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中国已具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全球影响力,但他却明确反对,“中美共治”,不同意组建G2模式,称此为“历史性错误”和“对美国的羞辱”。伯恩斯也给出了所谓的理由,称虽然中方有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但美国有一个优势是中国没有的,那就是美
就在中方打响对美“全面反制”后,美方也罕见承认了中国的实力,不过美方的说法却闹了笑话。
最近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表示,中国已具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全球影响力,但他却明确反对,“中美共治”,不同意组建G2模式,称此为“历史性错误”和“对美国的羞辱”。伯恩斯也给出了所谓的理由,称虽然中方有和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但美国有一个优势是中国没有的,那就是美国有四大帮手,包括日本、欧盟、澳大利亚和印度,他认为,可通过盟友协作,抵消中国的战略优势。
其实伯恩斯此前就告诉西方,中国的实力被严重低估了,看得出来,伯恩斯在中国待了4年,也是长了见识,但是目前还是不愿放弃单极霸权思维。
最近,中方已经对美打出组合拳,包括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对美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等,直击美国供应链软肋。而反观美国内部,已经无力应对,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停摆、军人薪资拖欠等问题严重,另一方面,用伯恩斯的话说,双方博弈持续升级,美方的优势是有“四大帮手”,但是依赖的“盟友合围”战略是否可靠,目前来看,需打上一个问号。
按照伯恩斯点名的四大帮手来看,确实覆盖范围比较广,包括亚太、欧洲和南亚,但我认为实际合作深度与忠诚度,却是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紧密遏制链条,原因很简单,其一,日本的安全绑定深,但战略自主性受限,日本是美国在亚太最坚定的盟友,双方军事互操作性接近“准一体化”,常年联合军演频次与规模持续扩大。不过日本政坛动荡频繁,执政联盟内讧不断,政策连贯性存疑,例如,鹰派代表人物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受阻,防卫政策反复调整,显示其国内对盲目追随美国存在分歧,形成不了合力。
其二,欧盟是美国的价值观盟友,但经济务实主义优先,欧盟被美方视为“规则制定战线”核心,尤其在芯片、清洁技术等领域对华限制中作用关键。但欧盟多次强调“战略自主”,德法两国公开反对对华脱钩,德国企业仍在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等领域与中国深度合作。欧盟地理上远离亚太,军事投射能力有限,所以,欧盟能否真心实意的帮助美国,据我所知,只能是停留在象征的表面上。
其三,澳大利亚虽然是安全前线节点,但经济依赖中国,尤其是澳大利亚总理上台后,频繁对华示好,澳方在经济上严重依赖对华贸易,铁矿石、农产品出口需中国市场支撑。2025年澳总理拒绝出席北约峰会,并积极推动对华贸易恢复,进一步说明了“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撕裂立场。
其四是印度,更不用多说了,印度最多算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非盟友,莫迪也拒绝选边站队,虽然美国将印度视为“南亚关键平衡者”,但印度始终拒绝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安全协议,坚持独立外交。印度持续进口俄罗斯石油,与中俄保持经济合作,在四方安全对话(QUAD)中仅参与低敏感度议题,避免直接反华承诺。更何况在关税问题上,与美国的仇还没有化解,因贸易壁垒与美国关系持续紧张。所以,这注定盟友合作难以持久。
而且对于伯恩斯提出的G2,中美均无意接受,原因很简单,在美方看来,G2被视为“权力让渡”,可能动摇美国霸权根基。而我们也一贯反对大国共治,认为G2是“糖衣炮弹”,表面提升中国地位,实则绑定于美国主导体系,剥夺发展中国家代表权。更何况,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多边主义,而非替代美国的霸权角色。
伯恩斯此次高调否定G2,既是回应美国内对华强硬派的呼声,也是试图以“盟友包围”,来为美国打气,但这恰恰暴露了美国战略困境,既无力单独压制中国,又无法构建真正稳固的盟友体系。
所以由此来看,伯恩斯的言论,本质还是冷战零和思维的延续,但当今世界已非霸权的时代。美国若继续忽视盟友利益多元性、低估中国战略定力,精心构建的“合围网络”,恐将沦为外交PPT上的虚影。中美博弈的未来,不取决于谁帮手更多,而在于,谁更能顺应历史潮流,多极化世界中,包容合作,远比拉帮结派更具生命力。而且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随便拿一个县城的历史,都比美国的建国历史长。中国走向世界中心,世界要适应跟中国接轨,伯恩斯在中国这么多年,也理应很清楚这一点。
来源:宁远校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