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早挤3号线,香湖湾站口那道黄黑防洪板比人还高,像给城市套了条救生圈。
“雨再下,地铁口就改潜水口了。
”
今早挤3号线,香湖湾站口那道黄黑防洪板比人还高,像给城市套了条救生圈。
有人拍照发朋友圈:西安,终于把自己活成了“沿海城市”。
别笑,咸阳机场已经先哭——27架次航班原地放假,京沪打工人直接变“机场难民”。
有人拖着箱子折回市区,打车软件蹦出183人排队,司机一句“兄弟,咱往高地走,低处已经看海模式”,车厢里瞬间安静。
更慌的是鄠邑区老乡。326户、1078人,昨天半夜被敲门声叫醒,村干部嗓子吼哑:“带上身份证,人先走,家当别管!
”有人抱着家里老母猪不肯撒手,最后被两头抬上车——猪也晕车,吐了一路。
转移点发的是泡面和火腿肠,小孩把火腿肠掰成雨刷,在车窗上画太阳。
秦岭北麓直接挂“橙色灯牌”。
长安到蓝田那条网红盘山公路,下午四点起禁止私家车再上。
徒步爱好者不死心,在峪口被专家劝返:“现在进山,不是看云海,是看土海。
”一句话,把文艺青年噎成沉默的鹌鹑。
城里人也别侥幸。
省防指把响应提到Ⅲ级,翻译成人话——“水库随时可能喊‘放水’,地下车库随时可能喊‘灌水’。
”物业群通知:负二层车今晚必须挪走,业主回怼“没车位”,管家甩图——去年郑州泡水车拍卖价,三万变三千,群里瞬间秒挪空。
最扎心的是老陕农民。
国庆本该晒玉米,现在得在水里捞棒子。
省农业农村厅连夜发急电:能抢一亩是一亩,机器进不了地,就人工背,背回来用吹风机烘——没错,就是家里吹头发那玩意儿,一排排摆开,像给玉米做“托尼”护理。
有人吐槽“荒唐”,老农一句“颗粒归仓,少一颗娃下学期的作业本就没着落”,弹幕瞬间安静。
雨啥时候停?
气象台说13日先喘口气,最高温飙到21℃,湿衣服终于能晾半干。
但别急着洗车,16-19日还有两轮“补刀”,小到中雨,专挑早晚高峰下,像故意配合周一例会的心情。
实用三板斧,拿走不谢:
1. 地铁出行盯微博,西安地铁官号比对象回消息都快,哪站封、哪口堵,图文直播。
2. 机场起飞前3小时再出门,别信“预计正常”,陕西的雨翻脸速度比前女友还快。
3. 家里备个“逃生包”:身份证+充电宝+干面包+宠物绳,真要被半夜叫醒,拎了就跑,跑赢隔壁邻居就行。
最后一句大实话:在西安,秋天不止有桂花和肉夹馍,还可能有大雨和泥石流。
城市会自救,人也得长点心——毕竟,防洪板可以挡水,挡不住“下次一定”的侥幸心理。
来源:灵巧梦想u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