loop,发到朋友圈,配文:“这歌,你们小时候听的是情怀,他们听的是心跳。
”央视那期节目里,年轻歌手改编她的歌,她没鼓掌,只回了一句:“挺好,至少没改成KTV串烧。
”
有人说她退了,其实她只是换了个地方唱歌。
不是在万人礼堂,是在留守儿童的课桌前,在抽油烟机的轰鸣里,在妈妈们边炒菜边哼的走调旋律中。
她的声音没消失,只是钻进了生活最粗粝的缝隙里——那里没有掌声,但有热气腾腾的饭香,有孩子突然跑调却笑出声的瞬间。
真正的艺术家,从不在舞台上老去。
他们在你没注意的时候,把歌种进了土里,等风一吹,满山遍野都是回声。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