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恩情真骗局,社会信任不是“韭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4 01:30 3

摘要:近日,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自媒体账号“宋雨霏”发布的“悬赏20万寻救命恩人”系列视频,经查证为宋某雪与何某龙等人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起号”牟利而进行的虚假摆拍,目前主要涉案人员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近日,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自媒体账号“宋雨霏”发布的“悬赏20万寻救命恩人”系列视频,经查证为宋某雪与何某龙等人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起号”牟利而进行的虚假摆拍,目前主要涉案人员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细看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今年8月21日开始,“宋雨霏”账号就在短视频平台陆续发布10余条相关视频,用连续剧式的叙事讲着“海边溺水被救”“感谢恩人家人”“拜访恩人母校”的故事,情节曲折又充满“正能量”,很快就收获数万点赞和大量粉丝。但视频里涉及广西梧州市苍梧县的内容多处与事实不符,账号发布时也没标注“剧情演绎”或“虚构”,而是以记录真实生活的方式传播,让公众误以为是真实发生的事。

事实上,“宋雨霏”事件并非孤例。此前从“萧鑫传媒”编造殴打外卖骑手视频煽动对立,到“凉山孟阳”团队虚构悲惨身世销售假农特产非法获利1300余万元,再到乐山“助农”账号摆拍“芒果滞销”卖惨带货,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了消费善良的产业链。此类伪正能量视频不仅消耗公众的同情心,更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社会信任。要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善意要靠真诚维系。一次次“狼来了”式的欺骗,会损害大家的信任根基,导致一些人看到别人需要帮忙,第一反应会先猜“是不是剧本”。

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发布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其中包括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打击虚假摆拍、虚假人设、虚假营销、炒作争议性话题等问题。那么为什么这类虚假内容还能反复出现?背后原因有很多。首先,短视频平台“流量至上”的生态是决定因素,“感动”“共鸣”类内容更容易获得高播放量和互动率,不少自媒体就抓住这一点,靠着编造故事快速涨粉变现。其次AI技术的普及让摆拍从粗制滥造升级为精良伪真,环境营造、多人配合及后期制作使虚假内容更具迷惑性,也让这类骗局有了可乘之机。再次,平台对“剧情演绎”类内容的标注要求执行乏力,让公众在毫无防备中成为流量“猎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已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公安机关此次出手依法打击,不仅是维护网络秩序的必要之举,更是明确宣告“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通过捏造事实、消耗公序良俗来牟利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平台应当优化内容推荐机制,改变单纯以流量为导向的分配模式,建立更加科学的内容评估体系。通过完善技术识别手段,对疑似虚假内容进行有效标识和限流,同时畅通用户举报渠道,对确认违规的账号实施严格处罚。更重要的是建立创作者信用档案,对持续生产优质真实内容的账号给予扶持,对违规者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净化内容生态。

摆拍或许能骗来一时的流量,却换不来长久的信任;假视频里再感人的情节,也传不出真正的善意。唯有让真实穿透流量的迷雾,让善意回归纯粹的本质,才能在网络时代守护住那份温暖人心的社会温度。

作者:陈长

编辑:曹叶 赵铁琥

审核:杨洋

来源:华龙手机剧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