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绸之路不只是运黄瓜、葡萄的路,唐朝的时候,它还帮不少人找着了外国对象,你别不信,不管是西域来的商人,还是唐朝的官员,都有跨越国界的爱情故事,这到底咋回事?
丝绸之路不只是运黄瓜、葡萄的路,唐朝的时候,它还帮不少人找着了外国对象,你别不信,不管是西域来的商人,还是唐朝的官员,都有跨越国界的爱情故事,这到底咋回事?
盛唐能有这么多跨国恋,首先得有人凑一块儿,当时不少西域人被长安的繁华吸引,就留在这儿了,尤其是粟特人,他们特会做丝路生意,在长安西市周边聚了不少人,形成了小聚居区。
人多了,交往就多,感情自然容易产生,总不能隔着老远靠空想谈恋爱吧?人聚过来了,还得有机会干事。
西域商人在长安就挺活跃,《资治通鉴》里记的何潘仁,是西域来的商人,手里有不少人手,后来还帮李渊打天下。
《太平广记》也说,西域商人凑钱给武后建明堂和天枢,你看,这经济实力可不弱,有钱有地位,找对象也多了些底气,不光能做生意,西域人还能在唐朝当官。
比如粟特人安菩,从他的墓志能看出来,他在唐朝做过官,老婆何氏还被封了金城郡夫人,能让老婆拿到这头衔,说明安菩在唐朝混得真不错,也能看出唐朝不排斥外族人当官。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个例,后来发现《大理寺日志》里的阿里巴巴,虽然是漫画人物,但也反映了当时外族人能在唐朝当官的情况,这就不是偶然了。
人能聚一块儿,又能做生意、当官,这就给跨国恋铺了路,不管是王室还是普通人,都能沾上这光。
唐朝的王室就挺爱搞跨国婚的,突厥王族阿史那社尔,在唐朝立了不少军功,被封了辅国大将军,唐太宗还把衡阳长公主嫁给了他。
太宗去世的时候,他还想殉葬,后来被高宗拦住了,最后葬在昭陵,这感情够深的,不光是政治联姻,里头肯定有真感情,不然谁会想为对方殉葬呢?
安史之乱后,回纥可汗的女儿还嫁给了敦煌王李承寀,这事儿虽然有政治目的,唐朝想靠回纥兵平叛,但也算是跨国恋的一种,至少两家人凑到了一块儿。
不光王室,平民也有跨国婚的例子,比如裴伷先,他是宰相裴炎的侄子,后来受牵连被贬到安西,没过多久又被贬到北庭。
本来想他这日子该不好过了,后来发现他在北庭娶了粟特贵女,还靠做生意赚了数千万家产,搞不清他当时是不是没想到,一场婚姻还能让自己的日子好起来。
这也能看出来,唐朝平民也能跟西域人结婚,不是王室的专利,王室和平民的故事记在史料里,而文人的西域情缘,不少藏在诗里,比干巴巴的史料鲜活多了。
元稹大家都知道吧,他就有个西域出身的妾室叫安氏,他专门写了《葬安氏志》,里面说安氏给他生了个儿子,可惜安氏早死,儿子后来也没长大,元稹字里行间都透着愧疚。
安氏作为妾室,日子肯定不好过,连“专妒”的资格都没有,这也能看出来,跨国恋也不是都甜,也有苦的时候,元稹还写过《莺莺传》,陈寅恪先生推测莺莺原型是粟特卖酒女子。
本来想光看史书就够了,后来发现蒲州当时有不少粟特移民,这猜测也不是没道理,毕竟人多的地方才容易产生故事。
唐诗里还有不少写胡姬的,李白写“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贺也写过胡姬卖酒的场景,如此看来,当时长安酒肆里的胡姬不少,她们穿着西域服饰、跳着西域舞,成了长安一景。
文人写她们,也算是记录了当时的跨国交往,比史料里的名字有意思多了,不管是史料里的故事,还是诗里的胡姬,这些跨国爱情都不只是两个人的事,背后藏着盛唐的底气。
这些爱情有啥意义毫无疑问,这些唐朝的跨国爱情,不只是男女双方的事,更是盛唐包容的证明,当时唐朝不排斥外族人,不管是做生意、当官,还是结婚,都没那么多限制。
本来想忽略这些细节,但后来发现少了这些,就没法理解为啥只有唐朝能有这么多跨国恋,换个封闭的时代,哪有这机会呢?
这些爱情故事,也让丝绸之路不只是冷冰冰的商路,多了点人情味,丝路把西域的物产运来,也把不同民族的人凑一块儿,感情就是这么产生的。
现在看这些故事,也能明白,包容才能让不同文化的人好好相处,这对现在也有启发,所以说,丝绸之路的故事不只是货物流转,更有这些热乎乎的爱情故事。
唐朝的包容,让跨国恋成了可能,也让丝路成了连接人心的路,这大概就是盛唐最让人羡慕的地方吧。
来源:壹点料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