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面我写了孙中山的父亲《孙中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毛泽东的父亲《对比,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3人的父亲,你会发现…(二)》,
蒋介石的父亲,为什么,不像孙中山的父亲,毛泽东的父亲,一样都是农民?
前面我写了孙中山的父亲《孙中山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毛泽东的父亲《对比,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3人的父亲,你会发现…(二)》,
没想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捧场,给了我很不错的点赞推荐和分享收藏,尤其是蝴蝶号,帮我猛涨了近1000粉,给我开通各种赚钱的权益。
所以,在这里,借这个机会,真心感谢各大平台,各位粉丝朋友们。
你们的建议,批评和指正,我都收到了,接下来,我就加强练习,更加努力,争取做到更好,让大家更加喜欢,更加满意。
接着上篇,我就继续写这个系列的第三集,蒋介石的父亲。
蒋介石的父亲,名叫蒋肇聪,字肃庵,小名明火,没想到,这还不够,他不仅比孙中山的父亲,毛泽东的父亲,在名和字后面,多了一个小名外,还又——
额外多加了一个绰号,“埠头黄鳝”。
我的乖乖,这个绰号,可了不得,不得了,不是一般人什么人都能获得,因为他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而且,缺一不可。
第一,他必须足够的“油”;第二,他必须足够的“滑”,才能当此“油滑”大名。
这个绰号,就从字面上看,便可以窥其大半,就是说,蒋介石的父亲,在当地,就他们镇上,浙江省宁波府奉化县溪口镇,做生意,那是相当丝滑。
别人,根本就别想占他便宜,不被他占,才是高手。
蒋介石的父亲,和孙中山的父亲,毛泽东的父亲,截然不同,他不是一个农民,他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出生,就是一个生意宝宝。
因为,他爹,也就是蒋介石的爷,就是一个商人。
在溪口镇开着一家名叫玉泰盐铺的大商场,大超市,不仅搞盐,还搞酒,甚至搞米,搞菜,搞石灰。
尤其是,蒋家搞的这个食盐,还是溪口镇上唯一的经营官盐专卖的专门店,进入店里,就能看到一块明晃晃的招牌,官盐。
这种招牌,需上下左右打通各路关节,通过朝廷巡抚盐漕部院,申请审批,然后,再通过地方盐运使司,核准发放。
蒋家,就靠这块招牌,在溪口镇上,合法经营食盐,全镇老百姓所有人,想吃盐,就只能去他家,也必须去他家。
在别人家买,就是私盐交易,未获许可,那是要掉脑袋的,你说怕也不怕,厉害不厉害。
总之一句话,能搞的他都搞,不能搞的,他也会削尖了脑袋,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搞一搞。
因此,就这种搞一搞的精神,让他在当地富得流油。
并且,他死后,继续又把这种到处搞一搞,啥都能搞的精神,传递给了他的小儿子,也就是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
蒋肇聪,比他父亲更胜一筹,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不仅继承了家传的玉泰盐铺,还发扬光大,扩大门面,还招聘了大堂经理,并多个牛马打工仔,以及兼职搬运工。
另外,他还独辟蹊径,剑走偏门,本着什么都搞一搞的家风传承,紧跟时代步伐,又搞起了诉讼,也就是帮人打官司。
一不小心,竟然还混成了方圆十里八乡的“编外法官”。
村民们有了矛盾,都带着钱,巴巴地送给他,请他排忧解难,评判是非公道,曲直黑白。
所以,蒋介石从小就不差钱,生活就像肉包裹蜜,再丢进油锅里炸,脆生生,甜蜜蜜,油汪汪,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但,他爹,却不知为什么,事业财富,样样通顺,感情婚姻却充满坎坷崎岖。
连续娶了两个老婆,却两个老婆,都先后病死,弃他而去。甚至,第二个老婆,都没给他留下一儿半女。搞到最后,方圆几百里的人家,都不敢把女人嫁到他家。
怕他,那个,怕又死在他前头,怕跟着他,没福享,或者,来不及享福,就,就,就那个 了。
你看,他的第一个老婆,在他40岁时,一病归西。第二个老婆,刚娶两年,在他42岁时,又是一病归西,亏他家还不差钱,却治不好两个老婆的病。
蒋肇聪,中年丧偶,算是大痛,大不幸。
人生三大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他恰恰就赶上了中间的那一段,最苦的苦。
就在他自己灰心丧气,感叹自己的命苦,有钱也买不来爱情和婚姻时,却不料,天无绝人之路,老天看他可怜,偏心就要照顾他。
让他也体验一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神奇。
原来,邻村恰巧有个女人,名叫王采玉,比他小22岁,竟然也是和他蒋肇聪,一样苦命,嫁个老公,生个娃儿,一场瘟疫路过,全带走了,就是全死了。
独独,留下她,被村里人嫌弃,说她克夫克子,逼得她只能遁入空门,削发为尼,伴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却不料,她有个堂哥,在蒋肇聪家里打工,看老板夜夜空房,日日叹气,便自告奋勇,去说媒,竟然,说动了王采玉,不嫌蒋肇聪年龄大,不洗澡,愿意做他的填房。
于是,1886年,44岁的二锅头,钻石王老五,二婚带孩男人蒋肇聪,娶了22岁的丧夫小尼姑,王采玉,新婚之夜,俩人相见恨晚,此处省略300字…
王采玉的肚子,很争气,结婚当年,就怀上了蒋介石,第二年,就马不停蹄,迫不及待,生下蒋介石,取名瑞元。
蒋肇聪,大喜过望,更加拼命赚钱,不仅白天忙,夜里更忙。
结果,好日子仅仅过了2年,就在1889年,蒋介石两岁时,他的事业,他的家产,玉泰盐铺突然莫名其妙,烧起一场大火,把他的房子,铺子,大超市,烧成了一堆瓦砾场。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蒋肇聪竟然没有一丝泄气,一点萎靡不振。
继续奋发图强,继续白天夜里,拼命干,连轴转,终于在几年后,又把他的玉泰盐铺,重新盖了起来。
然而,正当他以为再也没什么事情,可以难倒他时,又一场祸事,悄然而至。
1894年,就是中日甲午开战,28岁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无功而返,气愤之余,在檀香山创建兴中会的那一年,蒋介石80岁的老爷爷,死了。
8个半月后,蒋介石父亲,也一病不起,撒手西归,死了,享年53岁。
可怜,当时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和蒋介石同父异母哥哥,20岁的蒋介卿,因为分家产,闹翻了,竟然没办法给老公举办葬礼。
就这样,一直拖到18年后的1913年,才草草葬在附近的桃坑山。
5年后的1918年8月,已经31岁,小有名气的蒋介石,被52岁的孙中山,叫到广东汕头,摇身一变,当上了粤军总司部作战科主任。
头顶一枚上校军衔后,蒋介石才想起老父亲,请广东军政府总参议朱执信,写下《蒋父墓志铭》,大费笔墨,极力赞扬他已经死去23年的老父亲——
长于经商、工于诉讼、善治庙产的光辉一生。
还写了一副对联,左边是:武岭山环抱,右边是:锦溪水长流。横批:高山流水。
那一年,蒋介石的母亲,已经53岁,还一直单身,按说,蒋介石父亲死的那一年,她才31岁,其实,还很年轻,但,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有再嫁?
蒋介石长大后,曾经回忆他父亲,说,父亲很严厉,原话是:“吾父性刚直,处事公,接物以诚,容貌毅重,自持勤俭。”
意思就说,他的父亲性格刚正不阿,处事公道正义,待人接物,真诚善良,并且,长相勇毅厚道,老成持重,特别是,勤俭持家,最是骄傲。
但,事实上,蒋介石父亲的为人功过,从人们送他的绰号:埠头黄鳝,即可看清,不用多说,什么都明白了。
说到这里,我们也只能用一句,看穿不说穿,看透不说透,呵呵了。
来源:夏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