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蜜者联盟” 2025年8月调查月报:陆生植物与昆虫4.8亿年的纠葛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19:42 1

摘要:8月,经历了上海入梅的潮湿到出梅的火辣,“探蜜者联盟”的志愿者伙伴们继续化身大自然的“探蜜者”,穿梭于上海的7座公园,观察、记录花与虫的精妙互动。我们用镜头捕捉瞬间,用脚步丈量绿意,用好奇点燃探索,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生态交响乐。

8月,经历了上海入梅的潮湿到出梅的火辣,“探蜜者联盟”的志愿者伙伴们继续化身大自然的“探蜜者”,穿梭于上海的7座公园,观察、记录花与虫的精妙互动。我们用镜头捕捉瞬间,用脚步丈量绿意,用好奇点燃探索,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生态交响乐。

本月报告,我们将带您重温那些精彩的发现,倾听专家的真知灼见,并感受公民科学的温度与力量。

01组志愿者,于上海植物园

今年8月的上海,酷热异常,很多花似乎都缩短了从开放到凋谢的时间,但我们组在月中和月末两次调查活动中却发现了一种宝藏开花植物——轮叶蒲桃。轮叶蒲桃俗名为小叶赤楠,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灌木植物,虽然很多材料介绍说它少花,但是两次调查中它却成了我们两条调查线路的吸引传粉昆虫的担当。它的花是白色有点发黄,从侧面看像一把把小羽扇,从上面看又像一个个小毛球,虽不艳丽却着实可爱,吸引着土蜂、食蚜蝇、蜜蜂等多种昆虫流连忘返。

红蓼的故事02组志愿者,于上海动物园

在食草动物区的大片花田,见到了几株本土植物红蓼,吸引小型蜂类。关于红蓼有个古代故事:一个武官参加朋友的送别宴,其他人都是文官,会作诗,他不会,看到水边的蓼花就做了一首:江南江北蓼花红,不知离人眼中血。后来发现,在还珠格格小燕子里也有相似的诗词:你也作诗送老铁,我也作诗送老铁,江南江北蓼花红,都是离人眼中血。

红蓼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本土植物,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把红蓼的嫩叶当作蔬菜食用,用来“和羹脍”。和羹脍(kuài)指的是一种烹饪方式,即用红蓼等辛香蔬菜来为生食(脍)和羹汤(羹)调味,去腥增香。宋代还有在早春用蓼子催生蓼芽作蔬,准备“五辛盘”的记载。五辛盘指的是一种节令食品,即在立春时,将蓼芽等五种辛味蔬菜拼盘食用,寓意迎新辟邪、激发活力,盛行于唐宋时期。红蓼的用途可多了:果实含淀粉可以酿酒;嫩叶是很好的猪羊饲料;干燥的植株燃烧可以驱蚊(因为它有辛辣气味);煮鱼时塞入鱼腹还能去腥味,它与葱、蒜等并称“五辛”。

红珠凤蝶的领地意识02组志愿者,于上海动物园

红珠凤蝶很有领地意识,会驱赶同一片花丛上其他种类的蝴蝶。我们在这片花海里也有观察到此类现象。

树上长了“冠状病毒”:细叶水团花03组志愿者,于共青森林公园

细叶水团花的花序奇异,远看酷似冠状病毒,曾在网上被广为调侃,我们在调查中惊喜地看到了它的真容。它是茜草科的落叶小灌木,原产于我国和朝鲜,茎纤维为绳索、麻袋、人造棉和纸张等的原料。

傍晚见到的甜菜螟04组志愿者,于和平公园

“探蜜”小组活动基本都是在上午进行,大家容易记录到的就是各种昼行性的昆虫。但最近一两个月在日落前的傍晚时分去探索也会很有收获!连续的高温天气下,中午过于热,昆虫的活动会受到一定抑制;傍晚气温下降,没有烈日炙烤,午间避暑的昼行性昆虫会出来“吃晚饭”,运气好的话也能遇见一些夜行性的虫子,比如这只甜菜螟正在与千屈菜互动,要知道白天只能看见它贴在草叶背面休息的样子。

三种灰蝶的区分05组志愿者,于世纪公园

这三只小蝴蝶都是灰蝶科的,在花丛里乍一看长得一样。但是,你驻足停留,仔细分辨它们翅膀上的花纹时,会发现它们之间大不相同。

(由左到右依次为:图a、图b、图c)

图a是点玄灰蝶,它的特点是前后翅均有黑斑,后翅有短尾突,后翅腹面有橙色斑和黑斑;

图b是酢浆灰蝶,它和点玄灰蝶很像,但后翅没有尾突,也没有橙红色斑块;

图c是亮灰蝶,翅腹面浅色具波状花纹,后翅有尾突,臀角有橙色斑块和两个黑斑。

现在,你能区分它们了吗?

盘状花与管状花的比较观察06组志愿者,于人民公园

傍晚,向日葵光辉岁月是最受欢迎的黄昏食堂,很多只灰蝶在上面大快朵颐,而凌霄则是蜂类黄昏时的偏爱,不过来取食的不仅仅是蜂类,还有白头鹎在努力地啃。然而,大雨过后,金牌食堂也不香了,灰蝶浅浅待一下就走了,头也不回。凌霄倒是还有蜂类在孜孜不倦地访花,玉簪里也有在躲雨的甲虫。看来盘状花虽然很好站,但是完全不防雨,花蜜被稀释了,而管状花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向日葵凌霄玉簪草丛里的草蜢07组志愿者,于世博文化公园

草蜢:又称蝗虫、蚂蚱、蚱蜢。

体色有绿色和褐色(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腿部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后翅呈半透明,飞时可发出“札札(ZhāZhā)”声。

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口大、下颚发达,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常在田间、草丛间出没。

蜘蛛网的属性07组志愿者,于世博文化公园

蜘蛛网是由部分种类的蜘蛛吐丝所编成的网状物,用以捕获昆虫、小型脊椎动物等作食物,或用以结巢居住。

蜘蛛的网是多种多样的,有皿状的,有帐篷状的,有漏斗状的,有车轮状的。液状的丝汁从纺织器的纺织腺内产生,通过纺织突的小孔分泌出来。纺织突上的小孔很多,从这些小孔分泌出来的丝汁,遇到空气就变硬成为一根珠丝。蜘蛛网里有些丝有黏性,有些则无黏性,例如辐射状蛛网,纵线无粘性横线有。乍一看似乎杂乱无章,其实它都有一定规律,是与各自的捕食行为紧密联系的。

有一些蜘蛛丝的强度比同等重量的钢丝还要强,弹性也较高,是材料学的研究课题之一。

PART.02

公园掠影:

志愿者的镜头日记

上海植物园,从左上起依次有:穗花牡荆,玄参,随意草,轮叶蒲桃,穗花

上海动物园,从左上起依次有:黄秋英,红蓼,鸡冠花

共青森林公园,从左上起依次有:五星花,苦蘵,马缨丹,山桃草,苘麻,美人蕉,凌霄,夏堇,玉簪,石蒜,忽地笑

上海和平公园,从左上起依次有:再力花,千屈菜,蓝花鼠尾草,阔叶山麦冬,兰花草,马利筋,金光菊

世纪公园,从左上起依次有:海州常山,黑心菊,黄秋英,马利筋,千日红,金光菊,千屈菜,深蓝鼠尾草,穗花牡荆,小茴香

人民公园,从左上起依次有:凌霄,向日葵,夏堇,玉簪

世博文化公园,从左上起依次有:黑心菊,芒,多种夜行昆虫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

智慧之声:专家讲堂的拾光启迪

本月,志愿者们积极参与了在上海植物园举办的线下/线上专家讲座(上海植物园视频号可回放),干货满满!专家们的魅力如调查过程的指路明灯,既引导大家探索的方向,也回应大家的困惑:

蜜蜂和花的复杂互动

“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每只蜂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生存。”

“中华蜜蜂在中国有9个地理类型。随着栖息地的变化,中华蜜蜂的分布范围比起100年前大大缩小。”

“花粉中含有大量次生代谢物,比如川续断里的有毒成分阻止蜂类大量地收集花粉,而向日葵花粉能降低蜂类的肠道细菌感染,蜜蜂和花之间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特殊互作关系。”

-《花与传粉者:蜜蜂和瘿蚊》/罗世孝

“2014年《Science》的一项研究显示,昆虫与最早的陆生植物在约4.8亿年前同时起源。这说明在陆地上形成生态系统的最初阶段,昆虫已经参与其中,使与初期陆生植物一起建立了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初期的动物。”

“植物为提供了宿舍、食堂,昆虫还能依靠植物伪装、藏身和传播信息。比如黄猄蚁用幼虫的分泌物使阔叶树的叶子成为球形的巢,角蝉把自己伪装成植物上的一根刺,丽叶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植物进行传播,桦尺蛾体色的基因表达能随着环境变化发生相应变化。”

-《昆虫与植物,不可不说的故事》/严莹

探蜜者联盟”是上海植物园发起的一项公民科学项目。在2025年的3~10月里走进上海市区的7座公园,针对蜜源植物与访花昆虫,由公众和科学家共同对它们进行长期、广泛的调查与分析,以构建动态更新的上海城市典型绿地生态数据库和推进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为目标。

我们诚挚邀请您:不论您是上海市民,还是到此一游的访客,只要您对自然怀抱一丝好奇,对生态有一份关怀,都欢迎加入!你拍摄上传的照片将会充实数据库,促进我们的研究分析。

长按识别进入“生命网格”小程序

是保护一段关系,

甚至若干段关系的总和。

加入“探蜜者联盟”,您不仅是数据的提供者,更是这段维系着花朵、昆虫、食物以及我们人类自身命运的珍贵关系网络的守护者与见证者。

图:上海植物园

审核:陈婷媛

编辑:谢臻阳、董时于

入园须知

上海植物园1号门(龙吴路111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7:00-17:00,5月~10月7:00-18:00;3号门(百色路940号)、4号门(罗城路151号)开放时间为11月~次年4月6:00-17:00,5月~10月6:00-18:00。残疾车辆统一从1号门进出。

团队请至少提前3天联系,于工作日8:30-16:30拨打021-54363369*1017。详见官方网站。

游园须知

为确保市民游客能拥有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请大家错峰出行,若达到承载量上限园方将采取相应大客流预案。因室内专类园瞬时承载量有限,游客量高峰时段,谢绝开展聚集类非游园活动。

来园交通

【一号门(龙吴路1111号)】

龙吴路百色路站:56、714、720、770、824、956、958、178、上奉专线

【三号门(百色路940号)】

百色路龙川北路站:824、720、973

龙川北路百色路站:810、820、192、824、718、973、957、南南线【四号门(罗城路151号)】

轨道交通3号线石龙路站,出站后过天桥,沿东泉路步行至罗城路。

因上海植物园2号门停车场已经拆除,周边停车资源紧张,请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来源:老田的科学大讲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