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台名为钛7的座驾,自从那场轰动全网的“小漠工厂”直播后,就成了一种甜蜜的煎熬。
那四万份焦灼的订单,终于有了新动静。
这台名为钛7的座驾,自从那场轰动全网的“小漠工厂”直播后,就成了一种甜蜜的煎熬。
无数准车主每天刷新着APP,心里默念着“我的车到哪了?
”。
今天,我们就把镜头拉近,看看这台备受瞩目的车,到底经历了什么,以及你我的等待,究竟何时是个头。
咱们先得聊聊那个让无数人“又爱又恨”的生产速度。
直播的时候,画面里显示的是每小时下线70辆车,这个速度已经很惊人了。
但对于庞大的订单量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好消息是,根据比亚迪集团内部最新的产销快报,十月第二周,这个数字已经悄悄爬升到了每小时85辆。
这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辆崭新的钛7驶下生产线,这个节奏的提升是实打实的。
再把时间线拉长看,九月份,小漠工厂一共生产了22100辆钛7。而到了十月,工厂的排产计划直接拉高到了28000辆。
我甚至从供应链的朋友那里听到一个内部目标:十一月,他们要向月产三万辆的大关发起冲击。
一旦这个目标达成,现在APP上显示的“4-8周”提车周期,将有望缩短到“2-5周”。
这对所有等待的人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么一个现代化的超级工厂,到底卡在了哪里?
问题并非出在大家想象的最后总装环节,而是一道更靠前的工序——冲压。
具体来说,是那块被称为“五层热成型钢”的硬骨头。
这块钢材主要用在A柱和底盘加强环这些关键部位,是整车安全的核心骨架。
它强度极高,但也意味着极难伺候,对冲压工艺的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 chiffres,小漠工厂在九月份紧急上马了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一台从德国请来的“大力士”——舒勒9100吨伺服冲压线。
这台大家伙在十月十二号正式通过验收,效果立竿见影。
它把关键件的良品率从96.4%硬生生拉到了98.1%,别小看这不到两个点的提升,换算下来,每天就能多产出120件车身外覆盖件。
正是这个瓶颈的突破,才有了前面我们提到的产能大跃升。
更让人惊喜的是,你现在等到的车,可能比直播里看到的那台还要棒。
等待的时间并没有白费,工程师们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悄悄给它进行了一轮“加量不加价”的升级。
比如,车身安全方面,直播时展示的是“三层钢+CBS填充物”的结构。
而现在量产的2025款车型,已经全系升级,额外贴上了一种叫“CBS-EVO”的黑科技贴片。
这玩意儿是一种膨胀型环氧片,听起来复杂,但作用巨大。
在一次模拟电池热失控的极限测试中,当温度飙升到1200摄氏度时,贴了这层东西的车身背温,比原来低了整整110度。
这意味着万一发生极端情况,它能为车内人员争取到更宝贵的逃生时间。
这项升级,其实是为了提前应对2026年即将实施的,更为严苛的电动车底部防护新国标。
还有那个“海水泡十年不锈”的豪言壮语,现在也有了更详实的数据支撑。
比亚迪官方发布的技术白皮书里,把车漆工艺剖析得明明白白:一层18微米左右的薄膜电泳层打底,中间是35微米的高固份色漆,最外面再覆盖一层45微米的2K清漆。
这套组合拳下来,官方给出的设计防腐寿命是12年。
不仅如此,考虑到大量出口订单,特别是要经过长时间海上运输发往中东和拉美的车辆,工厂还增加了一道“海运级蜡封”工艺。
简单说,就是在车门内腔里注入120克的防锈蜡,确保在长达45天的海运盐雾环境下,车身内部也能安然无恙。
电池包的防护也玩出了新花样。
除了之前已经让大家津津乐道的156次整车碰撞测试,从十月开始,每一批次的钛7都要接受两项更“变态”的企业内部加试:一项是模拟车辆在50公里时速下,底部被球体猛烈撞击;另一项是模拟300焦耳能量的托底刮擦。
只有刀片电池包结构毫发无损,才能算作合格。
据我所知,这种严苛的测试标准,已经被中汽中心看中,并计划将其纳入2026年新版C-NCAP的安全评价选项中。
说一千道一万,车再好,看不到摸不着也还是煎熬。
这一点,比亚迪显然也意识到了。
十月十号,比亚迪汽车APP上线了一个堪称“定心丸”的新功能——“钛7订单地图”。
首批在广东、浙江、江苏三省的车主已经体验到了。
你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爱车正处于“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还是“发运”阶段,就像点外卖一样,看着那个小图标一步步向你靠近。
甚至,车辆预计的装船或者上火车皮的时间,都能精确到半天。
那种掌控感,瞬间抚平了等待的焦虑。
官方说,这个功能月底就会在全国范围铺开。
车辆下线后,如何以最快速度送到你手上?
小漠工厂为此打造了海陆联运的立体交通网。
陆地上,一条从工厂直达长沙、西安,最终抵达乌鲁木齐的集装箱班列已经开通,每周三趟,每趟能运走350辆新车。
海路上,小漠港二期的滚装码头在九月底正式启用,那里可以同时停靠两艘能一口气吞下7000辆车的巨型滚装船。
十月八号,首批4000辆钛7就是从这里出发,浩浩荡荡地驶向了墨西哥,开启了它们远渡重洋的旅程。
对于那些家庭成员更多,或者对空间有特殊需求的消费者,新的选择也已经在路上了。
工信部最新的产品公告里,已经出现了“钛7 L”的身影。
这款长轴版车型,轴距加长了140毫米,将提供六座和七座布局,预计在广州车展上就能正式预售,十二月就能实现批量交付。
而大家心心念念的纯电版,目前正在进行紧张的冬季标定测试,预计明年一季度就会与我们见面。
最后,给正在等车或者准备下订的朋友们一些实用的小贴士。
现在下单,系统会默认一个“智能排产”模式。
如果你对颜色不是特别执着,勾选“外观颜色不限”和“内饰黑灰”,平均能比别人早一个星期提到车。
反之,如果你选择了“极光蓝”配“赤霞橙”这种大热门组合,那就得有再多等10天的心理准备。
另外,许多地方的交付中心现在都开放了“提前验车”服务。
当你的车到达交付中心24小时内,你就会收到短信邀请,可以提前去看看车的外观、底盘,检查一下电池状态,这样交车当天就能省去很多排队等待的时间,体验感会好很多。
在补贴方面,从十月到年底,用旧车置换钛7可以享受额外的6000元补贴,这个补贴还能和国家7000元的“以旧换新”补贴叠加使用。
如果你在深圳、广州或者杭州,还能再领1000元的地方消费券,里外里能省下不少钱。
小漠工厂的钛7产线,正从一场万众瞩目的“直播秀”,全面转入一场火力全开的“规模战”,那四万份订单组成的“堰塞湖”水位,终于开始肉眼可见地下降了。
来源:瀑布旁摄影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