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2500亿市场!储能规模化落地的“全链路解法”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3 08:57 1

摘要:近期,《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路线图”。该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未来三年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推动多元场景创新、完善保障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

文丨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丨Kung

随着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快速提升,电网调峰需求与电力保供压力持续攀升,储能系统的灵活性调节价值愈发凸显。

近期,《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政策路线图”。该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未来三年发展目标、细化重点任务、推动多元场景创新、完善保障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需突破1.8亿千瓦,预计将带动2500亿元直接投资,进一步拓宽储能市场的增长空间,为产业规模化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2500亿市场待启,储能规模化发展亟需解决诸多“卡脖子”问题。在此背景下,天合储能联合华北电力大学发布《大规模储能技术应用及产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白皮书围绕全球市场态势、关键技术模块、系统安全、智慧运维及场景化应用五大维度展开,详细拆解不同场景下储能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路径,以及全生命周期价值实现的核心逻辑,其研究方向与行动方案的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新政出台,储能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产业面临的实际挑战也愈发凸显。尤其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零碳园区、智算中心等复杂应用场景中,“如何让系统解决场景痛点”“如何把全周期成本降下来”“如何确保长期运行安全”,已成为行业推进储能规模化落地必须攻克的关键。

以定制化方案破解多元场景痛点

未来提到储能应用,“好不好用”的关键不再仅仅只是“参数多高”,而是“能不能适应场景需要”。例如沙戈荒地区需要“新能源+储能”平抑出力波动,零碳园区需要储能和光伏、充电桩协同,智算中心则对储能的秒级响应保供电能力提出高要求。只有精准匹配场景痛点,储能系统才能真正发挥“提质、降本、增效”的核心价值。而沙戈荒地区作为我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区域,正是这场“场景化革命”中最重要的“战场”。

行动方案特别强调,要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旨在通过储能规模化应用,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提升电网调节能力,为新型电力系统“兜底”。然而,沙戈荒地区的自然与气候条件极为恶劣,对储能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提出了严苛要求。高温、低温、沙尘等极端环境,均可能影响设备可靠性与使用寿命,亟需开发专用储能设备及定制化解决方案。

白皮书显示,鉴于沙戈荒电站项目常见恶劣环境条件,天合储能深入安全设计及场景应用等维度考量,深入考量沙戈荒电站项目的恶劣环境特征,创新研发出适配极端场景的储能系统。

据悉,针对昼夜极端温差环境,天合储能电池舱集成高性能保温材料、叶脉仿生液冷技术及智慧热管理系统,优化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保障电芯间温差≤2.5℃,护航系统在-35℃至55℃范围内的稳定运行,有效规避电池性能衰减及热失控风险。针对典型风沙及凝露反潮现象,Elementa储能系统设计多道静动态密封性检测,配置IP55/C5级舱体防护,优化器件反击穿和灭弧措施,解决静电、腐蚀、水雾等安全隐患。

此外,北极星储能网还注意到,天合储能制定出一站式储能极端场景解决行动方案,并已在多个地区落地应用,精准解决了风沙、极寒、高温、盐雾等不同场景的痛点。

比如,在格尔木高海拔场景共享储能电站,针对空气密度降低、温差剧烈等问题,升级关键器件并优化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内蒙高温场景沙漠项目中,一簇一散热筑牢安全基石,高等级密闭防护避免沙尘入侵,有效规避静电产生,器件优化反击穿和灭弧措施,解决干燥环境下运行安全隐患;而面对海南高盐雾场景海岛项目,天合储能通过一体化机身设计多道静动态密封性检测,实现IP55防护等级及C4防腐等级,电气设备内部强化风机对流及除湿设备,灵活应对强对流暴雨及热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在胡杨河低温极寒场景储能电站,电池舱集成加热系统和高性能保温材料,实现系统在-30℃至50℃范围内稳定运行,内置智能热管理系统,有效避免电池性能衰减或热失控。

技术突破外,随着我国电力交易市场化进程加速,创新沙戈荒地区储能商业模式、提升储能设施利用率,同样是推动该地区储能发展的关键。据了解,基于沙戈荒地区新能源特点,天合储能提前布局源网荷储新场景运营能力,依托沙戈荒地区度电成本低的优势,通过“新能源+储能”模式,推进省间现货市场、虚拟电厂、绿证/碳交易等多元收益可能开发。在西北装机高增长高渗透大省合理配储,改善阻抗特性,抑制宽频振荡,构筑电力市场化舒适区,孵化新型电力系统下能源资源利用新形势,提升投资预期IRR,助力企业完成CCER等边际收益回报,赋能客户更高储能价值。

绿电+储能协同发展

驱动的零碳算力新实践

随着AI、大数据、智算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速,其电力消耗规模与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同步攀升。“双碳”背景下,智算中心正完成从依赖传统电网电力,到主动拥抱“风能+光伏+储能+智能调度”的微网或“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能源结构转型必然选择。

行动方案中也特别提出,要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聚焦工业园区等场景,创新绿电直连等应用模式,研究新型储能参与需求响应。通过在工业园区、算力设施(数据中心)、商业综合体、光储充放一体化充电站、分布式光伏、通信基站等重点场景下的储能应用,创新商业模式,激活终端需求。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也是白皮书中创新储能应用场景中极具亮点的项目之一。该项目正是一座依靠清洁能源驱动的智算中心,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绿电直供、就地消纳。项目于今年上半年正式进入运营阶段,天合光能以“源-网-荷-储-算五维协同解决方案”打造全球最高海拔零碳算力灯塔。

据悉,该项目创新采用“风光储充+算力中心”协同模式,将光伏、风电、储能等清洁能源系统与算力基础设施直接耦合。通过绿电直供智算中心,年均可提供约1000万千瓦时零碳电力,绿电消纳比例达100%,真正实现算力中心全周期零碳排放。这一模式不仅为青海省“绿电驱动绿算”战略提供实践样本,更为全球智算中心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创新方案。

项目采用了智慧微电网系统,通过缩短电力传输距离减少损耗,并依托储能系统快速响应能力优化电力调度。其部署的150MW/300MWh天合储能Elementa智慧储能系统,通过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两充两放”调度策略。同时,针对低温环境,天合储能对电解液配方也进行了专门优化,在零下三十摄氏度条件下依然可以稳定充放电。数据显示,微电网模式可使电费成本降低约50%,整体运营成本减少15%,同时实现能源效率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这一成果完美化解了“算力绿色低碳化”需要的痛点,同时其“绿电就地消纳-算力服务全国”的模型,更为国家西北部等新能源富集区提供发展模板。

解决产业实际痛点

安全与经济性双轨并行

当安全无法保证,那么关于储能的投资、收益、经济性等都将无法得到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发生储能火灾事故167起。而自136号文发布后,储能进入高调用“价值实现”阶段,竞争焦点也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安全可靠性、度电成本控制、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作为业内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资深服务商,天合储能依托长期深耕行业积淀,围绕客户安全保障与服务需求,致力于打造极致安全的产品和完善可靠的服务体系。

在产品发展逻辑上,天合储能始终将安全与经济性置于核心位置。今年,天合储能最新发布了新一代Elementa金刚3搭载500Ah+大容量电芯,通过提升能量密度、能效和全生命周期吞吐量,相比上一代产品,度电成本LCOS降低12.5%。同时,系统采用紧凑的肩并肩与背靠背设计,占地面积节省11.3%;一键场站升级和实时监控功能,可提升运维效率90%;整柜运输方案,降低物流风险,缩短交付周期。Elementa金刚3解决方案不仅适配多场景交易需求,也大大促进场站降本增效,为客户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安全方面,Elementa金刚3通过优化电芯材料、搭配Pack级气体消防设计、同时结合三明治舱体结构设计,可实现2h整舱终极防御。同时通过智能监测预警实时检测电压、温度、容量等多指标变化趋势,为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保驾护航。目前,天合储能也已实现全球10GWh电站零事故安全运行验证。

全栈自研自产,天合光能在储能业务方面构建了从电芯到电池舱到AC侧全方位系统集成能力,得到了全球客户的广泛认可。9月22日,天合光能发布最新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储能业务累计出货超12GWh。同时明确2025年全年出货目标锁定8GWh以上,其中海外市场贡献占比预计达60%;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超10GWh的在手海外订单,为未来1-2年的持续高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日,由天合光能开发的500MW/2000MWh电池储能解决方案项目通过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工党政府“发展促进计划”快速审批,项目规模达4.5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1.8亿元),预计2027 年底完成建设,将成为其海外储能业务的标杆案例。

在全球服务与产能保障层面,天合储能进一步深化全球储能售后运维网络布局。截止目前,公司的运维体系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匹配数10个全球服务点。此外,天合储能大丰基地也于日前正式投产,配备电芯制备、模组装配、性能验证、安全测试等全流程设备车间,强力支撑天合储能“芯-舱-AC侧”一站式产能生态,形成了以常州总部、滁州超级工厂、大丰生产基地为核心的运营三角,并在中国、欧洲及北美等地成立属地化集成中心,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未来,随着新能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储能的场景边界将不断拓宽,技术迭代将愈发加速。天合储能以解决产业实际痛点为核心,将技术研发与场景需求深度绑定,坚定践行“安全与经济性双轨并行”的产品策略。既紧跟国家储能规模化建设的政策导向,也为行业提供从“技术到应用、从产品到价值”的全链条解决方案。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相关推荐