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唐朝的风评渐渐不如明朝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21:25 1

摘要:差不多一百五十年时间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藩镇林立,战乱频仍,外敌入侵,西边的国门从西域一路退回到了平凉都守不住,身在关中的天子诏令出不了潼关。

为什么现在唐朝的风评渐渐不如明朝了?

因为现在人识字的多了,没那么容易骗了。

过去唐朝的历史基本上重点都放在安史之乱前面,不是贞观之治,就是开元盛世,李白杜甫什么的一摆,赢就完了。

至于安史之乱之后的一多半时间唐朝是怎么过的,没人告诉你,最多就是提一句两税法、李愬雪夜入蔡州之类零星的片段。

差不多一百五十年时间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藩镇林立,战乱频仍,外敌入侵,西边的国门从西域一路退回到了平凉都守不住,身在关中的天子诏令出不了潼关。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再到五代十国,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以前的历史教材压根就不提。

然后一说到宋朝,那就是弱,一会儿被契丹欺负,一会儿被西夏欺负,甚至连越南都能来摸一把,还有大理这种地方政权存在,靖康耻未雪,蒙古又跟着来了。

宋朝历史上除了教陈桥之变,就是王安石变法,北宋167多年,南宋152年,就浓缩到王安石变法,岳飞神话这几个事情里了。

明朝就更不用说了,专制集权,宦官干政,锦衣卫,郑和下西洋,土木堡之变,然后就到了李自成张献忠,清军入关。

这种史观其实就是不考虑老百姓的,说是人民史观,其实讲的全是开疆拓土的事,而附带的生产力进步、新技术的出现、官僚体系的变化、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物质的丰富,虽然也提到了,但很难让十来岁的小孩子提起什么兴趣。

等到成年了,在社会上挨了打,知道了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既有同频共振,也有各走一边,情况就不一样了。年轻的时候还能为宏大叙事热血沸腾,等到年龄再大点,逐渐就更关心个人命运了,哪怕是提到历史,也开始关心普通老百姓在那个时代究竟过得怎么样了。

一比较,就知道什么叫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了,也就知道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对普通人来说有多重要了。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沧海一粟,在历史上都不配留下姓名,那些留下姓名的英雄固然值得敬仰,文治武功值得赞叹,终究那都是普通人踮着脚尖也够不着的事情,还是要多关心自己的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

当然,不是说个人不必关心宏大叙事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当然也要关心,但如果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如果不能带来个人生活的改善,甚至是以牺牲普通人生活改善为代价的,那就南辕北辙了。

来源:萧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