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句老话叫“人挪活,树挪死”,讲的是换个环境,说不定就有新出路。但这话有时候得反着听,因为挪错了地方,人可能还不如树。最近看那个《披荆斩棘》,我就琢磨着这个理儿。里头有个叫李晟的女演员,在隔壁的《乘风》节目里,那可是众星捧月,几个队长为了抢她差点没打起来,简直
有句老话叫“人挪活,树挪死”,讲的是换个环境,说不定就有新出路。但这话有时候得反着听,因为挪错了地方,人可能还不如树。最近看那个《披荆斩棘》,我就琢磨着这个理儿。里头有个叫李晟的女演员,在隔壁的《乘风》节目里,那可是众星捧月,几个队长为了抢她差点没打起来,简直就是流量的化身,人气的保证。可一脚踏进哥哥们的地盘,怪事就发生了,一轮选人下来,她成了那个没人要的,孤零零地坐在那儿,那场面,隔着屏幕都替她捏把汗。
这事儿就有意思了。按咱们普通人的想法,一个团队要发展,不得找个最能打的、最有名的来当门面吗?就像公司里做项目,肯定想拉那个业绩最好的明星员工入伙,自带光环,项目成功率都好像高了几分。李晟就是这么个“明星员工”,她的人气、她的话题度,都是现成的资源,哪个队伍把她拉过去,等于直接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了半个身位。隔壁的姐姐们就是这么想的,她们玩的是一套非常清晰的“资源整合”逻辑,谁的资源好,谁能带来最大的曝光,谁就是我的最佳队友。这套逻辑,在商业社会里,在职场上,可以说是通行无阻的金科玉律。
可到了哥哥们这儿,这套金科玉律好像突然失灵了。
他们选人,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在组建一个“复仇者联盟”,把所有最强的英雄都凑到一起,然后平A过去就行了。他们更像是在攒一个手工作坊,每个人都是一个特定的零件,讲究的是严丝合缝,是那个“对味儿”。比如陈小春他们那伙人,本身就带着一股子港式的松弛和幽默感,他们选了管乐,就是因为管乐身上有那种能跟他们玩到一块儿的“鬼马”气质。这不是1+1=2的数学题,而是化学反应,他们要的是能产生奇妙反应的催化剂,而不是简单地增加一个数值。
再看另一队,人家明说了,想搞个性感风的舞台。李晟呢,她在《乘风》里给人的印象是那种坚韧、有力量感的,跟“性感”这两个字确实不怎么沾边。这就好比一个厨子想做一道精致的淮扬菜,你非要给他一捆能把人辣出眼泪的朝天椒,这辣椒本身是好东西,但放在这道菜里,它就是错的。哥哥们没选她,在我看来,不是否定她的能力和人气,而是在他们的“菜谱”里,暂时没有她这道“食材”。
这里面就透着一股子男人和女人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女人组队,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商业联盟,看重的是利益最大化和资源互补。而这群平均年龄不小的男人们,反而透着一股子“任性”和“理想主义”,他们更在乎的是“我爽不爽”、“我们合不合拍”、“这个作品是不是我想要的”。他们似乎不太在乎外界的流量和热度,更在乎自己内心那点小小的艺术追求。甚至有一组人,最后是用“石头剪刀布”来决定人选,这在讲究策略和算计的真人秀里,简直就像一股泥石流,荒唐,但又透着点纯粹。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把节目组当傻子。李晟的这次“尴尬”,很有可能就是节目组精心设计的一出好戏。一个自带巨大话题的人物,在一个新环境里受到冷遇,这种强烈的反差本身就是最大的看点。你看,节目播出后,网上关于“李晟为什么没人选”的讨论铺天盖地,她和苏醒之间那点陈年旧事也被翻出来,两边粉丝吵得不亦乐乎。这不正是节目组最想看到的吗?流量、话题、热搜,全都到手了。
所以说,李晟在这场局里,看似是输家,其实也是赢家。她虽然没得到哥哥们的首选,却收获了远超一次舞台合作的巨大关注度。而哥哥们呢,他们看似“不识时务”,却守住了自己做舞台的初心。节目组更是稳坐钓鱼台,把所有人的情绪和反应都变成了自己的收视率。
这么一看,哪有什么真正的输赢,不过是每个人在自己的角色里,演好了自己的那部分戏罢了。而我们这些看客,也跟着人家的剧本,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拍案叫绝。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