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星汽车被曝关闭国内最后一家直营门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21:14 1

摘要:2025年10月13日,瑞典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星汽车(Polestar)正式关闭其位于上海前滩L+Plaza的中国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标志着这一背靠吉利与沃尔沃的品牌在华业务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官方回应称,此举是“战略性调整以适配中国消费需求变化”,但背后折射出的

极星汽车关闭中国最后直营门店:战略收缩背后的市场困局与生存挑战

2025年10月13日,瑞典高端电动车品牌极星汽车(Polestar)正式关闭其位于上海前滩L+Plaza的中国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标志着这一背靠吉利与沃尔沃的品牌在华业务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官方回应称,此举是“战略性调整以适配中国消费需求变化”,但背后折射出的,是极星在华市场的深度危机与转型困境。

据公开数据,2025年上半年极星在中国市场仅售出69辆新车,其中4月、5月连续两月零交付,创下历史最低记录。对比全球市场同期30,319辆销量、同比增长51%的表现,中国市场的溃败尤为刺眼。更严峻的是,极星2024年净资产已负33.29亿美元(约239亿人民币),资不抵债;2025年6月虽获吉利注资2亿美元,但上半年亏损近12亿,股价较2022年上市时暴跌超90%,面临纳斯达克退市风险。

此次关闭的上海直营店是极星在华最后直营阵地。此前,极星已关闭北京等地的多家直营门店,转而采用“直营+经销商代理”混合模式。极星内部人士透露,商超直营门店因租金高昂、流量转化率低成为首要裁撤对象——例如北京某体验中心已停业,在线购车系统亦关闭。售后团队虽保留以确保老车主权益,但销售、运营部门已现人员流动。

品牌认知薄弱:尽管主打北欧极简设计、高性能与环保理念,但国内消费者常将其与“杂牌电动车”混淆,品牌溢价能力远弱于特斯拉、蔚来等竞品。定价策略失衡:极星3中国售价88万元,较欧洲市场高约20万元;极星2频繁降价导致用户信心崩塌,对比特斯拉Model Y高性能版(36.39万元),性价比劣势明显。产品力短板:后排地台凸起、轴距中规中矩(如极星2仅2735mm)影响空间体验;智能化本土化不足,手机互联仅支持魅族机型,智能驾驶迭代速度落后新势力;质量问题频发推高维修成本。战略定位偏差:虽定位高端豪华市场,但未形成清晰品牌价值,与BBA新能源车型相比缺乏竞争力,年度销量目标仅15.5万-16.5万辆,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性价比+智能化”双驱动阶段。极星的战略收缩恰逢行业变革期:

竞争白热化:特斯拉、比亚迪等通过规模化降本与技术迭代占据主导;新势力如蔚来、小鹏以用户生态与智能驾驶构建壁垒。渠道变革加速: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直播电商重塑销售逻辑,极星依赖传统直营与经销商的模式已显滞后。资本寒冬考验:吉利虽增持股份至66%成为控股方,但财务输血难以扭转根本性颓势,极星需通过“基础创新”重构成本结构。

极星中国业务正站在十字路口。短期内,其需通过经销商网络与线上渠道维持运营,但长期生存需解决三大命题:

品牌重塑:明确“北欧豪华”差异化定位,强化用户心智认知。产品迭代:提升智能化本土化水平,优化性价比,解决空间、续航等痛点。成本管控:深化与吉利的协同,通过规模化生产与供应链优化降低边际成本。

正如行业分析师所言:“极星的困境不仅是单一品牌的危机,更是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的缩影。”在27万亿数字经济与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极星若无法突破“定位模糊-成本高企-销量低迷”的恶性循环,退出中国市场或将成为无奈结局。而其背后,是吉利与沃尔沃在新能源赛道上的战略抉择,更是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传统势力与新势力博弈的生动注脚。

来源:小锌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