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顿直播在线人数跌破1万,终究是高估了自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8:26 1

摘要:”——这条弹幕飘过去的时候,他正讲到第N遍“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屏幕左下角在线人数从3.4万跌到9千,像被戳破的气球,噗嗤一声,没回弹。

“顿顿也学董宇辉,结果直播间只剩五千人。

”——这条弹幕飘过去的时候,他正讲到第N遍“五常大米的前世今生”,屏幕左下角在线人数从3.4万跌到9千,像被戳破的气球,噗嗤一声,没回弹。

两个月前,首秀成绩单漂亮得晃眼:两天1200万GMV,热搜挂了一整天。

团队庆功宴上,有人举杯喊“下一个与辉同行”,顿顿没接话,只闷了一口汽水,气泡呛得嗓子发疼。

那时他大概已经预感,数字会往下掉,只是没想到掉得这么干脆——30天后,场均观看5000,场均销售200万,连当初零头都算不上。

问题出在哪?

抄作业把名字也抄上,老师一眼识破。

董宇辉讲《小王子》能卖出10吨牛排,因为观众信他“英语老师讲文学”的人设;顿顿复制“知识+带货”,却像背稿的语文课代表,一开口就知道下一句要升华,情绪对不上,货就粘不住人。

抖音Q4报告说得很冷:个人IP直播间成功率12.7%,意思是,平台不再给“第二个谁”流量红包,算法只认新故事。

更尴尬的是品类。

董宇辉可以全品类横跳,从玉米到《人民文学》,观众认的是人,不是货;顿顿没那张“通行证”,却一上来就“啥都带”,把直播间做成小型超市,结果垂直粉丝没沉淀,泛粉又留不下。

最近他悄悄把选品表砍成三分之一,只留土鸡蛋、有机菌、恩施土豆,团队内部话述也改成“帮农民兄弟卖干净粮食”,算是承认:想走通,先得把根扎在土里。

数据最会打脸。

与辉同行首月5亿,顿顿同期不到5千万,十分之一。

有人吐槽“差一个董宇辉的脸”,其实差的是“唯一性”。

观众记忆里,董宇辉等于“双语+鸡汤+牛排”,顿顿目前等于“有点像董宇辉”,而“有点像”在电商翻译过来就是“可替代”。

平台风向也换了。

去年开始,抖音把流量券大量发给机构店播,个人号想靠自然推荐冲10万+,相当于徒手挤进地铁早高峰。

顿顿如果继续“一个人一张嘴”,只会被越挤越扁;把镜头让给合作社的农户、让县里的农技站站长来唠嗑,或许还能抢到新的流量缝隙。

说白了,观众看腻了“第二个谁”,但“第一个帮农民卖货的顿顿”还没人演。

下一步?

要么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真晒太阳能闻到粪肥味;要么把文案拆成短视频,先讲“为什么这颗枣比糖甜”,再开链接。

知识型带货的尽头不是金句,是信任——信任只能长在泥土里,不能长在PPT里。

顿顿昨晚下播前,把写着“助农”两字的纸板立在镜头前,轻声补了一句:明天去延安,拍苹果树开花。

弹幕飘过一句“终于不背诗了”,他笑了笑,没回。

数字会不会涨没人知道,但至少,故事开始换主角了。

来源:梦城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