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风采录 | 她“判得对”,更“管得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3 09:03 2

摘要:为更好发挥最近一批受到表彰的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法官的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推出“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法官风采录”栏目,全面展现模范法院、法官的亮点工作和闪光事迹,为进一步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

编者按:

为更好发挥最近一批受到表彰的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法官的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联合推出“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模范法官风采录”栏目,全面展现模范法院、法官的亮点工作和闪光事迹,为进一步推进法院工作现代化,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提供有益经验。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 刘芯妍

刘芯妍,女,汉族,1986年11月生,现任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她长期从事家事审判工作,穿梭在法理与人情中,为那些陷入困境的妇女儿童排忧解纷,用爱心与耐心为妇女儿童构筑法治堡垒,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拂在每一个需要呵护的心灵上。曾荣获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成绩突出个人、重庆市担当作为好干部、第四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提名奖、重庆好人等荣誉。2024年,荣获“全国模范法官”荣誉称号。

获评“全国模范法官”是荣誉更是责任。刚进入法院时我暗暗起誓:要让手里的每个案子都能实现正义。如今转眼已过十六载,在经历过数千个翻阅卷宗的深夜,见到过数百次调解时当事人眼里的期待后,我早已将“法官”二字锻造成了生命的一部分。我清醒地意识到,法律不仅是定分止争的利剑,更应是守护弱者的铠甲。今天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时刻警醒我:法律的温度在于对每个细节的执着;正义的实现在于经得起良知的审视。未来,我将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秉持“如我在诉”的意识,尽我之责、竭我之能,切实做到以法治之光,守护每一个案件的公平正义。

穿梭在法理与人情中——

她“判得对”,更“管得宽”

刘芯妍的办公室内,放置着一双款式有些陈旧的运动鞋。鞋面虽经过主人细心打理,依然微微泛黄,这是雨天的泥泞小道和夏日的柏油路留下的印记;鞋帮和鞋底磨损明显,这是长途跋涉的痕迹。

这是陪伴刘芯妍常年外出办案的“战靴”。

由物识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刘芯妍是一位“高能量人士”。她瘦小的身躯仿佛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无论是撰写文书、整理卷宗,还是参与调解、实地调查、开庭审案,永远都是风风火火,像是一个行走的暖阳,为当事人驱散阴霾,照亮前路,努力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宝典”在手,清官能断家务事

“法官,前男友打我,请救救我!”2024年2月8日,腊月二十九,潼南区法院“节假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热线收到吴女士的求助后,当天就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

一周后,刘芯妍敲开了吴某出租屋的门,回访保护令发出后的效果。“他虽然没有再骚扰我,但我还是不敢回原来的住处,还是怕!”言语中,吴某仍心悸不已。

“建议由专业人士对吴某进行心理治疗,帮助其早日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回归正常生活……”回访结束回到办公室,刘芯妍顾不上休息,翻开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一边思索一边在本子上对回访情况进行“复盘”。

“保护令只能隔绝物理伤害,心理重建才是突围关键。”

刘芯妍的笔尖在结论上悬停,勾勒出了一个力透纸背的句号。

刘芯妍办理家事案件始于2019年。那一年,潼南区法院搭建家事审判团队,刘芯妍请缨加入。

家事审判案件,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审理难度大,常被形容为“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事案件的特殊性,我们法官心中需做到两个‘有数’。”说起办案心得,刘芯妍的话匣子打开了,“一是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时间和日程,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高效和人性化;二是充分理解当事人的诉求,洞察当事人的情感诉求和真实意图,细致梳理案件中的法理人情。”

为了做到对案件“有数”,刘芯妍备有数本笔记本,这是她办理家事案件不可或缺的“宝典”。例如,针对家暴受害者的回访笔记,每一次的回访,笔记上都会列明案件基本信息、回访时间地点、当事人当前状况以及谈话内容,后续刘芯妍还会有针对性地补充上救助家暴受害者的措施和建议。这本笔记完整记录了对家暴案件当事人的回访历程,见证着一名家事法官对家暴受害者关心与帮助的点点滴滴。

刘芯妍在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周普法活动。

自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以来,刘芯妍已累计作出40余份人身安全保护令,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让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家庭暴力的法律界限,以及遭遇家庭暴力时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在办理了一起又一起的家庭暴力案件后,刘芯妍发现,多数遭遇家庭暴力的女性系全职家庭主妇,依赖丈夫收入,与社会脱节,认知受限,也缺乏外力帮助,故长期忍受家庭暴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芯妍主动延伸法律职能,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助家暴受害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就业培训、提升生活技能,为推动基层妇女事业发展提供了司法智慧。

王女士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刘芯妍在与其谈话中发现,她对家庭仍有眷恋,诉讼离婚是因为不堪忍受其丈夫周某的家暴行为。刘芯妍果断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并对周某进行了严厉训诫。在周某承诺不再打骂妻子后,刘芯妍还定期打电话和上门回访,观察夫妻感情的修复情况。在刘芯妍的监督下,渐渐地,这对夫妻不仅感情上越来越融洽,还一起承包果园创业,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在“宝典”上,刘芯妍这样写道:“从根源上遏制家庭暴力,不仅要阻止当前施加的暴力,更要让妇女有能力从不健康的家庭关系中解脱出来,真正收获幸福美满的亲密关系。”

为他们点一盏灯,撑一把伞

“法官阿姨,我能读书了!谢谢你!”

2023年秋季开学前夕,刘芯妍来到未成年人小江家中回访。小江扯着刘芯妍的衣摆,笑着向她道谢,那双明亮的眼睛又一次触动了她的心。

刘芯妍在开展“守护花开”法治校园巡讲。

在审理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中,刘芯妍发现,年满8岁的小江不仅没能上学,父母双方还不愿抚养,相互推脱。

刘芯妍穿上“战靴”,冒着夏日酷暑,多次上门走访,促膝谈心,情法兼施,最终促成小江父母达成了调解协议。

结案的同时,刘芯妍敏锐地意识到,2023年的报名时间已过,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入学问题,小江可能要第二年才能读书,到那时他上学时间比同龄人足足晚了三年。

时间不等人,刘芯妍立即启动信息共享与联防联动机制,奔走于公安、民政、教委、街道办等部门,最终在潼南区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和多部门的配合下,小江成功办理户籍登记,并在当年9月入读其户籍所在片区的小学。

在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上,刘芯妍总是希望能为孩子们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监护人怠于或者无法履行义务时,社会和国家力量就必须主动介入,发挥作用”。

2021年2月,小小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父亲阿强与母亲阿珍皆为吸毒人员且有多次犯罪记录。6月,阿强因涉嫌刑事犯罪被羁押。潼南区民政局提起诉讼,申请撤销二人监护资格,检察院支持起诉。

阿强在看守所内坚决不放弃监护权,声称孩子离不了他。但刘芯妍经走访查证发现,阿强夫妇吸毒成瘾、屡教不改,还数次将孩子当作逃避处罚的工具。阿强被羁押后,阿珍拒绝抚养小小,目前孩子由潼南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抚养。

刘芯妍判断,阿强坚持监护权只是将女儿当作工具,阿珍的状态也不适合养育幼儿。二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导致小小处于危困状态。最终,法院依法判决撤销阿强与阿珍的监护人资格,并指定重庆市潼南区民政局为小小监护人。

“‘判得对’体现法官的专业素养,‘管得宽’则彰显着法官的责任和担当。”深耕家事审判多年,刘芯妍深知,每一个案件对当事人而言都是人生大事,关乎着生活的希望、情感的寄托和权益的保障,她有责任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点亮一盏灯、撑起一把伞。

播洒阳光“守护花开”

2025年3月5日,潼南区大佛小学里,刘芯妍摆弄着一个布娃娃,时而将布娃娃的四肢一 一张开举高,时而画圈圈般揉捏着布娃娃的肚子……

“所以,小朋友们看清楚了吗?请告诉我,哪些部位不能碰?哪些是我们身体的隐私部位?”讲台下孩子们踊跃举起了小手。

刘芯妍送法进校园,为孩子们讲授防性侵课。

接下来,是刘芯妍和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了。她拿着布娃娃,让孩子们依次用手指认娃娃身上哪些部位不能碰,并通过游戏参与、放映动画片、有奖问答等方式,逐步引导孩子们认识什么是性侵害、性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教给他们防范和应对性侵害的方法。

这是潼南区法院自2021年开启的面向未成年人的“守护花开”法治宣传系列活动。身为策划者的刘芯妍说初衷是“想保护在隐秘角落里的孩子”。

日常办案中,刘芯妍遇到过未成年人被性侵的案件。“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和反抗能力较弱,极易成为性犯罪的侵害对象。因此防性侵的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家庭、学校、社会更要织密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的安全网,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为此,刘芯妍大量搜集资料,并结合实际案例以及儿童身心特点,设计了一堂堂形式活泼、内容充实的防性侵宣讲课。防性侵小课堂反响热烈,不光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后还经常有老师交流讨论防性侵举措。

在刘芯妍的带动下,潼南区法院其他法官也积极参与到防性侵宣讲课中来,最终打造形成涉防范未成年人性侵、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止学生欺凌、加强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内容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品牌。

为持续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刘芯妍带头组建专业讲师团,依托“掌心潼南”“全渝数智法院TV版”、5G“车载便民法庭”,搭建“校园点题﹢法院答题﹢社会阅题”联动平台,向辖区各学校提供“点餐式”法律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覆盖学生20余万人次。深入提炼研发的“守护花开”法治教育品牌系列原创文创产品,受到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重点推介。2023年,刘芯妍所在的未成年人审判团队获“重庆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感激不尽,你救了我全家。”“谢谢你,我要好好生活。”这些年来,得到过刘芯妍帮助的人太多,而每一次收到当事人的感谢,又进一步坚定了刘芯妍守护公平正义的信念。让公平正义的暖阳照拂在每一个需要呵护的心灵上,是刘芯妍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践行。未来,她将继续用一次次奔走、一场场普法、一件件案件,将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一个需要呵护的角落。

采访手记

只要心里装着案子和当事人,脚步就不会停

“保持精力的秘诀是什么?”在采访刘芯妍时,我忍不住问出了这个问题。她笑着说:“只要心里装着案子和当事人,脚步就不会停。”

刘芯妍常说,法官的职责不仅是“判得对”,更要“管得宽”。她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分量。在帮助留守儿童小江解决入学问题时,她冒着酷暑奔波于多个部门,只为让孩子如期入学;在“守护花开”法治宣传活动中,她设计互动课堂,用游戏教孩子们认识身体界限,普及防性侵知识。她常说:“安全意识要从娃娃抓起,不能让隐秘角落里的孩子被遗忘。”

她的初心从未改变。从家暴受害者的回访笔记到未成年人监护权的司法干预,她用细致和执着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她策划的“守护花开”品牌活动覆盖了20余万人次,为留守儿童和问题青少年点亮了法治之光。

采访结束时,我又问她:“司法为民的意义是什么?”她没有多说,只是指着窗外阳光下奔跑的孩子们说:“让公平正义的暖阳照进每一个需要呵护的心灵,这就是我的答案。”那一刻,我明白了,她的脚步不会停,因为她的初心从未改变。

来源:人民法院报·2版

来源: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