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从世界看中国 以融通求共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3 22:35 1

摘要:江水泱泱,黄浦江流淌千年文脉;大厦林立,陆家嘴见证中国奇迹。10月13日-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的数百位汉学家、中国通、中国学专家济济一堂,聚焦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通过学术传播与对话,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在、奋斗与

江水泱泱,黄浦江流淌千年文脉;大厦林立,陆家嘴见证中国奇迹。10月13日-15日,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的数百位汉学家、中国通、中国学专家济济一堂,聚焦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通过学术传播与对话,让世界更好理解中国的历史与现在、奋斗与追求。

世界视野,意味着真正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局观出发,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样一种情怀,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凿空”之旅,丝绸之路上的万里驼铃万里波,盛唐气象下的万国衣冠会长安,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为世界文明贡献了华彩篇章。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谋进步的使命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相结合,提出一系列重大理念,深刻回答了“人类社会何去何从”“世界各国如何相处”“不同文明怎样交往”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在世界视野下,文明交往与融合的历史提醒我们,“异域视角”因文化和信仰差异造成的以西格中、郢书燕说现象屡见不鲜。今天,中华文明早已摆脱近代以降“蒙尘”的境遇,如何让中国学与强国步伐同频共振,如何从中国发展、中国奇迹、中国之治中提炼出可以与世界分享的哲理、道理、学理,用学术讲好中华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于更高、更深层次上推进学术对话、实现文明互鉴,这是一道极富挑战性的时代命题。

《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世界中国学大会的盛大场面告诉人们:中国学研究正日益显示出它的“世界性”。正如《中国学(中英文)》的发刊词所言,中国学不仅是“关于中国”的知识积累,也关涉全球学界如何理解中国、如何借此反思人类社会的共性与差异。因此,世界中国学研究既要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的陷阱,也要扫除“东方中心主义”的迷思,既从中国看世界,也从世界看中国,以世界视野和多元互鉴的发展眼光开展研究,从而更好地为当今全球治理提供有益启示,为人类美好未来提供思想启迪。

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

看当下,一些顶流“洋网红”来华直播,以没有滤镜的“草根叙事”展示真实的中国,让亿万外国网民喜爱上现代、友善、和平、安全的中国。

观未来,在各国专家学者对“何以中国”的缤纷回应中,“学术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必能打动世界。

来源:文汇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