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能实践课报名:带你领略京津特色民俗艺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21:26 1

摘要:“青春北京大讲坛”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指导,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的一项大型青少年文化活动,旨在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播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成就,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首都发展的认同感。两年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多期,涵盖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深受

青春北京大讲坛活动

重磅来袭

公能实践课

报名通知

活动介绍

“青春北京大讲坛”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指导,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的一项大型青少年文化活动,旨在通过讲座的形式传播北京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成就,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对首都发展的认同感。两年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多期,涵盖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深受青少年欢迎。

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城市,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北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次活动以“北京文化与天津文化交融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动京津冀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为天津青年学子提供一个了解北京文化、感受京味儿魅力的平台。

京、津非遗传承人互动体验市集时间

13:30-14:30;16:40-17:10

讲座时间

14:30-16:40

活动地点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一楼多功能厅

(ps:互动体验市集设于多功能厅门口,面向所有同学开放,无需报名;报名讲座的同学请于活动当天14:30前在多功能厅场内签到后参加讲座活动,报名方式详见文末二维码)

02

活动及嘉宾介绍

北京文化学者讲座

以“京味儿文化”为主题,解读北京的历史传统文化及现代发展。

主讲嘉宾

张鹏(朋朋哥哥)

博物馆教育专家,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委、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常委、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北京青联常委、北京少工委委员,西城政协委员。2003年起投身博物馆教育工作,主编《奇趣博物馆》《大运河长卷》等图书6部,著有《宫城:写给孩子的紫禁城》《五分钟爱上博物馆》等图书6部,译有绘本3部,曾获全国文化遗产宣传保护讲解大赛志愿组第一名,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志愿组第一名,同时获得第25届北京五四青年奖章、第9届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书香中国十大金牌阅读推广人等荣誉。

天津文化学者讲座

介绍天津文化的特色,并探讨天津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

主讲嘉宾

万镜明

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文化学者,研究员。长期从事文艺评论和文化单位管理工作,发表多部专著、文章并获多种奖项。历任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市作协党组副书记、市文联党组书记,荣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现任天津市关工委美育部部长。

京、津非遗传承人互动体验市集

01

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燕京八绝” 之一,技艺上以 “齐、平、亮、匀、洁” 为核心,运用缉线绣、平金绣等十余种绣法,搭配平针、套针等数十种针法,尽显 “以针为笔、以线为墨” 的工匠精神。

传承人

田丽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项目第五代传承人,现西城区代表性传承人,师承京绣大师梁淑平,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及京绣艺术馆馆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02

面塑

北京面塑源于宋代,以细腻传神著称,造型精巧,色彩艳丽,尤其擅长人物表情与动态刻画,以京剧人物、神话角色为主要题材,现拓展至潮玩形象,以“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为主要技艺。

传承人

蒙杰

河北省张家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北京玩具协会会员,北京市石景山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东西方艺术家协会会员,张家口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03

古彩戏法

古彩戏法起源于民间,距今已经有2400多年的历史。天津是戏法的发祥地,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戏法表演讲究边说边变,口彩相连,兼具戏法的神奇和相声的幽默,极具浓郁的北方地域特色及语言风格。

传承人

王艺达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法”项目第六代传承人,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2024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天津市青联委员,河北工业大学兼职导师。

04

茶果子

茶果子又称“茶果”、“菓子”或“唐菓子”,起源于唐朝,是茶宴中佐茶而食的糕点,外形精致小巧,颜色亮丽,多以花果为原型雕刻制作,富有季节感,制作工艺精细,凝聚着匠人精神。

传承人

崔佳

传统文化爱好者,唐代茶果子研习者,作品在天津美术馆、天津滨海美术馆、北京青年宫展出,擅长制作各类茶果子与祈福吉祥果。

05

宋代点茶与茶百戏技艺

点茶是宋代流行的饮茶方式,茶百戏是在点茶基础上进行的艺术创作。宋代点茶与茶百戏技艺是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极大丰富了茶文化的表现性与审美内涵。

传承人

王萍

天津市南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点茶与茶百戏”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天津青年宫青年夜校教师,天津图书馆青年夜校教师,天津市北方茶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高级茶艺师,中级评茶师,2024年度茶文化“五进”工作先进个人。

06

传统插花

民间传统插花技艺以剪切下来的花卉植物的花、枝、叶、果为主要素材,根据传统人文创作法则和作者构思,插在瓶、盘等各种容器里,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具有独特的美学意涵。

传承人

李雪蕾

天津市东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插花技艺”项目第四代传承人,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项目传承人张超,国家认证插花培训师,国家认证高级插花师,天津青年宫传统插花讲师,南开大学商学院三全育人导师。

07

白氏传统錾镶技艺

白氏传统錾镶技艺始于清同治十二年,以“錾”与“镶”为核心,需经设计、制胎、錾刻、镶嵌等多道手工工序。其錾刻纹路精细灵动,镶嵌宝石与金属贴合无间,既保留传统纹样的古朴韵味,又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是非遗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手工技艺之一。

传承人

李靖

天津市北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氏传统錾镶技艺”项目第五代传承人,2024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员,天津市少工委委员,北辰区政协委员,北辰区青联常委,北辰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

08

“刻砖刘”砖雕技艺

“刻砖刘”砖雕技艺为天津砖雕的集大成一脉,独创“堆贴透雕法”为全国各地区砖雕作品之翘楚,广泛应用于清末民国天津建筑,与“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并称天津工艺美术四绝。

传承人

刘挽云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砖刘”砖雕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刻砖刘”直系家族第六辈第五代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天津市首批“海河大师”,天津美术学院特聘研究生导师,天津师范大学特聘研究生导师,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03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