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及时排水,大型农机具就无法下地,可能导致播期大幅推迟,甚至拖至11月,这将影响小麦生产。”昨日,在淮阳区一块泥泞的田地旁,看着无法下地作业的大型农机具,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韩玉林对愁眉不展的种粮户李诚杰耐心讲解麦播关键技术,“当务之急是挖沟、排水、散墒”
“如果不及时排水,大型农机具就无法下地,可能导致播期大幅推迟,甚至拖至11月,这将影响小麦生产。”昨日,在淮阳区一块泥泞的田地旁,看着无法下地作业的大型农机具,周口市农科院副院长韩玉林对愁眉不展的种粮户李诚杰耐心讲解麦播关键技术,“当务之急是挖沟、排水、散墒”。
周口市小麦适播期为10月15日到25日。持续阴雨天气给我市秋粮收获、小麦适时播种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面对严峻形势,我市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因地制宜,具体指导,助力种好小麦。
抢时播种,排水散墒是首要。“土壤过湿时切勿强行耕作,应优先做好排水工作,只有地表湿度达到七八成时才适宜下种。” 韩玉林说,当前各地土壤含水量极度饱和,需立即通过挖沟等措施加快排水散墒进度,将土壤湿度调节至适宜范围,为整地播种奠定基础。针对不同墒情的地块,需分类施策:雨停后无明显积水、天晴后地表快速露白的地块,待土壤墒情达标后,应抓紧翻耕整地抢时播种,力争在适播期完成播种任务;雨停后无明显积水,但土壤含水仍处于饱和状态的过湿地块,需开挖深沟排水,适时开展深松或浅旋耕作业,通过散墒晾墒降低土壤渍害;前期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排水不畅或地势低洼且存在积水的农田,要采取疏通沟渠、开挖排水沟、机械抽水等措施,尽早排净田间积水;10月底仍无法开展机械深翻的地块,可采用旋耕或免耕方式抢时播种。
选好种子是保障麦播质量的关键。对于无法按时播种的地块,需严格遵循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小麦抗湿晚播技术指导意见》要求,以“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 为核心目标,落实“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的操作原则。“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加快前茬作物收获进度,及时腾退地块并开展散墒作业,为后续播种创造基础条件;结合地块实际情况与土壤墒情,科学开展整地作业,有针对性改善田间环境,确保满足播种需求;细化落实‘以种补晚、以肥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 的晚播管理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播期推迟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市农业专家组组长、农技推广研究员杜成喜表示。
“连续阴雨易导致土传病害,必须进行种子包衣,杜绝‘白籽下地’,做好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的源头预防。”市农科院院长杨青春指出,未来应加快补齐农业生产中排涝抗旱、烘干仓储、沟渠连通等短板,加强抗逆性品种选育推广,大力推进智能化技术应用,持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筑牢坚实根基。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表示,今年连绵秋雨对麦播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部分农田土壤湿涝,农机无法及时下地作业;另一方面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增加了深层土壤储水量,为小麦足墒播种和冬前、春季小麦返青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且可起到“冬水春用”的作用。只要精心组织安排,科学管理,真正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实到位,晚播小麦不减产甚至增产还是很有希望的。(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付永奇)
来源:周口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