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为何放着平地不走,而选择建造天价的高架桥?答案来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16:55 1

摘要:截止到2024年年底,我国的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4.8万公里,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6.2万公里,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想必大家都坐过高铁,看到高铁轨道建在高低起伏的高架桥上你心里可能会有疑问。

很多山区迫于地形原因不得不修建高架桥还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平原地区也要修建高架桥呢?

高架桥建起来那么麻烦成本肯定不低,为什么不在地面建设呢?难道不是建在地上更省钱吗?

截止到2024年年底,我国的高铁总里程已经达到4.8万公里,铁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6.2万公里,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

在这数万里的高铁里程中,你会发现很多路段我们都更倾向使用在高架桥上铺设轨道的方法。

而修建双线高架桥,平均每公里都要花费5700万到7300万元左右,这可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成本这么高我们依然坚持要修建双线高架桥当然是有理由的,排在第1位的当然是安全问题。

我国高铁平均时速约为300公里,一些时速比较高的路段可以达到350公里,就算低一些也有250公里左右。

高铁里程这么长,我国人口密集区又那么多,高铁轨道经过一些村庄城镇的时候,实在无法保证会不会有人跑到高铁轨道上去,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而高铁在高架桥上运行,可以尽量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毕竟安全重于泰山。

还可以尽量减少地形对高铁轨道的影响,高铁是讲究时速的,在高低平坦不一的地面上修建高铁轨道,会对高铁速度造成较大影响。

修建起统一高度的高架桥,可以更方便高铁快速运行,也让乘客乘坐体验更舒适。

同时高架桥还能抵御自然灾害,比如洪水、地震等等,高架桥可以设计吸收振动,这样比舰载地表更加抗震。

另外平原地区虽然看起来平坦,但是地下土地结构却并不一定结实,比如在我国华北平原的地下,有约百米的厚度是松散沉积层。

不同的地质环境,长期使用后可能会造成地面沉降,这对铁路轨道会造成较大破坏。

而高铁的高架桥不一样,高架桥的桩基可以埋在地下几十甚至上百米的深度,实际上是比地表更加牢固稳固的。

除此之外,修建高架桥对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修建高架桥可以尽量减少对地面环境的破坏,降低对动物迁徙的影响。

因此修建高架桥在各个方面都是有很多好处的。

并且和很多人想象的或许不一样,在地面上建设高铁轨道并不一定比高架桥更节省成本,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地面上直接修建高铁轨道,真的不一定比高架桥更节省成本,首先修建高架桥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成本。

去年年底我国高铁里程已经达到4.8万公里,未来还将继续修建更多高铁。

这么大的工程量,如果全都在地面上修建,要占用多少土地面积?

我国本来就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从长远来看高架桥建设轨道节省的土地面积在未来带来的收益可是源源不断的。

更何况有些地方土地面积本身就非常昂贵,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光是征地成本都很吓人了。

而且在地面上修建轨道,整条轨道线路下打打地基等各种工程活动,有可能会影响到很多地方的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电缆、各种管道等等。

同时修建高架桥的维护成本也比在地表上修建轨道更低,因为高架桥高悬在空中,受到外部影响的可能性小。

在地表修建轨道毕竟容易发生各种意外情况,比如车辆误入轨道碾压碰撞、人员动物误入轨道等等,这些都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因此高架桥看起来有些麻烦,但实际上成本是要比在地面上直接修建更低的。

其实成本问题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高铁来说算是一个很小的问题。

真正需要让大家操心的是,未来这些基建设施使用几十甚至上百年之后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

所有的基建设施在长久使用之后都会产生设施老化、长期运营平稳性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

基础设备老化是必然会出现的,尤其是我国高铁建设工程量极大,遍布全国范围内的高架桥、山区的隧道在被长期使用之后会出现磨损老化、裂缝以及沉降问题等等。

而这些问题又会延伸出来高铁运行平稳性下降,导致乘客舒适度下降的问题,且随着时间的推迟维护成本越来越高。

不过我们国家一向未雨绸缪,在这些问题真正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寻找相关的解决办法,比如在科技领域提升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4月份我国官方媒体报道称,我国已经通过自主研发出了高端钢轨探伤车,过去这种探伤车需要从国外进口,一直被他们垄断。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自主研发制造,这种探伤车可以完成钢轨探伤、轨道巡检以及轮廓检测等等功能,对各种精细裂纹都可以检验出来,方便铁路及时维护。

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在高铁轨道维护上也会变得越来越方便。

对于过度老化的轨道,我们也已经有了成熟的一体化换轨技术,在不影响高铁运行的情况下,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迅速更换轨道设施。

且我们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轨道回收机制,对于老旧的轨道在回收之后可以循环再利用,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浪费节约成本。

同时高铁安全的核心部件——齿轮传动系统,我国也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对这项技术的垄断,也进一步将高铁安全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结语

我国高铁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先进已经在全世界打响了知名度。

并且在高铁建设上,我们还在不断探索前进,相信未来我国高铁建设还能给大家带来新惊喜。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参考资料:

4.8万公里!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再创新纪录

新华网 2025.1.02

世行报告称中国高铁建设成本仅为他国2/3

2014-07-10 中国发展门户网

我国自主研发高端钢轨探伤车投用

科技日报 2025.4.07

京广高铁换轨施工拉开帷幕

2023-09-06 新华社

来源:张守健康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