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薪火宣讲团人物专访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3 08:24 1

摘要: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因工作机会结识了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命文化,协会联合多所高校教授及资深专家学者,组建了“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薪火宣讲团”。经过深入交流,我被他们的宏伟蓝图与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因此,希望通过本次专访,与

作为一名职业记者,我因工作机会结识了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命文化,协会联合多所高校教授及资深专家学者,组建了“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薪火宣讲团”。经过深入交流,我被他们的宏伟蓝图与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因此,希望通过本次专访,与宣讲团成员王健深入对话,带大家一同了解这个充满使命感的团队。

王健,固镇县检察院退休干部、蚌埠市反腐倡廉宣讲团成员、固镇县反腐倡廉宣讲团副团长、固镇县“五老”宣讲团成员、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薪火宣讲团部门负责人,他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他的三爷爷王恒赵是一名共产党员,1937年与赵一鸣等人共同组建了宿东抗日游击大队,并担任大队长。在同日伪军的多次战斗中,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941年11月9日,王恒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7岁,留下的遗言是:“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王健的父辈继承先烈遗志,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八年抗战中,他的亲人有7位烈士为国捐躯;在解放战争中,又有8人壮烈牺牲。

作为一名有着五十一年党龄的老党员,王健的人生轨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1972年,他作为知青下放至濠城刘祠村。在这片历史悠久、红色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于1974年10月1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父母送给了他中共七大、八大的两本党章,这成为了他一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精神动力。

王健还是一名参战老兵。1986年12月至1988年6月,他担任27军81师241团炮兵营长,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参加对越作战。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他始终牢记党员身份,第一个上阵地,第一个闯雷区,冲锋在前,不怕流血牺牲。

1987年的中秋节,王健在猫耳洞中收到了妻儿的来信。当看到儿子“我伴爸爸守老山”那稚嫩的笔迹时,他激动得流下热泪。他用炮弹壳制作了一枚名为“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的纪念品,将这份特殊的家国情怀深深铭刻在心中。因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他荣获“老山作战模范干部”称号,并荣立三等战功。

转业后,王健先后在检察院和乡镇工作。他始终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因此获得了“全省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和“全国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等荣誉称号。退休后,王健依然发挥余热,担任检察院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副主任等职。他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普法宣传、法律志愿服务和“春风”关爱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安徽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2024年12月,中央组织部表彰固镇县“五老”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室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这其中凝聚着王健同志的大量心血。如今,作为蚌埠市大慈义工协会薪火宣讲团部门负责人,王健用心用情,致力于把蚌埠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故事讲深、讲活、讲透,让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强音产生共鸣,激发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爱党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专访的最后,王健摩挲着那枚用炮弹壳制作的“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目光望向远方。他说,从烽火硝烟的战场到和平建设的年代,变的只是岗位,不变的是一名老党员、老战士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他表示,会继续以一名红色宣讲员的身份,把这些承载着热血与牺牲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尤其是年轻一代,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自己的余生,为家乡的发展和祖国的强大再尽一份绵薄之力。

来源:蔚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